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维国, 高新生, 张伟算, 方家林, 黄华孙
    2009, 30(10): 1389-13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初级系比和高级系比区林段为试验材料, 通过系统鉴定确定其特性。 结果表明,热研 8-79 是一个高产、 早熟橡胶树优良品种。 在高级系比区, 1~11 割年平均年产干胶 5.77 kg/株(2 504 kg/hm2),为对照 RRIM600 的 152%(151%)。 其干胶含量高, 产胶潜力大, 抗风性与 RRIM600 相当, 但生长量与开割率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推荐在海南中西部轻风区中规模配置。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高新生, 黄华孙, 张伟算, 李维国
    2009, 30(10): 1394-1398.
    以从国外引种的 4 个胶木兼优无性系为研究材料, 结合历年的风、 寒等自然灾害调查资料, 对无性系的生长、 产量、 抗性及死皮率等性状展开了系统的鉴定, 结果表明: 热试 10 和热试 8 等两个无性系生长快, 产量高, 抗性较好, 具有高产生理基础等特性, 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 是极具潜力的无性系, 值得进一步跟踪观测。 热试 2 和热试 5 由于抗寒和产量问题仅可作特异性研究材料或淘汰。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贺熙勇, 陶 丽, 倪书邦, 陈丽兰
    2009, 30(10): 1399-14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云南 4 个澳洲坚果品比点的产量及品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15 个品种的产量及品质均低于澳大利亚和夏威夷等澳洲坚果主产区。 在 4 个品比点中, 15 个品种 6a 的平均产量为 2.24 kg/株, 仅有 H2、 O.C、 HAES900和广 11 的平均产量大于 4 kg/株, 接近澳大利亚良种标准。 在品质指标的比较中, O.C、 HAES900、 H2、 和广 11好于其它品种。 综合产量和品质分析, 供试的 15 个澳洲坚果品种中, HAES900、 O.C、 H2、 广 11 优于其它品种, 但因广 11 果仁偏小, 在云南热区可将 HAES900、 O.C 和 H2 作为主导品种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雷新涛, 姚全胜, 徐雪荣, 王家保
    2009, 30(10): 1408-14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生物学特性和 AFLP 标记两个方面对中国广西百色那坡县野生芒果资源进行了初步描述和研究。 结果表明: 那坡县野生芒果在形态学上与普通芒果较为相似; AFLP 标记显示, 包括部分栽培品种、 林生芒果、 广西百色那坡县野生芒果、 泰国芒果等在内的 92 份芒果种质在相似系数 0.63 的水平上可分为 14 组, 广西百色那坡县野生芒果虽然与林生芒果、 泰国野生芒果等芒果属其它种较为接近, 但仍处于栽培芒果的中间, 不能与栽培芒果分开。 这些证据表明分布在广西百色那坡县平孟镇的野生芒果属于普通芒果, 可能是栽培芒果的野生种而不是芒果属的其它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钟 庸 蒋菊生 孟 磊 龙敏杰 阮云泽
    2009, 30(10): 1413-14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海南农垦 7 个胶园土壤磷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①Langmuir、 Freundlich 和 Tempkin 方程都能很好与等温吸附曲线拟合, 其中 Langmuir 方程拟合效果最好并与研究结果最相符; ②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磷吸附能力依据土壤磷的最大吸附量 Xm 排序为: 玄武岩>砂页岩>变质岩>花岗岩>浅海沉积物; ③土壤 CEC7.0、粘粒含量、 有机质含量、 游离铁含量等因素显著影响土壤磷的吸附能力, 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磷最大吸附量 Xm 呈显著负相关, 同时, 土壤粘粒含量越高, 供试土壤磷的吸附能力越强。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习金根 曾洪立 祁寒 孙光明
    2009, 30(10): 1417-14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土培试验的方法, 研究不同施硼浓度对菠萝根系形态、 根系活力、 植株生长量、 各营养器官含硼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施硼处理对菠萝根系的根长、 根数、 根粗、 根系表面积、 根体积都有所增加,表明施用硼肥有利于菠萝根系生长发育; 施硼增强了根系活力, 增加了菠萝地下根系干重与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 施硼对植株的含硼量有明显影响, 更能促进菠萝植株对硼营养的吸取与累积。 其中施硼浓度为 4.0 mg/kg处理的各项指标最佳, 植株表现出最旺盛的生长状况。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侯宪文, 邓 晓, 李光义, 李勤奋, 陈 炫
    2009, 30(10): 1422-14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木薯渣为原料进行高温堆肥发酵, 研究堆肥化过程中木薯渣肥堆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及堆肥腐熟程度。结果表明: 在堆肥发酵过程中, 温度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而含水率变化不大。 补充氮处理的 pH 值在发酵结束时为 8.5 左右。 水溶性有机碳含量随着堆肥化进行而降低; 而水溶性氮含量的变化受通气状况和氮源条件的影响较大。 纤维素酶活性呈 “升高-降低” 趋势。 种子发芽率能有效、 可靠的反映堆肥的腐熟程度, 发酵 24~30 d的堆肥已对植物无毒害作用。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黄梅芬, 徐 驰, 曹后英, 黄晓松, 袁福锦, 尹以昌, 钟 声 尹正发, 奎嘉祥, 罗在仁 段新惠 王红仙 戴聪莉, 管荣发
    2009, 30(10): 1429-14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机样方调查研究云南省盈江县紫茎泽兰种群的株丛数、 分枝数、 株高、 生物产量以及其他植物生物量与经纬度、 海拔、 坡度、 坡向等环境因素的关系。 结果表明: ①海拔对紫茎泽兰种群的株丛数、 分枝数、 株高和紫茎泽兰生物产量有明显的影响; 以海拔 1 400~2 200 m 为紫茎泽兰种群营养生长的旺盛地区。 ②纬度对紫茎泽兰种群株丛数和株高有明显的影响。 紫茎泽兰种群在北纬 24°~25°的范围内生长茂盛。 ③经度对营养生长期紫茎泽兰的株丛数、 营养枝数有明显的影响; 经度≥97°的地区为紫茎泽兰种群生长的适宜地区。 ④坡度对营养生长紫茎泽兰的株高及紫茎泽兰生物量有明显的影响, 尤其以中等坡度上的紫茎泽兰种群生长良好。 ⑤风向坡对营养生长期紫茎泽兰的株高和生物产量有影响; 尤以侧风坡方向的紫茎泽兰种群长势良好。 根据调查分析与踏察结果以及总结历年的相关文献, 建议以海拔 1 400~2 200 m, 或北纬小于等于 25°, 或东经在 97°~102°, 或坡度为 15°~29°, 或坡向是阳坡和半阳坡的紫茎泽兰属生长旺盛的适宜地区, 作为紫茎泽兰的重点防治地区; 以海拔低于 1 300 m 和高于 2 300 m, 或北纬 25°以上, 或东经大于 102°, 或缓坡和中等坡度, 或阴坡的紫茎泽兰次适宜生长区域作为次重点防治地区。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李国华, 徐涛, 陈国云 岳海 梁国平
    2009, 30(10): 1437-14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叶片离析和石蜡制片技术, 对澳洲坚果 10 个品种的叶结构特征进行观察描述, 并测定了叶片厚度、气孔密度、 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厚度等结构参数。 结合 10 个品种抗寒性的前期研究分析认为: 叶片厚度、 SR 和CTR 等指标与澳洲坚果抗寒性关系不大, 而叶片组织结构的上表皮厚度及其角质层厚度、 气孔密度和叶脉突起度等指标与抗寒性关系密切, 认为气孔密度小、 叶片表皮及角质层厚大和叶脉突起度大是抗寒性强的性状,反之则是抗寒性弱的表现。
  • 植物生理生化
    魏军亚 刘德兵 张越阳 李飞 高爱平 陈业渊
    2009, 30(10): 1442-14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芒果小孢子发育时期细胞学、 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花蕾形态和花药颜色等的观察, 直接从花蕾或花药的形态特征来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 结果表明, 芒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外部形态变化密切相关。 供试芒果品种的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 花 蕾 纵 径 为 2.58~3.48 mm, 花 蕾 横 径 为 2.30~3.32 mm, 花 药 长 度 为0.71~0.90 mm, 花药宽度为 0.56~0.72 mm。 结果为通过观察芒果花蕾外观形态来确定花药发育时期, 从而确定花药培养最佳时期所对应的选蕾标准, 进而为花药单倍体培养奠定基础。
  • 植物生理生化
    韦 弟 李杨瑞 邸南南 卜朝阳 闭志强
    2009, 30(10): 1447-14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 200 mg/L 乙烯利喷洒香蕉幼苗叶片 1 d, 再于 8 ℃低温胁迫 1 d 后, 研究乙烯利对香蕉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乙烯利预处理提高了香蕉叶片的 SOD、 POD、 CAT 活性和香蕉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降低了丙二醛含量。 表明乙烯利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减少膜损伤来增强香蕉幼苗抗寒性。
  • 植物生理生化
    吴建明 李杨瑞 杨柳 王爱勤 杨丽涛
    2009, 30(10): 1452-14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外源赤霉素对甘蔗节间伸长的效果及其与茎尖内源激素的变化关系。 试验以新台糖 22 号为材料, 在伸长初期以 200 mg/L 浓度的赤霉素进行叶面喷施, 对照喷清水。 结果表明, 赤霉素处理的株高在各个时期显著高于对照, 而且在处理后 7, 14 和 28 d 分别比对照提高了 17.32%、 14.50%和 8.35%, 赤霉素处理引起植株表现的高度优势一直保持到后期, 节间伸长效果主要集中在中部。 赤霉素处理的 GA3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 ABA 含量则相反, 赤霉素处理的均显著低于对照。 赤霉素处理的乙烯释放量稍低于对照, IAA 含量从第 7 d 开始稍高于对照的; 赤霉素处理对 ZR 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赤霉素处理的 ABA/IAA 的比值显著下降, ZR/IAA 和 EH/IAA 的比值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而提高了 GA3/IAA 的比值。 这说明外源赤霉素促进甘蔗节间的伸长可能主要通过调节 ABA 和赤霉素含量, 其次是乙烯释放量和生长素含量, 最终达到调节节间伸长效果。
  • 植物生理生化
    武红霞, 王松标, 马蔚红, 邢姗姗, 詹儒林
    2009, 30(10): 1458-14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不同除袋时期对红芒 6 号芒果果实外观、 果皮色素、 果皮色泽、 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除袋时间的推迟, 果实着色面积减少。 早除袋处理的果皮色素含量显著高于晚除袋处理, 果皮色泽如果皮亮度以晚除袋处理高于早除袋处理, 但色相角度相反; 果实内在品质如维生素 C、 可溶性固形物以采前 10~15 天最佳。 红芒 6 号芒果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的最佳除袋时期为采前 10~15 天, 除袋后, 果皮花青苷含量迅速上升, 果实着色最快, 果面光洁, 外观最佳。
  • 植物生理生化
    夏杏洲 吴雪彪 梁振全 谌素华 王维民
    2009, 30(10): 1462-14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不同浓度的 CaCl2 溶液处理后对聚乙烯薄膜袋包装、 室温(25±1)℃下贮藏的红江橙部分生理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低浓度钙(<4.0%CaCl2)对红江橙的生理变化影响不明显。 高浓度钙(6.0%, 8.0%CaCl2)能显著刺激红江橙的生理变化, 导致果实腐烂增加。 适当浓度钙(4.0%CaCl2)溶液处理能有效降低红江橙的呼吸强度、 减少乙烯释放量; 有效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减缓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的趋势、 抑制组织 MDA 含量和果皮电导率的升高, 减轻了膜脂过氧化作用; 还有效抑制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 减缓了果实的软化速度, 56 d 时果实的腐烂率仅为 3.1%, 比对照的低 39.6%(p<0.01)。
  • 植物生理生化
    冯 斗, 张 涛, 禤维言, 胡蔚东
    2009, 30(10): 1468-14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 矮壮素、 比久对甜高粱种子进行浸种处理, 结果表明, 3 种生长延缓剂中, 多效唑对甜高粱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 0.1~0.2 g/L 的多效唑浸种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 但幼苗生长受到过度抑制而表现不正常; 5 g/L 和 10 g/L 的矮壮素和比九处理可以延缓甜高粱幼苗生长, 使叶片缩短、 厚度增加, 具有提高幼苗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的作用, 促进了幼苗对干物质的合成和积累, 使幼苗干物质重显著提高, 有利于培育壮苗。 其中, 10 g/L 矮壮素浸种处理效果最佳。
  • 植物生理生化
    郑诚乐 吴宪志 潘东明 陈菁瑛 郭志雄 苏海兰
    2009, 30(10): 1473-14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绿衣枳实生长量与时间的 logistic 模型和横径与单果重的动态分形模型, 用以精确描述绿衣枳实生长过程和横径、 平均单果重之间的动态分形关系, 并能通过此模型预测采摘日期。 结合日期与药效成分含量的关系间接地判断其质量优劣, 从生产栽培和商品药材流通方面对绿衣枳实的质量进行控制。
  • 植物生理生化
    马向丽 毕玉芬 黄梅 刘倩 樊 梅
    2009, 30(10): 1479-14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采用 100、 200、 400 mg/L 赤霉素(GA3)和 10%、 15%、 20%、 25%的聚乙二醇(PEG)处理非洲狗尾草种子, 研究 GA3 和 PEG 对非洲狗尾草种子萌发的效应。 结果表明, 在适当浓度和处理时间范围内, GA3 和 PEG溶液处理对非洲狗尾草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 可显著提高非洲狗尾草种子发芽率、 芽长、 根长、 幼苗生长势、简化活力指数及活力比, 其中以 200 mg/L GA3 浸种 24 h 和 10% PEG 浸种 24 h 效果最好。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陈观水 张铮 周以飞 林生 郭友国 潘大仁
    2009, 30(10): 1484-14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 了 研 究 甘 薯 NPR1 基 因 在 转 基 因 植 物 广 谱 抗 病 中 的 应 用 , 利 用 前 期 克 隆 的 甘 薯 NPR1 基 因 , 以pCAMBIA1300 质粒为基本载体 , 构建了由组成型 CaMV35S 启 动 子 驱 动 IbNPR1 基 因 的 植 物 表 达 载 体pCAMBIA1300+IbNPR1; 然后, 采用冻融法转入农杆菌 EHA105 菌株, 通过叶盘法对烟草进行了遗传转化。 经PCR 检测, IbNPR1 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林秀莲, 赖钟雄
    2009, 30(10): 1488-14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龙眼 “红核子” 品种为材料, 研究甘露醇与肌醇交互培养及蔗糖含量、 琼脂含量、 盐浓度、 PP333 浓度、光质等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Embryogenic callus, EC)限制生长保存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同时添加 20 g/L 甘露醇、0.10 g/L 肌 醇, 并把接种量控制在 0.1 g/瓶, 龙 眼 EC 的继代周期可进一步延长到 70 d 左 右。 同 时, 以 “红 核子”、 “松风本” 和 “聚龙 105” 为材料, 对保存的龙眼 EC 及其体胚发生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染色体变异始于胚性愈伤组织, 但有趋于稳定的趋势。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林春花, 刘先宝, 蔡吉苗, 李超萍, 李继锋, 黄贵修
    2009, 30(10): 1495-15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橡胶树尖孢炭疽菌(Collectotrichum acutatum)获得 T-DNA 插入突变体的体系:在尖孢炭疽菌孢子浓度 106 个/mL、 农杆菌浓度 OD600=0.15~0.2 后在 200 μmol/mL 的乙酰丁香酮(AS)诱导 6 h, 共培养 48 h, 转化效率可达 150~300 个/106 个分生孢子。 获得的转化子通过 PCR 检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Southern杂交验证、 分生孢子的荧光观察, 结果表明: 被测转化子基因组中确实整合了目的片段, 成功获得了橡胶树尖孢炭疽菌菌株 CHY-1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转化子。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韩冬银, 张方平, 邢楚明, 温丽娜, 谢艺贤, 胡美姣, 高兆银, 张 欣, 蒲金基, 符悦冠
    2009, 30(10): 1501-15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杧果象是杧果的重要害虫, 该类害虫的为害严重影响杧果的产量和质量, 对杧果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调查发现杧果果肉象和果实象在云南发生为害严重, 发生程度不一, 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受害重。 采用溴甲烷对采后的杧果鲜果及新鲜果核进行熏蒸处理, 结果表明: 在 20~25 ℃, 常压下使用 72 g/m3 溴甲烷熏蒸鲜果、新鲜果核 3 h 或使用 24、 36 g/m3 溴甲烷进行熏蒸鲜果 6 h, 可 100%杀死果肉及果核内的杧果象且果实外观、 风味未发生改变, 种子发芽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卢芙萍 洪志忠 赵冬香 王爱萍 陈青 黄贵修 李开绵
    2009, 30(10): 1506-15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上朱砂叶螨种群数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为研究利用拟小食螨瓢虫控制朱砂叶螨,在观察拟小食螨瓢虫成虫对朱砂叶螨成、 若螨和卵的逐日捕食量基础上,测定拟小食螨瓢虫对不同密度朱砂叶螨+螨害木薯叶 VS 健康木薯叶的选择性,调查拟小食螨瓢虫和朱砂叶螨在木薯上的空间分布相关性。 结果表明: ①拟小食螨瓢虫羽化后第 3 天对朱砂叶螨成、若螨和卵的捕食量达最大值,并趋于稳定。 ②当朱砂叶螨若螨和成螨密度为 30 头/叶及 40 头/叶时, 拟小食螨瓢虫显著地趋向朱砂叶螨+螨害木薯叶复合体; ③当朱砂叶螨若螨和成螨在木薯上的分布数量分别为 41.90 头和 32.60 头时, 拟小食螨瓢虫在木薯上的分布数量达最大; ④天敌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朱砂叶螨的行为选择与二者在木薯上的空间分布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本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朱砂叶螨的选择机制, 以便更好地利用其控制木薯朱砂叶螨为害提供科学依据。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恒波, 郭晋隆, 陈平华, 阙友雄, 陈如凯, 许莉萍
    2009, 30(10): 1511-15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宿根矮化病菌的特异检测引物, 构建竞争定量 PCR 检测的非同源模板, 建立宿根矮化病菌的竞争定量 PCR 检测方法。 实验中非同源模板(竞争模板)构建是采用 PCR 方法对大肠杆菌基因组进行低严谨度扩增, 回收合适的 DNA 片段并将其构建到 T-esay 载体上, 通过测序和序列比对, 除两端引物序列完全相似外, 其余部分没有同源性, 因此可以作为定量检测的非同源模板。 通过计算非同源模板的拷贝数, 进行竞争定量 PCR 检测宿根矮化病, 建立宿根矮化病菌的标准竞争曲线和直线回归方程。 本研究建立的竞争定量 PCR 检测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和敏感性高, 适合于宿根矮化病菌的检测, 并可为其它病菌竞争定量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余贤美 林超 杨芩 李锐 贺春萍 郑服丛
    2009, 30(10): 1517-15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验证 dhbC 基因的功能, 以质粒 pEGFP-N1 为模板, 通过 PCR 扩增获得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DNA片段, 构建重组质粒 pMD18-neo, 电击转化法将 pMD18-neo 导入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CAS15 感受态细胞中, 使neor基因片段与 dhbC 基因片段发生置换, 获得 dhbC 基因缺失突变株。 再通过电击转化将 dhbC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导入 dhbC 基因缺失突变株 CAS15 dhbC-del, 获得 dhbC 基因回复株 CAS15 dhbC-com。 经 CAS 平板法检测表明, CAS15 dhbC-del 不能产生橘黄色晕圈, 而 CAS15 dhbC-com 产生与 CAS 一致的橘黄色晕圈, 证明了 dhbC 基因与嗜铁素的合成密切相关。
  • 王义祥, 翁伯琦, 黄毅斌, 徐国忠
    2009, 30(10): 1522-15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 研究牧草生产力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结果表明, 近 50 a 来,福建省气温呈现升高趋势, 平均每 10 a 升高 0.2 ℃; 年降水量变化总体上呈不显著的增加态势; 牧草气候生产潜力随年代的变化呈先减后增的趋势; 空间上以厦门地区最高, 三明地区最低。 降水量对福建省牧草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明显高于气温。 若未来温度每降低 1 ℃, 降水减少 1 mm 时, 牧草气候生产潜力分别降低 318.3 kg·hm-2·a-1和 22.7 kg·hm-2·a-1。
  • 张远兵 刘爱荣 吴倩
    2009, 30(10): 1526-15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浓度为 0(对照), 0.05, 0.1, 0.2, 0.4 g/mL 的空心莲子草宿根和根状茎的浸提液和浓度为 0(对 照),0.01, 0.05, 0.1, 0.2 g/mL 该草的宿根和根状茎粉碎液处理水稻种子和幼苗。 结果显示: 与对照相比, 随着水浸液浓度增加, 水稻种子发芽势、 发芽率、 苗高、 根长、 鲜重、 叶绿素含量和根系脱氢酶活性等均呈下降的变化趋势, 而丙二醛含量呈上升的变化趋势。 表明空心莲子草地下部水浸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就同一浓度浸提液和粉碎液而言, 粉碎液处理对它们的抑制作用大于浸提液的。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黄翊鹏 陈卫军 郑亚军 赵松林 李枚秋
    2009, 30(10): 1532-15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鲜和发酵后椰子纳塔培养液提取物为试验材料, 在测定提取物总酚含量的基础上(总酚含量新鲜纳塔培养液提取物 1.86 mg/mL ± 0.01 mg/mL, 发酵纳塔培养液提取物 1.36 mg/mL ± 0.01 mg/mL), 研究了 2 种培养液提取物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 DPPH 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Fe2+的络合能力以及 Fe3+的还原能力,同时以 BHT、 没食子酸为对照。 结果表明, 2 种培养液提取物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性。 新鲜培养液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 DPPH 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 Fe2+络合能力、 Fe3+的还原能力均高于发酵后培养液提取物的其作用。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林艺芬, 刘木水, 林河通, 陈艺晖, 孔祥佳
    2009, 30(10): 1537-15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研究福建省主栽荔枝品种 “乌叶” 和 “兰竹” 荔枝果实在(8±1)℃贮藏条件下的耐贮性差异。 结果表明: “乌叶” 荔枝果实比 “兰竹” 耐贮藏, “乌叶” 好果率显著高于 “兰竹”, 而果实失重率、 果皮褐变指数和果皮褐变度均显著低于 “兰竹” 果实; “乌叶” 荔枝果肉的可溶性固形物(TSS)、 维生素 C 和总糖含量比 “兰竹”果实高; 贮藏期间, 荔枝果肉的 TSS、 维生素 C 和总糖含量不断下降, 但 “乌叶” 果实的降低速度比 “兰竹” 果实慢; 在同一贮藏时间, 荔枝果肉的 TSS、 维生素 C 和总糖含量高于 “兰竹” 果实。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卢少芳, 初 众, 赵建平
    2009, 30(10): 1543-15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草兰豆酊、 浸膏中香兰素含量, 色谱柱为 C18 柱, 甲醇/0.5%冰乙酸水溶液(20/80, v/v)为流动相, 等浓度洗脱, 测定波长为 280 nm, 外标法定量。 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0.28%和0.24%, 加标回收率为 97.89%~100.71%。 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等优点, 特别适用于香草兰豆酊、 浸膏等精深加工产品中香兰素含量的检测分析。
  • 林萍 陈道松 冯文
    2009, 30(10): 1546-15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对今后 “低温阴雨” 灾害天气过程的预报和服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利用 NCEP 再分析资料和单站要素资料对 2008 年 1 月下旬至 2 月中旬海南省出现的长 “低温阴雨” 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 得出: 高空环流形势异常、 以乌拉尔山阻塞高压为主体的两槽一脊环流形势长时间稳定是导致此次长 “低温阴雨” 天气过程出现的直接原因。 另外, 200 hPa 散度分布、 850 hPa 水汽通量、 气象要素在单站剖面图上的演变情况等, 对分析和预报此次长 “低温阴雨” 天气过程也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