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邓军 曹建华 林秀琴 喻时举 林位夫
    2009, 30(8): 1051-10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橡胶树胶乳中乙烯释放量的方法, 并初步测定了首次割胶的胶乳中乙烯释放量和乙烯刺激割胶不同割次的乙烯释放量。 试验用岛津 GC2010 型气相色谱仪, 采用外标法, 以保留时间定性, 以峰面积定量, 胶乳中乙烯释放量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1.08%, 检出限为 0.03 μL·L-1。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橡胶树中胶乳的乙烯含量和生成速率有简便、 快速、 高效、 准确、 灵敏度高等优点。 橡胶树采用乙烯利刺激(S/2d/2+3.0%ET), 在涂药后第 1~5 割次的胶乳乙烯释放量分别为: 18.62、 9.86、 3.40、 4.90、 3.65 μL·L-1, 而
    橡胶树首次割胶 (对照) 的胶乳中乙烯释放量为 2.36 μL·L-1; 第 1~5 割次的胶乳乙烯生成速率分别为: 2.83、1.53、 0.50、 0.67、 0.54 nL·g-1·h-1, 而对照的为 0.36 nL·g-1·h-1。 结果表明: 经乙烯利刺激后, 橡胶树胶乳中乙烯释放量和生产速率均呈双峰型变化趋势, 其中涂药后第 1 割次的胶乳中乙烯释放量最高; 橡胶树胶乳中乙烯释放量与乙烯生成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r=0.9997**。
  • 植物生理生化
    郑韵, 洪敏霞, 范玉琴, 王秀山, 李德红
    2009, 30(8): 1056-10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析早熟半矮化突变体水稻(B1-24)突变体特性, 以野生型惠阳珍珠早(Hyz)为对照, 测定其 7 日龄见光苗和 3 日龄黄化苗的某些生理生化性状。 结果表明, 该突变体的可溶性蛋白、 可溶性糖含量和 α-淀粉酶活性均比野生型的低, 而过氧化物酶和 IAA 氧化酶活性的表现却正好相反, 即突变型的比野生型的高。 综合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推测 B1-24 的矮化突变可能与赤霉素和 IAA 有关。
  • 植物生理生化
    张积森 陈由强 郭春芳 李伟 阙友雄 叶冰莹 陈如凯 张木清
    2009, 30(8): 1062-10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消减文库技术, 结合 cDNA 芯片技术筛选到 1 个明显受水分胁迫诱导的 EST 序列 (Ratio值为8.1), 比对分析推测其为 δ-OAT 基因的片段, 进而通过 RACE 结合 PCR 技术获得该基因全长 cDNA 序列为 1 782 bp, 其 中 5′端非编码区 150 bp, 开放阅读框为 1 362 bp, 3′端非编码区为 270 bp 且存在 2 个终止加 A 信号 AATAA。 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 49.5 ku, 等电点为 6.5, 为一个跨膜蛋白。 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 δ-OAT 基因家族N 末端和 C 末端相对不保守, 而主要功能区均表现保守。 基因进化分析显示, 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鸟氨酸转酶编码基因分别由各自祖先进化而来, 而微生物的鸟氨酸转氨酶编码基因表现出复杂的进化关系。荧光实时 PCR 分析 δ-OAT 在根、 茎、 叶的表达, 该基因在茎的表达较高, 其次是叶而后为根, 但没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 本文首次报道甘蔗 δ-OAT 基因克隆研究结果, 为该基因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一定基础。
  • 植物生理生化
    辛波 陈卫军 夏秋瑜 陈华 郑亚军 赵松林
    2009, 30(8): 1069-10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鲜和发酵椰花汁为实验材料, 研究新鲜和发酵椰花汁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和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能力, 以及加入 Cu2+、 Fe2+、 Fe3+、 Zn2+时对其能力的影响, 以原儿茶酸为对照。 结果表明, 新鲜和发酵椰花汁对于超氧阴离子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 但对于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能力比较弱。 加入 Cu2+、 Zn2+对新鲜和发酵椰花汁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的提高作用较为显著, 而 Zn2+能够显著的提高其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能力。
  • 植物生理生化
    冯斗, 禤维言, 黄政树, 黄昌艳
    2009, 30(8): 1075-10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生长一致、 有 6 片展开叶的威廉斯香蕉幼苗为试验材料, 研究 0(CK)、 1、 5、 10 μmol/L 4 个浓度的冠菌素喷洒香蕉幼苗后对香蕉幼苗耐寒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1~10 μmol/L 浓度范围的冠箘素对提高香蕉幼苗抗寒性的效果不明显, 并且呈浓度越高反而效果越差的趋势。 只有 1 μmol/L 的冠箘素对提高香蕉幼苗的 SOD 总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 以及降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其中对提高可溶性糖含量的效果最明显, 但是没有提高 POD 活性的效应。
  • 植物生理生化
    林盛 唐燕琼 刘振文 李向宏
    2009, 30(8): 1079-10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9 年 7 月在三亚市、 五指山市香蜜杨桃果园的不同地段、 坡向, 采集样品果实, 测定果实不同部位及全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 结果表明, 同一果实的下端、 中部、 上端 TSS 含量差异极显著, 中部、 全果TSS 含量差异不显著。 果实下端 TSS 含量最高, 中部次之, 上端最低。 果棱间、 不同果棱中部 TSS 含量差异圴不显著。 对果实中部、 全果 TSS 含量进行线性回归, 呈极显著的直线相关。 表明果棱中部 TSS 含量可直接表示全果 TSS 含量状况。 在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等差异下, 果实不同部位 TSS 含量有一致性的显著性差异, 果实下端TSS 含量最高, 中部次之, 上端最低。
  • 植物生理生化
    许家辉, 许玲 余东 魏秀清 蒋际谋 郑少泉 吴少华
    2009, 30(8): 1083-10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晚熟龙眼品种青壳宝圆、 九月乌、 立冬本、 苗翘为试材, 研究挂树期内果实呼吸强度、 果皮细胞膜透性和若干品质性状的变化。 结果表明: 除青壳宝圆外, 挂树期果实呼吸强度均呈下降趋势; 挂树 5 d 内, 青壳宝圆、 苗翘的果皮细胞膜透性下降, 立冬本上升, 九月乌基本不变, 挂树 5~15 d 果皮细胞膜透性除立冬本外, 均=上升; 挂树期单果重呈上升的趋势; 可食率在挂树初期有所提高, 随着挂树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果肉自溶指数随挂树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 植物生理生化
    燕一波 薛秋华 林 如
    2009, 30(8): 1088-10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 3 个品种洋桔梗为材料, 研究洋桔梗切花花瓣衰老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1-MCP(1-Methylcyclopropene, 1-甲基环丙烯)在延缓切花衰老, 提高观赏品质方面有良好的作用;ETP(乙烯利)促进了蛋白质的分解, 缩短了瓶插寿命。切花衰老过程中,蛋白质的组分和含量都发生变化, 有些蛋白质始终保持不变,如 69.31、 49.35、 42.82、 29.75 ku 四条谱带是始终存在;大部分蛋白质分解消失,如 98.90、 55.66、37.53、 27.85、 25.63、 23.62、 19.85、 16.74 ku 等谱带到瓶插后期基本消失; 瓶插早期没有的谱带, 在瓶插的第 2阶段和第 3 阶段出现, 到第 4 阶段和第 5 阶段又消失, 如 90.90~118.45 ku 间的谱带、 90.47~66.10 ku 间的谱带、45.47 ku 的谱带、 42.81~29.75 ku 间的谱带、 24.93 ku 的谱带、 19.85 ku 的谱带、 16.74 ku 的谱 带 等; 而 52.93、30.11 ku 的谱带后期出现, 可能这些蛋白的变化与衰老有关。 3 个不同品种洋桔梗其蛋白组分变化差异不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林希昊 王真辉 陈秋波 罗萍 陈雄庭
    2009, 30(8): 1094-10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用根钻法对幼树期(5 a)、 初产期(9 a)和旺产期(16 a)3 个树龄橡胶林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及对橡胶树细根影响的研究。 结果表明: 在橡胶林 0~60 cm 土层的土壤中, 5 a 橡胶林土壤肥力相对比 9 a、 16 a 橡胶林的高,9 a 橡胶林肥力相对较低, 土壤养分随着土层增加而减少, 不同土层养分含量各有差异。 不同树龄橡胶树细根生物量, 与土壤养分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典型相关分析表明, 除了受树龄影响外, 橡胶树细根生物量主要还受以有机质、 全氮、 速效磷等养分为代表的土壤肥力的影响, 在一定的条件下, 创造合适的土壤肥力条件是确保橡胶树细根高生长量、 高吸收效率和养分循环的基本保证。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郇恒福 刘国道 Suzane Berthelsane Michae Webb 李运祥
    2009, 30(8): 1099-11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砖红壤施用不同的改良剂, 经一年的大田试验, 测定土壤的活性酸与交换酸研究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酸度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滤泥单施与石灰单施处理能有效降低土壤的活性酸以及交换性酸的含量,有较好的降低土壤酸度的效果, 而施用绿肥、 甘蔗渣、 羊粪以及羊粪与膨润土混施均不能有效降低土壤的酸度。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王平, 吕柳新
    2009, 30(8): 1105-11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琯溪蜜柚和度尾蜜柚 2 个品种的雌蕊, 分别短截成柱头、 花柱和子房 3 个部位的组织块, 移植到培养基上培养, 播上本品种或异品种的花粉, 通过荧光显微技术, 观察雌蕊的不同部位对交配亲和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本品种或异品种的花粉虽然在 3 个部位组织块上均能正常萌发, 但在本品种子房组织块上出现了强烈不亲和反应; 琯溪蜜柚在胚囊中观察到因胼胝质积累而出现的强烈荧光。 推测子房是 2 个品种自交不亲和的主要抑制部位, 胚囊也是琯溪蜜柚不亲和的关键抑制部位。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家保 徐碧玉 金志强 冯超
    2009, 30(8): 1109-11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采收荔枝果实的果皮为材料, 利用 SMART 技术构建荔枝果皮 cDNA 文库。 结果表明, 初级噬菌体文库滴度为 1.1×106 pfu/mL, 重组率为 88.1%, 文库的插入片段平均长度约为 850 bp; 扩增文库滴度为 2.6×109 pfu/mL。 对 2 444 个克隆进行了测序, 获得表达序列标签(EST)2 136 条, 平均测序长度 562 bp。 这些 EST 拼接成为 836 个 簇, 含单一序列 549 条, 重叠群 287 个。 初级文库的冗余度为 60.8%。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罗金水
    2009, 30(8): 1113-11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间接酶联免疫检测和电镜观察对从福建省漳州市采集的卡特兰病样进行检测, 证明样品感染了建兰花叶病毒。 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 扩增并克隆病毒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 随后将目的基因插入 pET-29a(+)中构建相应的原核表达载体。 目的蛋白经诱导表达及纯化后免疫家兔并获得了特异性抗血清。 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表明, 抗血清与诱导表达的 CyMV 外壳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 间接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表明, 抗血清可检测
    病汁液的最低稀释度达 1 ∶ 51 200, 最佳工作浓度为 1 ∶ 1 000, 病汁液灵敏度为 0.39 mg/mL, 而与 TMV 等 11 种同源或异源病毒均无明显的血清学交叉反应。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辛星 马子龙 覃伟权
    2009, 30(8): 1120-1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复眼和触角分别用水溶性黑色素和液体石蜡处理以探讨其视觉、 嗅觉在其寄主接受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分别用椰子心叶、 A4 白纸、 黑色薄膜 3 种不同方式包裹椰心叶甲蛹以探讨小蜂视觉在其寄主接受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把椰心叶甲蛹在-81 ℃超低温冰箱下冰冻 10 min 后以探讨寄主蛹动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椰心叶甲啮小蜂寻找寄主时嗅觉起主要作用, 视觉仅起辅助作用, 而寄主蛹动对该蜂接受寄主行为的影响不大。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但建国, 陈菊培, 符悦冠
    2009, 30(8): 1125-11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粉虱属于单倍体—二倍体繁殖模式生物, 其种群性比常呈现出偏雌性和季节波动性。 对主要农林粉虱性比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粉虱子代性比是否偏雌取决于亲代性比、 成虫的交配次数和年龄、 抗药能力、生物型以及生物型之间的共存竞争。 气候因子和食物因子的变化会导致粉虱种群性比发生变化。 但是, 粉虱体内的内共生菌或所携带的植物病毒对其性比似乎没有太大的影响。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高智谋 沈奕 王革 李萍 陈方新 潘月敏
    2009, 30(8): 1132-11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室条件下,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几丁寡糖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活性, 继而在温室盆栽和人工接种条件下, 分别研究了几丁寡糖、 几丁寡糖+木霉+几丁质等 5 种方法处理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 同时分别系统测定了烟草植株施用几丁寡糖及人工接种赤星病菌后 10 d 内 SOD、 POD、 PPO 和几丁质酶等 4 种防御酶的活性。 结果表明, 几丁寡糖对烟草赤星病菌的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 单独施加几丁寡糖的处理对烟
    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为 53.60%, 其次为几丁寡糖+木霉处理, 防治效果为 38.28%。 几丁寡糖处理后烟草体内的PPO、 SOD、 POD 和几丁质酶的活性显著提高。 以上结果说明, 几丁寡糖对烟草赤星病有显著的控制效应, 主要是通过诱导、 提高烟草植株有关防御酶的活性从而增强烟草植株对赤星病的抗病性。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刘友接, 许家辉, 蒋际谋, 张泽煌, 余 东, 林旗华, 许奇志
    2009, 30(8): 1138-11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锈斑病是普遍发生在枇杷生产上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近年来, 枇杷产区锈斑病日趋严重,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 不同地区、 不同地点、 不同时期和同一植株不同方位的枇杷果实发病情况各不相同。 同一地点外围果比内膛果发病严重; 云霄山顶不同方位果实发病比仙游地区严重; “早钟 6 号” 抗病性较强; 牛皮纸套袋抗病效果最好。 因此, 在生产中应采取不同的技术进行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郑凌燕 符悦冠 韩冬银 毕仁军 金启安 王玉洁
    2009, 30(8): 1143-11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自制行为反应箱, 研究不同颜色光源对螺旋粉虱成虫的诱捕效果。 结果表明: (1)不同颜色光源对螺旋粉虱的诱捕效果差异显著, 浅桃红色光源效果最好, 红色、 紫色次之; (2)诱捕光源对螺旋粉虱雌、 雄成虫的诱捕效果差异显著, 雌虫较雄虫数量多; (3)2 种诱捕效果差异显著的光源同时存在时, 趋向高诱捕效果光源的雌成虫较雄成虫数量多, 差异达极显著。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唐盛斌 徐志义 廖建和 陈永平 廖双泉 桂红星
    2009, 30(8): 1147-11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可见光引发体系固化将降解天然胶乳与萜烯树脂乳液的其他助剂组合制备水乳型压敏胶, 研究在一定光照强度下, 降解天然胶乳与萜烯树脂乳液的不同配比, 天然胶乳不同分子量, 其他助剂的用量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降解天然胶乳与萜烯树脂乳液质量比为 1 ∶ 1、 降解天然胶乳分子量为 19.8 × 104、 引发剂1.2%、 交联剂 15%、 促进剂 0.4%时压敏胶性能最优。 DSC 和 TG/DTG 表明含有光引发剂的压敏胶在光照后热稳定性提高, 压敏胶的 Tg 升高了 5 ℃, 仍具有很低的使用温度。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李 艳, 郑亚军, 刘立云, 陈思婷, 董志国, 冯美利, 韦 琼, 唐龙祥
    2009, 30(8): 1153-11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不同品种椰子果皮中 8 种营养元素进行测定, 并分析不同品种间果皮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 对果皮中大量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 所选 4 个品种椰子果皮中 K 含量最高, Ca 含量最低; 果皮中Ca 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而 K、 Na、 Mg 含量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 且有的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对果皮中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 4 种椰子果皮中 Fe 含量最高, Mn 含量最低; 果皮中 Mn、 Cu、 Zn 含量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 且有的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而 Fe 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本地高种椰子果皮中 Mn、 Cu、 Zn 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 3 种椰子。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孙君梅 杨光穗 王存 杨珺 李静
    2009, 30(8): 1157-11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鹤蕉‘富贵鸟’3 个时期(蕾期、 初花期、 开花期)的花枝进行处理, 研究富贵鸟鹤 蕉切花的贮藏保鲜技术及贮藏过程中衰老生理的特性 。 结 果 表 明: 花 枝 在 浓 度 为 90 g/L 蔗 糖+1 mmol/L STS 中浸泡 9 min 的效果最佳; 对不同采收期而言, 采后贮藏寿命: 蕾期>初花期>开花期, 其中蕾期和初花期的贮藏寿命差异不显著, 均可视为最佳采收期; 富贵鸟切花衰老过程中, 其花青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整体呈下降趋势, 但对于某些处理的某一阶段稍有上升, POD 酶活性从贮藏之日起, 其活性呈不断上升趋势。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郑诚乐 吴宪志 陈菁瑛 苏海兰 郭志雄 潘东明
    2009, 30(8): 1163-11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 RP-HPLC 法获得不同绿衣枳实生药的 HPLC 色谱图, 并确定其共有峰, 用夹角余弦、 相关系数、 欧氏距离等不同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建立福建绿衣枳实生药以 33 个共有峰为指纹特征信息的对照指纹图谱和质量鉴定分析方法。 该方法准确可靠、 简便、 重现性好, 可用于评价不同绿衣枳实生药内在质量。
  • 白昌军, 姚庆群, 刘国道
    2009, 30(8): 1168-11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返回式卫星搭载的热研 2 号(S.guianensis cv. Reyan 2) 柱花草种子为材料,并以原热研 2 号亲本地面种子为对照,经过 7 a地面种植和选择,选出26个品系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变异系与对照比较, 经济性状变优,26个 SES 品系中有 20 个品系的牧草干草产量、 旱季干草产量、抗病性、 长势和植株存活数表现优良。利用关联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2001-38 和 2001-81 品系的综合评价值最高,极显著高于热研 2 号 柱 花 草,2001-84、 2001-79、 2001-7、 2001-80 和 2001-85 仅 次 之 , 再 次 为 2001-9、 2001-55、 2001-44、 2001-40、2001-73、 2001-1、 2001-58、 2001-31、 2001-24 也极著高于热研 2 号柱花草, 这些品系均有可能成为取代其亲本热研 2 号柱花草而在生产上推广利用的新品系, 但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 毕玉芬, 车伟光, 许岳飞
    2009, 30(8): 1176-11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恢复干热河谷退化山区草地的生态环境, 提高草地的水土保持能力, 于 2004~2007 年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云南省永胜县设置样点, 在退化严重的草地上建植了 7 个组合模式的灌草复合型草地, 以凋落物量、最大持水量、 有效截流量、 草地盖度、 草地土壤崩解时间为指标, 对建植 3 年的灌草草地的水保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灌+草+藤” 最适宜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植被重建, 其中 “木豆+非洲狗尾草+高羊茅+大翼豆” 建植模式显著地提高草地植被盖度和凋落物重量。 凋落物的持水能力与凋落物重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土壤根量与土体崩塌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灌草草地植被盖度、 凋落物量和根系重量的显著提高, 有效地提高草地的持水量和有效截流量, 推迟草地土壤崩解时间, 增加了土体的稳定性, 对防止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 高承芳 翁伯琦 王义祥 徐国忠
    2009, 30(8): 1181-11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决明属(Chamaecrista spp.)豆科牧草 8 个品种[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CPI86134、 CPI34721、CPI86178、 CPI3248、 ATF2232、 CPI57503 和 羽 叶 决 明(Chamaecrasta nictitans)ATF2217、 ATF2219]对 禾本科牧草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的化感作用, 以确定该 8 个豆科牧草品种的化感潜力。 结果表明, 8 个决明属豆科牧草品种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 随着浓度的逐渐降低, 8 个品种开花期浸提液的化感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结荚期浸提液的化感促进作用逐渐加强; 同一品种, 同一生长时期, 不同浓度(5%、 7.5%和 10%)的化感作用综合效应表现不同; 同一生长时期, 同一浓度, 不同品种的化感综合效应表现也不同。 可见, 决明属牧草 8 个品种的化感作用受浓度、 生长时期和品种的影响。
  • 李志丹, 高桂娟, 白昌军
    2009, 30(8): 1186-11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臂形草 ; 品种比较; 产量
  • 徐国忠, 郑向丽, 叶花兰, 詹 杰, 翁伯琦
    2009, 30(8): 1190-11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有性杂交和辐射处理 5 个决明属牧草品种进行新品种选育研究。 结果表明: 圆叶决明种内杂交取得成功; 圆叶决明和羽叶决明种间杂交, 以圆叶决明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已有结荚后代; 有性杂交筛选到 6 株农艺性状已基本稳定的生物量大、 分枝多的杂交株系后代。 辐射育种筛选到 5 个品质优良的新品系, 其中 2 个 86134品种辐射变异后, 后代品系的茎长和生物量有明显提高, 茎叶比则呈明显下降; 2 个 92985 品种辐射变异后, 后代品系的粗蛋白含量有明显提高; 1 个 34721 品种辐射后, 后代品系的 Ca 含量有明显提高。
  • 卓坤水 苏水金 杜仲清 王宗寿 戴万源 林上槐
    2009, 30(8): 1196-12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9 年从台湾省引进的闽引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 MIN-YIN)进行了小区、 区域和生产性试验。 结果表明: 闽引象草在小区试验中干物质产量为 69.46 t/hm2, 比对照华南象草增产 23.8%; 区域试验的比对照组增产 2.25%~13.71%; 生产试验的比对照组增产 4.58%~20.25%。
  • 刘金祥, 刘海聪, 李锦添
    2009, 30(8): 1201-12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控制 CO2 浓度为 350 μmol/mol 和 700 μmol/mol 的条件下, 测量了香根草的光合速率(Pn), 蒸腾速率(Tr),胞间 CO2 浓度(Ci), 气孔导度(Gs)对连续有效光辐射(PAR)的增强响应。 结果表明: Pn, Tr, Gs 均随 PAR 的增强 而 增 大, 而 且 在 PAR 为 2 600 μmol·m-2·s-1 时还未达到光饱和点 ; PAR 增强的起始阶段 , 水 分 利 用 效 率WUE)逐渐增大, 在 PAR 为 1 100 μmol·m-2·s-1 时 WUE 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降低; 随 CO2 浓度的升高, Pn, Tr,Gs 减小, 而 Ci, WUE 则随 CO2 浓度升高而增大, 但 2 种 CO2 浓度下 WUE 差异不显著。
  • 徐铁山 周汉林 王东劲 夏万良 黄显洲
    2009, 30(8): 1206-12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并比较波尔山羊与海南黑山羊的杂种 F1、 F2 代及海南黑山羊的 0(初生), 2, 4, 6, 8, 10, 12(周岁)月龄的体重、 体高、 体斜长、 胸深、 胸宽、 胸围、 腰角宽等体尺指标。 结果表明: 相应年龄的波黑 F1、 F2 代羊的体重明显高于海南黑山羊, 初生至周岁各生长测定阶段 F1、 F2 代羊体重较海南黑山羊分别增加了 6.25%~73.68%, 15.34%~90.55%, 杂交效果极其显著; 海南黑山羊只有 0~2 月龄平均日增重指标处于较高水平, 之后生长速度基本处于下降状态, 而波黑 F1、 F2 代的 0~2 月龄平均日增重指标处于更高水平, 并具有 2~4 月龄和 8~10 月龄 2 个体重增长高峰期; 0~4 月龄和 8~10 月龄为波黑 F1、 F2 的 2 个快速生长阶段, 0~2 月龄为海南黑山羊的快速生长阶段, 此时期应加强饲养管理以充分发挥其生长性能, 提高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波黑 F1、 F2 代胸宽和腰角宽明显大于海南黑山羊, 有向其父本体型发展的趋势, 具有典型的肉羊体型。 研究结果能为海南黑山羊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 周汉林 李茂 字学娟 徐铁山 蒋昌顺
    2009, 30(8): 1210-12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自然灾害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为出发点和支撑点, 选择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危害严重、 具有代表性的海南省作为研究区, 对海南省近 30 a 的热带气旋灾害数据库进行整理和分析, 制定统一评价标准。 在热带气旋灾害形成环境背景和热带气旋灾害数据库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热带气旋灾害危险性和社会经济易损性, 利用 GIS技术将热带气旋危险性评价结果与人类活动背景要素进行组合分析, 开展区域热带气旋灾害风险性评价研究。
  • 孙 伟 刘少军 田光辉 蔡大鑫 谢瑞红 李 香
    2009, 30(8): 1215-12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自然灾害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为出发点和支撑点, 选择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危害严重、 具有代表性的海南省作为研究区, 对海南省近 30 a 的热带气旋灾害数据库进行整理和分析, 制定统一评价标准。 在热带气旋灾害形成环境背景和热带气旋灾害数据库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热带气旋灾害危险性和社会经济易损性, 利用 GIS技术将热带气旋危险性评价结果与人类活动背景要素进行组合分析, 开展区域热带气旋灾害风险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