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刘子凡 王军, 林位夫
    2009, 30(1): 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数年来的观测表明, 在生产实践中出现有少量的植株(称其为“超高产橡胶芽接树”), 其单株产胶量约
    达当地普通橡胶芽接树平均单株产胶量的 15~20 倍。 为了探索这些超高产橡胶芽接树高产的原因, 笔者对其(砧木
    为无选择种子砧木, 接穗为 PB86)根际及立地环境土壤的养分状况, pH 值, 交换性钙、 镁含量, 以及土壤酶活性
    等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超高产橡胶芽接树单株的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尤其是有机质、速效 N 含量和土壤酶活性)
    优于对照株, 但其立地环境土壤微生态环境并不优于对照株。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高新生, 李维国, 黄华孙, 张伟算
    2009, 30(1): 5-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了解目前橡胶树胶木兼优品系在海南垦区中心试验区和广东垦区协作试验区的寒害适应性, 以及为品种选育提供基本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2008 年笔者对两地试区无性系的寒害情况进行了针对性调查。 结果表明: 此次平流型寒害中两垦区无性系受害均较严重, 中心试验区的热试 17 和热试 2 的抗寒性很差, 寒害级别在5.88 以上, 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无性系, 寒害指数高于 97.87, 4~6 级寒害率为 100%, 无性系成片死亡; 热试21、 热试 10 的抗寒性较强, 仅存在部分枯枝和掉叶现象; 热试 3、 热试 5 等的抗寒性较差, 热试 9、 热试 11 等的抗寒性中等。 从抗寒性看, 热试 17 和热试 2 可作为科研中不抗寒的对照材料, 而抗寒性好的热试 21 和热试10 分别适合在琼、 粤等植胶区规模种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耿建梅, 谢彩红, 康忠波
    2009, 30(1): 11-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海南典型 4 类胶园土壤对磷的等温吸附与解吸试验, 结果表明: 所有供试胶园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与 Langmuir 方程都很吻合, 其相关系数为 0.948 0**~0.999 9**; 胶园土壤磷最大吸附量(Xm)在 555~909 mg/kg 之 间, 磷的吸附强度因子(K)差异很大, 在 0.09~1.71 之间。当加入磷浓度较低时, 土壤磷解吸量较少且土壤间差异小; 当加入磷溶液浓度大于 30 mg/kg 时, 磷解吸量开始明显增大, 土壤差异变大。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梁李宏, 梁林洲, 黄伟坚, 张中润, 王金辉, 梅新
    2009, 30(1): 16-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 L18(37)正交设计, 探讨氮、 磷、 钾、 镁、 硼肥配施对 EksotikaⅡ品种番木瓜(Carica papaya Linnaeus)植株叶柄养分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施氮肥对植株叶柄含氮量的影响最大, 其次为施磷、 钾和硼肥, 施镁肥则影响最小; 施氮肥能明显提高叶柄中的含氮量, 但当施氮量达 35 g/株·次时, 效果不显著; 施磷、 钾肥有降低叶柄中含氮量的趋势。 施磷肥对植株叶柄含磷量的影响最大, 其次为施镁和钾肥, 施硼氮肥的影响最小, 磷 肥、 硼肥施用量与叶柄中含磷量之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 施钾和镁肥对植株叶柄含钾量的影响最大, 其次为施磷肥, 施氮肥和硼肥的影响最小; 在施钾肥 25~45 g/株·次的范围内, 能显著提高植株叶柄中的含钾量。 施氮和钾肥对植株叶柄含镁量的影响最大, 其次为施镁肥和磷肥, 施硼肥的影响最小; 施氮肥能提高叶柄中的含镁量,但当施氮量达 35 g/株·次时, 增量已不显著; 施钾肥有降低叶柄含镁量的趋势, 当施肥量达 45 g/株·次时, 叶柄中的含镁量显著下降。 施镁肥对植株叶柄含硼量的影响最大, 其次为施磷肥, 施氮肥、 硼肥和钾肥的影响最小;施磷肥 15、 25 g/株·次时, 叶柄中的含硼量相同, 但当施用量达 35 g/株·次时, 叶柄中的含硼量则显著上升。 镁肥施用量不宜过大, 当施用量≥0.53 g/株·次时, 会造成叶柄中的氮、 磷、 钾、 镁、 硼含量下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阙友雄, 林剑伟, 黄文华, 林 玮, 许莉萍
    2009, 30(1): 21-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蔗; 杂交后代; 黑穗病抗性; 病害参数; 聚类分析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黄勤楼, 陈 恩, 黄秀声, 陈钟佃, 钟珍梅
    2009, 30(1): 26-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田种植情况下, 研究 4 种施氮水平对杂交狼尾草产量、 粗蛋白含量和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 以及牧草产量、 粗蛋白含量与施氮量和各种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施氮肥能显著提高杂交狼尾草的分蘖数、株高、 产量和粗蛋白含量, N2、 N4 处理间分蘖数差异不显著, N3、 N4 处理间株高、 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 杂交狼尾草鲜草产量、 干草产量、 粗蛋白含量、 分蘖数、 株高和施氮量相互间都呈正相关, 其中鲜草产量与施氮量、 分蘖数和粗蛋白含量呈显著相关, 与株高和干草产量呈极显著相关; 干草产量与施氮量和分蘖数呈显著相关, 与株高呈极显著相关; 粗蛋白含量与施氮量也呈显著相关。 杂交狼尾草在一定的施氮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 牧草的干物质积累总量、 粗蛋白质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也越多, 而牧草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 干物质生产效率、 粗蛋白质生产效率、 氮素农艺效率和氮素表观回收率都逐渐降低。 在施纯氮量为 350 ~1050 kg/hm2 时, 杂交狼尾草的氮素表观回收率为 25.73%~45.12%, 氮素回收率只有 16.68%~20.35%。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胡彦师, 曾 霞, 程 汉, 方家林, 黄华孙
    2009, 30(1): 31-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橡胶树新种质创新利用进展缓慢, 为了深入全面的鉴定橡胶树新种质, 加速其利用进程, 笔者采用胶乳诊断方法, 测定分析了 1986 年定植于大田鉴定评价圃的 14 份橡胶树新种质与产排胶密切相关的干胶含量、干胶产量、 排胶初速度、 堵塞指数及胶乳硫醇、 无机磷、 蔗糖及镁离子含量等生理参数。 结果表明, 种质间存在较大差异, 但不能从中直接筛选出可供直接利用的种质材料, 参试材料中仅有 7 和 12 号 2 份种质株次干胶产量超过对照, 产胶、 排胶维持在较平衡的状态。 因此, 除采用常规的 33 月龄树皮解剖、 试割等方法进行早期选择研究外, 有必要探索新的早期预测方法。
  • 植物生理生化
    陆敏泉, 王家保, 初众, 赵家桔
    2009, 30(1): 37-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垂直板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番荔枝属的 7 种果树共 14 份材料进行酯酶和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分析。 结果表明, 2 种同工酶共表现出 23 条酶带, 其中酯酶同工酶 9 条, 多酚氧化酶同工酶 14 条, 不同番荔枝种间酶谱差异较大。 2 种同工酶酶谱除不能区分 2 份红毛榴莲和 2 份毛叶番荔枝外, 对其余的 10 份材料均可区分。 实验用几个番荔枝种间的遗传距离在 0.000~0.895 之间, 聚类结果将 14 份番荔枝材料分成了 2 类。
  • 植物生理生化
    舒英杰, 周玉丽, 时侠清, 张子学
    2009, 30(1): 42-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和不同 PEG 浸种时间对苦瓜种子萌发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适宜的 PEG 浓度和浸种时间均能不同程度的促进苦瓜种子的萌发, 其中以 20%PEG 浸种 18 h 效果最好, 表现为能显著提高苦瓜种子的发芽势、 发芽率、 简易活力指数, 增强与种子萌发相关的 α-淀粉酶和脱氢酶的活性, 降低种子的膜脂过氧化程度。
  • 植物生理生化
    李贺勤, 杨 华, 张娟娟, 宛晓春, 方从兵
    2009, 30(1): 47-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外加代谢酶抑制剂阻断法, 对 PAL 酶专一性抑制剂(AOA)和 4CL 酶专一性抑制剂(MDCA)处理后野葛愈伤异黄酮的生物合成, 以及预苯酸、 对羟基苯丙酮酸和对羟基苯丙乳酸的积累情况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AOA 处理虽显著抑制以苯丙氨酸为前体的异黄酮化合物的合成, 但在野葛愈伤中仍有异黄酮的显著积累, 说明野葛愈伤培养体系中应该存在其他黄酮生物合成途径。 MDCA 处理的野葛愈伤组织中, 预苯酸、 对羟基苯丙酮酸和对羟基苯丙乳酸发生了显著积累, 表明上述物质可能为异黄酮生物合成的前体化合物。
  • 植物生理生化
    林建城, 林河通 郭振国 陈素英 梁杰
    2009, 30(1): 53-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福建省 5 个主栽枇杷品种果实在 20 ℃贮藏条件下的果实耐贮藏性和其形态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解放钟枇杷果实最耐贮藏, 乌躬白、 早钟 6 号、 长红 3 号枇杷果实次之, 白梨枇杷果实最不耐贮藏。 不同品种的枇杷果实在果皮及角质层厚度、 锈斑、 果面茸毛密度、 果粉、 外表皮胞层及排列、 果肉质地、 外皮层细胞大小及排列、 石细胞大小和分布、 内皮层胞层及排列等形态结构方面均存在差异, 各具特征。 枇杷果实果皮及角质层厚, 果面茸毛密生, 果粉厚, 外表皮胞层多排列紧密, 果肉质地致密, 石细胞大且多分布在果肉表层附近,外皮层胞层多密集为耐贮运枇杷果实的特征。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申艳红, 陈晓静, 何玮毅, 卢秉国
    2009, 30(1): 59-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方法, 获得了番木瓜果肉果胶裂解酶(Pectate lyase, PL)基因的完整3′端和部分5′端序列。 然后, 根据本实验室已经获得的PL基因5′端DNA序列及笔者得到的3′端序列设计上、 下游引物, 以番木瓜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PL基因的开放性阅读框。 该序列编码385个氨基酸, 与草莓、 桃、 芒果、 拟南芥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3.38%、 75.76%、 73.68%、 65.96%。 根据PL基因设计特异引物, 扩增其保守区片段,将其反向插入pBI 121的CaMV 35 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 成功构建反义植物表达载体pBP, 并导入到根癌农杆菌EHA 105中。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庄振宏, 李 兰, 孙宪连, 张新艳, 单 超, 汪世华, 王宗华
    2009, 30(1): 64-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抗黄曲霉毒素 B1 单克隆抗体细胞系中扩增到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 经 PCR 将 VH、 Linker和 VL 连接成单链抗体(scFv), 并克隆到载体 pCANTAB-5E, 经电转化大肠杆菌 TG1, 构建了库容量为 1×108 的单链抗体库。 通过辅助噬菌体 M13KO7 感染后, 使单链抗体展示在噬菌体衣壳蛋白 pIII 的 N 端, 得到客容量为 1×108 的噬菌体展示的抗体库。 将抗体库用于 “淘洗-富集-扩增” 4 轮以后, 得到针对 AFB1 特异性的噬菌体抗体。 进一步以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 HB2151, 在细菌细胞周质中可溶性大量表达, 最终经竞争 ELISA 分析表明获得了 3 株可以稳定分泌抗黄曲霉毒素 B1 scFv 菌株, 分别命名为 3C3、 3B3 和 4A2。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陈伟, 张方平, 刘奎 张敬宝, 黄武仁, 符悦冠
    2009, 30(1): 70-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在香蕉、 美人蕉、 橡胶树、 小叶枇杷、 芒果、 柑橘、 蓖麻、 木 薯、 柠檬、 扶桑、 木瓜、 荔枝、 番石榴、 垂叶榕等寄主植物上的发育、 存活和繁殖情况。 结果表明, 橡副珠蜡蚧的世代发育时间以在香蕉上的最短(为 62.81 d), 在垂叶榕上的最长(为 120.58 d); 世代存活率以在橡胶树上的最高(为 67.30%), 在垂叶榕上的最低(为 6.51%); 平均产卵量以在橡胶树上的最多(为 801.34 粒), 在垂叶榕上的最少(为 121.86 粒); 内禀增长率以在橡胶树上的最大(为 0.068 1), 在垂叶榕上的最小(为 0.014 6)。 综合比较橡副珠蜡蚧在 14 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 存活率、 产卵量及种群特征参数, 发现橡胶树、 香蕉和美人蕉是橡副珠蜡蚧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特性最适宜的寄主植物, 垂叶榕、 番石榴、 荔枝和番木瓜是橡副珠蜡蚧的最不适宜寄主植物。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赵冬香, 卢芙萍, 高景林, 王爱萍
    2009, 30(1): 75-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弄清近年来为害海南岛芒果树的新害虫种类, 笔者自 2003 年 11 月以来, 以海南儋州、 白沙、 昌江、东方、 乐东、 五指山、 三亚等地的芒果园为重点, 对海南岛芒果树害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 经鉴定发现海南岛芒果树新害虫种类共 90 种, 分属于蜚蠊目、 等翅目、 直翅目、 同翅目、 半翅目、 缨翅目、 鞘翅目、 鳞翅目、双翅目共 9 目, 47 科。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付业勤, 张科立, 潘羡心, 蔡吉苗, 高宏华, 黄贵修
    2009, 30(1): 80-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细菌 BEB2 做进一步的分子鉴定, 并研究不同温度、 pH 值和培养基下 BEB2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的抑制能力, 以及应用 BEB2 对香蕉枯萎病进行防治测试。 结果发现, 香蕉内生拮抗细菌 BEB2 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不同温度、 pH 值和培养基下的 BEB2 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的抑制能力具显著差异, 在 King B2 培养基上抑菌作用最强, 最适抑菌温度为 32 ℃, 最适抑菌 pH 值为 9.0。 香蕉枯萎病盆栽防治实验结果发现, 菌株接种离体叶片和植株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 防治效果良好; 该菌株连续 20 次转接培养, 遗传稳定性高, 抑菌谱较宽, 具一定的生防应用价值。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代 鹏, 张 霞, 杨腊英, 谢玉萍, 黄俊生
    2009, 30(1): 86-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海南土壤中筛选的一株链霉菌菌株, 经鉴定为 Streptomyces albogriseus[1], 编号 JFA-001。 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 JFA-001 菌株发酵液对 15 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其中对多数供试真菌的抑制率达 80%以上。 对 JFA-001 菌株发酵液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 菌株传接 6 代时, 活性稳定, 从第 7 代开始其活性缓慢降低, 第 15 代的抑菌圈直径比出发菌株仅减少了 1.9 mm; 发酵液对热和碱的稳定性强, 加热到 80 ℃时未丧失活性, 在 pH10.0 的溶液中活性几乎不丧失, 但对酸的稳定性较差。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梁昌聪, 黄 志, 彭 军, 黄生精, 陆红霞, 黄俊生
    2009, 30(1): 90-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室内用喷雾法测定了 4 株绿僵菌对荔枝椿象 3~4 龄若虫的致病力。 结果表明, 绿僵菌致病力强弱与菌株种类和接种剂量有密切关系, 菌株对荔枝椿象若虫致病力的强弱顺序为 J813﹥MA4﹥J86C﹥MA3。 在接种菌株 J813 孢子浓度为 1×108 个/mL 的情况下, 对荔枝椿象若虫的 LT50 为 7.63 d。 J813 菌株对荔枝椿象若虫具有很强的二次侵染能力。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林超, 余贤美 王春妮 李书莹, 贺春萍, 郑服丛
    2009, 30(1): 94-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 LB 液体培养基进行生物富集, 采用 CAS(Chrome Azurol S)检测平板法, 从海南岛橡胶树等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 43 个产嗜铁素细菌菌株。 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培养法研究其中嗜铁能力较强的菌株 C19 对 12 个常见炭疽菌和镰刀菌的拮抗作用, 结果表明, 该菌株对 Fusarium solani 等 9 个菌株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好的生防潜能。 扩增菌株 C19 的 16S rDNA 序列, 序列测定结果显示, 该片段长度为 1 525 bp, 经 Blastn 搜索进行序列比对, 该细菌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刘沛然, 王四清
    2009, 30(1): 99-1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MV)和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ringspot virus,ORSV)检测的电镜技术、 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以及以这 3 种方法为基础建立起的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免疫胶体金技术、 免疫毛细区带电泳法(Immuno-capillaryzone electrophoresis,I-CZE)、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免 疫 捕 捉 PCR 技 术(IC-RT-PCR)、 TaqMan 实 时 RT-PCR 技 术。 同时介绍石英晶体微天平生物传感器(QuartzCrystal Microbalance biosensor,QCM biosensor)应用检测技术、 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和激光解吸-离子质谱分析法(LC- and MALDI-mass spectrometry) 2 种新检测技术。 并简述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罗金水 王美盛, 林秀香, 郑宴义
    2009, 30(1): 104-1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于 2005~2007 年间调查棕榈科植物病害的过程中, 发现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上发生一种严重的褐斑病。 该病危害植株的叶片和叶柄, 产生褐色、 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 严重时植株病斑累累, 直至干枯而死。 按照柯赫法则对该病病原菌进行鉴定, 常规病组织分离获得柯氏帚梗柱孢霉(Cylindrocladium colhouniiPeerally), 并以离体叶片法和盆栽苗接种法回接加拿利海枣, 产生的症状与田间表现一致, 并从接种病株上重新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 结果表明, 该病的病原菌为柯氏帚梗柱孢霉(Cylindrocladium colhounii Peerally)。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兰亦全, 赵士熙
    2009, 30(1): 108-1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氰戊菊酯对采自福建福州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进行抗性品系的选育。 经连续10代的室内抗性选育, 获得抗性倍数达698.5倍的抗性品系(Fen-R), 与起始种群相比抗性提高了27.6倍。 Fen-R抗性品系对溴氰菊酯具有7.3倍的交互抗性, 对三氟氯氰菊酯、 毒死蜱、 灭多威、 氟啶脲和虫螨腈不存在交互抗性。 通过构建Fen-R抗性品系、 敏感品系(S)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比较了一系列生长发育和繁殖特征, 并采用净增殖率(R0)来确定其相对适合度。 结果表明, Fen-R抗性品系与S品系相比, 存在明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不利性, 表现为幼虫发育历期延长、 蛹重下降、 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降低, Fen-R抗性品系的适合度为0.53。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郑亚军, 赵松林, 陈 华, 马子龙, 覃伟权
    2009, 30(1): 112-1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对香水椰子、 红矮、 黄矮、 海南本地高种、 马哇、 文椰 78F1 6 个椰子品种的果肉蛋白主要亚基的组成、 分子量、含量、 分类和命名等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在椰子果肉蛋白中含有 11~18 条亚基, 分子量范围为 12~115 kDa,主要是中、 小分子量亚基。 其中, 主要亚基有 CSα、 CSβ、 CSA1、 CSA2、 CSB1、 CSB2、 CSδ 和 CSΔ。 CSA1、 CSA2为酸性亚基, CSB1 和 CSB2 为碱性亚基; CSα 的含量最高, 其次, CSδ 和 CSΔ 的含量也较高。 方差分析表明,除CSB1 外, 其余 7 种亚基的含量在不同品种之间呈极显著性差异。 Native-PAGE 分析表明, 在自然条件下, 椰子果肉蛋白质是由 5 个分子大小不一、 带有不同电荷的组分构成的。 不同品种椰子果肉蛋白亚基组成的差别可能是不同品种椰子间口感和风味不同的原因之一。
  • 刘少军 张京红 蔡大鑫 田光辉
    2009, 30(1): 119-1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立植被覆盖度的遥感定量模型, 并以行政区界市县为单位, 对不同区域的覆盖度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对海南岛 ETM+遥感数据的实际应用, 结果表明, 利用该方法来定量提取区域内的植被覆盖度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