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赵艳芳 廖双泉 李普旺 林硕 林黎倩 廖建和
    2008, 29(3): 265-2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不同理化性能炭黑品种对天然橡胶/环氧化天然橡胶(NR/ENR)共混物硫化胶的力学性能、压缩疲劳生热性能和减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子越小、比表面越大、结构性越高的炭黑的补强性较大,力学性能较好;但其压缩疲劳生热较大。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变化,炭黑粒子大小、结构性等对共混物硫化胶的减震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 ENR 相的 Tg2 处,粒子较大的炭黑所填充的共混物硫化胶的 tanδ较大;在高于 Tg2 以上的使用温度范围内,粒子较小的炭黑填充的共混物硫化胶的 tanδ相对较高,减震性能较好。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曾宗强 陈美 黄茂芳
    2008, 29(3): 270-2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橡胶加工分析仪(RPA)和动态力学热分析仪(DMA)对同一批新鲜天然胶乳的乙酸凝固和自然凝固工艺制备的天然橡胶(NR)生胶、混炼胶及硫化胶的弹性模量(G , )、弹性扭矩(S , )、损耗因子(tanδ)、储能模量(E , )、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损耗模量(E”)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凝固的生胶、混炼胶及硫化胶的 G ,及 S , 比乙酸凝固的生胶、混炼胶及硫化胶的高,tanδ较乙酸凝固的生胶、混炼胶及硫化胶的小;在低温时,自然凝固 NR 硫化胶的 E , 比乙酸凝固 NR 硫化胶的低,Tg 及 E”较乙酸凝固 NR 硫化胶的高,但当温度大于-80 ℃时,自然凝固的硫化胶的 E , 则稍高。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王启方 余和平 曾宗强 吕明哲 卢光
    2008, 29(3): 275-2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氩等离子体激发及紫外辐射引发技术可以使丙稀酸甲酯接枝共聚到天然橡胶硫化胶膜表面。接枝处理硫化胶膜表面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接枝反应的进行,较多的聚丙烯酸甲酯接枝到硫化胶膜表面,使硫化胶膜表面接触角显著下降。采用等离子体激发 2 min,紫外光照射 16 min 的处理条件,可使硫化胶膜表面与水的接触角由 105°下降至约 60°。接枝处理硫化胶膜表面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接枝后的聚丙烯酸甲酯分子链在硫化胶膜表面互相叠加,使胶膜表面变得粗糙,从而使天然橡胶硫化胶膜表面亲水性能得到改善。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廖建和 肖学文 廖双泉 谭惠民 王久模 杨晓红
    2008, 29(3): 280-2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剑麻纤维为骨架,以一定中和度的丙烯酸和少量丙烯酰胺为单体,采用硫代硫酸钠(Na 2 S 2 O 3 )和过硫酸盐为引发体系,通过接枝反应制备纤素基吸水树脂。考察引发体系及条件对制备吸水树脂的影响,探索单体配比、交联剂浓度对吸水树脂的吸水能力、吸水速率、保水性能和反复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代硫酸钠和过硫酸盐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采用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两种氧化剂组成的引发体系,在引发剑麻纤维接枝丙烯酸单体的反应中起到协同效应;有效地将过硫酸盐引发接枝反应的温度由常用的55~80 ℃降至 30~50 ℃,同时,达到较高的接枝率和单体转化率。交联剂的用量、丙烯酰胺(AM)的用量和丙烯酸(AA)的用量对吸水倍率和吸盐水倍率有显著的影响。吸水树脂的最大吸水倍率为 530 g/g,最大吸盐水倍率为 58 g/g,吸水速率为 8 g/(g · min),树脂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热稳定性。FTIR 分析结果表明,吸水树脂是纤维素和丙烯酸的接枝共聚物。TGA 分析结果表明,吸水树脂比剑麻纤维热稳定性好。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林华 符新 姜世宽
    2008, 29(3): 289-2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过硫酸铵引发木薯淀粉与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反应,对影响淀粉与醋酸乙烯酯接枝反应的 4 个因素:原料配比、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进行了研究。以转化率、接枝率及接枝效率为考查对象,利用SAS 软件统计分析得到适宜的工艺条件:引发剂浓度 18.0 mmol/L,反应温度 60 ℃,反应时间 3 h,原料配比为2.0。并用 Srectrum One 红外光谱对接枝物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证实了木薯淀粉- 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物的存在。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李婷 侯晓东 陈文学 豆海港 仇厚援
    2008, 29(3): 295-2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 16 种香辛料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提取其抗氧化成分,以 DPPH 清除率和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速率为指标,测定该 16 种香辛料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6 种香辛料中草果的抗氧化性最好,但提取率偏低;桂皮与草果的提取率和抗氧化性差异不大;而香叶的提取率和抗氧化性均较好。
  • 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与分析检测
    温晓菊 鲁成银 林荣溪 马亚平
    2008, 29(3): 299-3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验证在生产乌龙茶和绿茶的两家茶叶企业实施茶叶良好操作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of Tea,TeaGAP)的效果。结果表明:实施茶叶良好操作规范可以显著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及员工福利待遇水平,并可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实施 TeaGAP 后,两家企业茶叶中铅含量分别下降了 9.6 %和 103.6 %;包装后茶叶中菌落总数分别降低了 135.7 %和 76 %;其中一家公司的农药残留由实施前的可检出变为实施后的未检出。验证结果表明:茶叶企业实施 TeaGAP 取得初步成效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韦祖生 夏志强 李开绵 王文泉
    2008, 29(3): 304-3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 49 对表达序列标签- 微卫星标记(EST- SSR)引物对 76 份木薯材料(39 份新引进材料和 37 份原始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 135 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数为 1~4 个,平均为 2.75个;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范围在 250~750 bp 之间。根据遗传相似系数的聚类分析将所有材料分为 5 组,即A、B、C、D 和 E 组,其中 A、C、D、E 4 个组均为新引进种质,B 组以 0.625 0 为阈值,又将其分为 5 个亚组,其中 B1、B2 除了个别外,均为新引进种质,B2 来自非洲,而 B3、B4 和 B5 主要为原有种质和育种品系。同时估算了分组后组间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发现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 0.446 5。比较原来多样性分析结果,说明新引进这一批国外种质具有新的遗传类型,丰富了我国木薯种质资源库。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陈晓斌 邹冬梅 田维敏 蒋昌顺
    2008, 29(3): 310-3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 17 条 ISSR 引物分析 12 份臂形草种质遗传差异,结果表明:臂形草种质间的多态性高,17 条引物产生了 286 条 DNA 片段,其中 280 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高达 97.90 %;每个引物可扩增出 6~23 条DNA 片段,平均 16.8 条,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 0.486~0.968,平均值为 0.681;通过聚类分析可将 12份臂形草种质分为两类:一类为巴拉草和湿生臂形草,其余品种则聚为另一类。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周畅 周鸿凯 彭冬永 蔡华斌
    2008, 29(3): 316-3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 11 个甘蔗亲本品种及其 NCⅡ遗传设计的 30 个组合的 F 1 代实生苗生物产量进行加性- 显性- 母体遗传效应的遗传模型(ADM)分析,结果表明:(1)甘蔗的生物产量性状遗传主要是由基因的加性、显性及加性 环境互作效应共同决定的,但基因的加性效应作用较大;(2)甘蔗生物学产量构成性状中母体的遗传效应主要表现于锤度,且其受环境的影响很小;(3)甘蔗生物产量性状都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率(h 2 B )和狭义遗传率(h 2 N ),且 h 2 B >h 2 N ,说明了对甘蔗生物产量性状在选育种早期阶段的选择效果好;(4)通过对亲本的加性基因随机效应分析的综合,较优良的甘蔗亲本有粤糖 72/426、粤糖 79/177、粤糖 85/177、ROC24 和 ROC25。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余贤美 沈奇宾 李炳龙 郑服丛
    2008, 29(3): 321-3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有机磷细菌培养基和无机磷细菌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生物富集,然后通过平板稀释法进行分离筛选,共获得 107 个菌株。结果表明,以有机磷细菌液体培养基为富集培养基,以无机磷细菌固体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可以有效地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解磷菌,初步建立起快速有效筛选解磷菌的体系;固体及液体培养条件下解磷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解磷菌有较强的解磷能力,进一步验证了此体系的可行性。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杨华庚 林位夫
    2008, 29(3): 326-3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观测盆栽油棕幼苗在低温胁迫下的一些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下降和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油棕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断下降;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束缚水 / 自由水的比值、SOD、POD、CAT 活性先上升而后下降;MDA 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不断增大;油棕幼苗正常生长的临界温度约为 10 ℃,其可忍受低温的温度范围约为 4~7 ℃;抗寒性弱的油棕幼苗品种在 4 ℃下可忍受 6 d 左右。
  • 植物生理生化
    程新胜 沈嘉 曹流俭
    2008, 29(3): 333-3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两种创伤信号分子调节剂(2- 甲基- 4- 氯苯氧乙酸钠 IRa,2- 甲基- 4- 氯苯氧乙酸 IRb)对烤烟打顶后烟叶中烟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信号分子调节剂能弱化打顶后烟叶中烟碱含量的增加,其效果 IRa>IRb。在施 N 量较高的情况下处理株叶片氮含量低于对照株,对总糖、还原糖、钾、氯、石油醚提取物没有影响。结果还表明两种信号分子调节剂能促进上部叶的叶面积增加。
  • 植物生理生化
    刘小香 王真辉 陈秋波
    2008, 29(3): 338-3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新鲜桉叶和桉油的挥发物对 4 种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巨尾桉挥发物对受试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强度,桉油挥发物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桉叶自然挥发物。桉油挥发物的作用强度有明显的浓度效应,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不同受体植物对巨尾桉挥发物化感作用的敏感性差异明显,其中甜菜心和白萝卜敏感性较强,水稻和热研 2 号柱花草敏感性则较弱。
  • 组学与生物技术
  • 组学与生物技术
    余 洁 郭运玲 郭安平 孔 华 刘恩平 贺立卡
    2008, 29(3): 342-3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 RT- PCR 方法,用木薯块根 cDNA 做模板克隆获得支链淀粉合成的关键酶基因 SBEII,经序列分析,同源性为 98.07 %;以 PCAMBIA1301 为基础,构建了以块根特异表达启动子 Sporamin 驱动的 SBEII 基因反义结构的植物表达载体。
  • 组学与生物技术
    何尧声 沈文涛 黎小瑛 王明钦 周 鹏
    2008, 29(3): 347-3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鉴定番木瓜雄性性别的特异基因片段(1 001 bp)的引物和鉴定番木瓜雄性、两性性别的特异基因片段(225 bp)的引物,分别以 5 个品种番木瓜的 3 种性别植株的总 DNA 为模板进行多重 PCR 扩增,结果表明:以雄株总 DNA 为模板得到 1 个 1 001 bp 和 1 个 225 bp 的扩增产物,以雌株总 DNA 为模板没有得到扩增产物,以两性株总 DNA 为模板得到 1 个 225 bp 的扩增产物,根据多重 PCR 扩增结果,可以将番木瓜 3 种性别植株一次性鉴定出来。
  • 组学与生物技术
    唐燕琼 吴紫云 郭建春 胡新文 刘国道
    2008, 29(3): 352-3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以新鲜嫩叶提取高纯度、完整性好的柱花草基因组 DNA 方法。并利用正交设计,从 Taq 聚合酶、Mg 2+ 、dNTP、DNA 模板、引物浓度 5 个因素、4 个水平对柱花草 ISSR 反应体系进行优化试验,确立了适合柱花草的快速而又高效的 ISSR 反应体系,即 20 μL 反应体系中含 1×PCR 缓冲液,2.0 mmol/L Mg 2+ ,0.2 mmol/LdNTP,0.4 μmol/L 引物,60 ng DNA 模板,1 U Taq 聚合酶。
  • 组学与生物技术
    冯仁军 卢利方 程萍 袁克华 张银东
    2008, 29(3): 358-3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 RACE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技术进行烟草红素氧还蛋白基因 NtRD1(Nicotianatabacum rubredoxin1)全长 cDNA 的克隆,获得了全长 808 bp 的 cDNA,该 cDNA 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 204 个氨基酸,其中包含一个保守的红素氧还蛋白结构域。同源分析结果表明,NtRD1 与其它植物已克隆的RDs 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NtRD1 与其它物种 RDs 的亲缘关系由近及远依次是马铃薯、水稻、葡萄、拟南芥和藻类。根据 RNAi(RNA interference)载体构建原则,成功地构建了干扰 NtRD1 的 RNAi植物表达载体 pCAMBIA1301- NtRD1- RNAi,为进一步探明该基因在烟草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组学与生物技术
    沈文涛 周 鹏
    2008, 29(3): 363-3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与番木瓜环斑病毒运动相关的病毒蛋白(CP、HC- Pro、CI)互作的寄主因子,构建以 Sos 恢复系统为原理的胞质酵母双杂交系统的 3 个病毒蛋白诱饵载体,并检测其自激活作用来验证是否适用于后续的文库筛选。通过 RT- PCR 从番木瓜环斑病毒海南分离物中扩增出这 3 个病毒蛋白的片段,按正确方向将目标片段分别插入诱饵载体 pSos 中,并将重组质粒导入酵母温度敏感酵母菌株 cdc25H,检测其表达产物对酵母 Sos 恢复系统Ras 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而产生的细胞温敏特性影响。结果表明,这 3 个含番木瓜环斑病毒运动相关的病毒蛋白的诱饵载体构建正确,对酵母菌株 cdc25H 的 Sos 恢复系统无激活作用,激活试验为阴性。
  • 组学与生物技术
    王明钦 沈文涛 周 鹏
    2008, 29(3): 369-3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 PCR 技术获得 NIa- pro、NIa- vpg、NIb 基因片段,将这些基因分别克隆到 pBD-GAL4 载体中,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诱饵载体 pBD- GAL4- NIa- pro、pBD- GAL4- NIa- vpg 和 pBD- GAL4- NIb。测序正确后,将重组质粒导入 YRG- 2 酵母菌株,检测其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无毒性及对报告基因有无激活作用。结果表明,获得了正确的 NIa- pro、NIa- vpg、NIb 基因片段,并成功克隆到 pBD- GAL4 诱饵载体中,且转化有诱饵载体的 YRG- 2 在 SD/- Trp 营养缺陷平板上生长良好,说明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无毒性,对报告基因也无自激活作用,为下一步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与 NIa- pro、NIa- vpg、NIb 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奠定基础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旭 马宗耀 杨 怀 周光益 楼坚
    2008, 29(3): 374-3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红树外来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与本地种海桑(S.caseolaris)在热带地区混种 17 年后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两种红树树种均适合在滩涂前缘生长,且长势良好,但无瓣海桑的长势要优于海桑,无瓣海桑树高、胸径、冠幅平均值分别为 10.6 m、15.06 cm 和 3.43 m,海桑为 9.56 m、12.69 cm 和 2.23 m,两者在群落中的重要值指数分别为 68.02 %和 24.69 %;(2)群落中有秋茄(Kandelia candel)、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等乡土红树植物的自然更新现象,表明“引进种 + 本地种”的人工恢复模式可以促进乡土红树的更新,尤其是在滩涂前缘;(3)通过数量和立木结构分析可推测,随着群落的发展,群落中的无瓣海桑和海桑会逐渐被秋茄、桐花树等乡土物种替代,从而达到本地物种的生态恢复。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车海彦 刘先宝 符瑞益 叶莎冰 罗大全
    2008, 29(3): 380-3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海南儋州地区的长春花上采集了表现小叶症状,疑似植原体感染的病样,利用植原体 16S rDNA通用引物对 Rl6mF2/Rl6mR1,应用 PCR 技术从该样品的总 DNA 提取物中扩增到预期大小的特异片段(约 1.4 kb),该片段的序列分析及系统关系树构建的结果表明,该片段与 16Sr I 组中的植原体同源率均达到 99 %以上,而与其它组的植原体 16S rDNA 序列的同源率均低于 96 %,与 16SrⅠ组植原体缬草黄化、翠菊黄化、桑萎缩和玉米丛矮等在同一条进化枝上。故初步认为引起海南长春花小叶病的植原体应归属于 16Sr I 组,将其暂命名为长春花小叶植原体海南株系(Periwinkle little leaf phytoplasma strain Hainan,PLL- Hn)。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刘先宝 谭志琼 葛建军
    2008, 29(3): 385-3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一对通用引物 rDNA1/rDNA2 扩增 6 个腐烂茎线虫供试群体的 rDNA- ITS 区域,获得序列长度不等的片段。Des-1、Des-2 和 Des-3 群体扩增片断长度均为 1 130 bp。而 Des- 5、Des- 6 和 Des- 7 群体的扩增片段长度均为 942 bp,与以上群体相比,在 ITS 区具有一个 188 bp 的缺失片段。序列比对后确定缺失片段位于ITS1 区,而且该片段含有多个可重复小片段,这可能是造成碱基缺失的原因。根据遗传进化分析可将供试线虫分为两个大的群体。
  • 综述
  • 综述
    林希昊 王真辉 陈秋波
    2008, 29(3): 390-3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橡胶树根系形态特征和细根的划分、生长规律和动态、橡胶树细根对土壤环境的响应及农业措施对细根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推动对橡胶树根系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提高橡胶树对水分及养分的利用率和设计人工调控措施营造细根发挥良好作用的土壤环境提供理论基础。
  • 综述
    李永锋 凌 军 刘燕珍 薛行华
    2008, 29(3): 396-4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国内外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概况,重点介绍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应用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