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吴继林 谭海燕 郝秉中
    2008, 29(1): 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乙烯利过度刺激采胶诱导的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 Arg.)割面干涸病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的变化。实验树为无性系 RRIM600,采用 S/2 d/2 割制每
    间隔 15 d 涂质量分数 10 %乙烯利,并增加割胶深度。结果表明:1. 在实施过度刺激采胶的进程中,胶乳原位
    凝固的乳管开始出现在树皮外层,以后逐渐向树皮内层扩展。2. 病树存活乳管中的细胞器加速衰老。很多黄
    色体破裂或一些黄色体成为残体,髓鞘状的结构出现,橡胶粒子的数量减少,F- W 粒子成为电子致密体,核膜
    破裂,核的内含物最后被降解。3. 原位胶乳凝固是病树失去功能乳管的重要特点。4. 病树形成层刚分裂的乳
    管具有正常的结构。5. 病树整个割面树皮组织加速衰老。讨论了没有褐斑的割面干涸病与有褐斑的割面干涸
    病在结构和发育上的差别。
  • 植物生理生化
    张秀梅 杜丽清 孙光明 陈佳瑛 弓德强 李伟才 谢江辉
    2008, 29(1): 1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菠萝[Ananas comosus (L.) Merr.] “巴厘”和“台农 11 号”两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发育时期果
    实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 — 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并对果实中糖积累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 个品种果实中糖积
    累动态十分相似,即果实发育前期,糖积累缓慢;进入成熟期,蔗糖迅速积累,而己糖“巴厘”果实中前期变化
    较少,后期稍有积累, “台农 11 号”果实中前期稍有积累,后期基本不变。2 个品种果实中蔗糖含量与 SS 和
    SPS 活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正的显著或极显著水平,NI 活性与 2 个品种果实中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蔗
    糖含量与 AI 的活性相关性品种间差异明显
  • 植物生理生化
    阮妙鸿 王 伟 邱永祥 王伟英 柯玉琴 潘廷国
    2008, 29(1): 14-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不同抗性甘薯品种受薯瘟病菌侵染后水杨酸(SA)和活性氧(ROS)的代谢变化。结果表明,感染
    薯瘟病菌 12 h 后甘薯叶片中 SA 含量增加,增加量与品种抗性呈正相关;接菌后过氧化氢(H 2 O 2 )含量增加,过
    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抗病品种变化幅度大于感病品种;接菌后抗病品种提高了与产生 H 2 O 2 相关的酶过
    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而感病品种与此相反,积累 H 2 O 2 的能力下降,影响系统获得
    抗性(SAR)的建立。
  • 植物生理生化
    郑瑞生 张丽娜 李 延
    2008, 29(1): 18-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砂培试验研究在外源自毒物质苯丙烯酸(CA)、对羟基苯甲酸(HA) 胁迫下有机肥对黄瓜氮代谢的影
    响,结果表明,CA,HA 胁迫导致黄瓜幼苗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降低,游离氨基酸积累,水解氨基酸和可
    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H 2 O 2 含量提高。施用有机肥可提高 CA,HA 胁迫下黄瓜幼苗的 NR 活性,提高黄瓜叶片
    游离氨基酸、水解氨基酸的总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叶片 H 2 O 2 含量。施用有机肥可减轻 CA,HA 胁
    迫对黄瓜的毒害作用,该处理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较相同浓度 CA,HA 处理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提高。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谭德冠 吴 煜 张家明
    2008, 29(1): 23-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绿色荧光蛋白 GFP 是植物遗传转化常用的报告基因,但是有些植物组织由于具有绿色荧光背景而
    不能使用。为了探索 GFP 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在巴西橡胶树遗传转化中利用的可行性,对巴西橡胶树不同的离
    体材料进行荧光背景检测,发现花药愈伤组织、未授粉胚珠愈伤组织、游离小孢子、花药壁体细胞均能发出极
    强的绿色荧光,叶片侧脉细胞发出弱的绿色荧光,而叶肉细胞不能发出绿色荧光。这表明橡胶树愈伤组织、游
    离小孢子、花药壁体细胞、叶片侧脉细胞含有自发荧光物质,在以它们为受体构建转化体系时不能以 GFP 基
    因作为报告基因。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黄贵修 薛迎春 卢 昕
    2008, 29(1): 27-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 T- DNA 插入遗传转化体系转化杧果炭疽菌 SC2 菌株,共获得抗潮霉素 B 突
    变体 4 680 个,平均每转化 1.0×10 6 个炭疽菌分生孢子可得到 300~980 个突变体,且潮霉素抗性在多次传代实
    验中得到稳定遗传。随机挑取 38 个突变体进行 PCR 检测,均可扩增出 1 条约 1.2 kb 的目标谱带,说明突变体
    为 T- DNA 插入引起;进一步的 Southern blot 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在随机挑选的 20 个突变体中,有 1 个(5 %)
    为三拷贝 T- DNA 插入,4 个(20 %)为双拷贝插入,剩余的 15 个(75 %)为单拷贝插入。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赵焕阁 牛胜鸟 彭存智 刘志昕
    2008, 29(1): 33-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 PCR 方法克隆香蕉束顶病毒海南分离物(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 HN)DNA2 编码区,将
    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 pGEX- 6p- 1 谷胱苷肽- S- 转移酶(GST)基因下游。所得克隆 pGEX- HN- B2 测序结果
    表明,插入的 DNA2 片段为 267 bp,且表达相位和理论上设计的完全一致。把此重组质粒转化到 E.coli Rosetta
    (DE3)中,经过异丙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出现约 33 Ku 融合蛋白质表达条带。为获得特异的血清,切下
    目的表达条带并免疫兔子。经 Western- blotting 检测,获取的血清可以和表达的 33 Ku 融合蛋白特异结合,表
    明已成功获得 DNA2 编码蛋白的血清。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陆英 贺春萍 吴伟怀 范志伟
    2008, 29(1): 38-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遗传转化技术获得的转基因香蕉植株和对照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转
    基因植株和对照植株对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种群均没有影响。土壤微生物在 BIOLOG GN 微平板上
    的 ELISA 反应结果表明,转基因香蕉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
    opment,AWCD)的变化曲线和对照 AWCD 的变化曲线接近吻合。进一步对 72 h 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
    性的 5 种指数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 种指数和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转基因香蕉植株和对照植
    株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没有产生影响。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刘福平 陈移亮
    2008, 29(1): 42-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以 6- Benzylaminopurine(6- BA)和 2,4 - Dichloro phenoxyacetic acid(2,4- D)诱导蝴蝶兰外植体。6- BA 从嫩茎切块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细胞富含淀粉粒,而 2,4- D 得到的愈伤组织不能分化。6- BA 易于从嫩叶切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进行体细胞胚发生过程的显微观察和代谢分析。6- BA 诱导期间,DNA 含量上升伴随胚性愈伤组织生长,水溶性蛋白变化稍延缓于 RNA 含量变化。培养第 11 天新出现 12.13,13.08,66.30,97.25,104.31 ku 蛋白质,可能与胚性细胞出现有关,第 25 天新出现 40.87 ku 蛋白质,与体细胞胚形成有关。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任 羽 张银东 尹俊梅 王得元
    2008, 29(1): 47-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新型分子标记 SRAP(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应用于辣椒自交系的遗传关系的研究,采用 30 个引物组合对 31 个辣椒自交系进行扩增,其中有 27 个引物组合可以获得多态性扩增,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27 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 310 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 11.5 个多态性条带。31 个自交系间的相似系数为 0.133~0.997。聚类分析将 31 个自交系分为:在相似系数 D 为 0.55处,将辣椒的 2 个变种分开;在相似系数 D 为 0.67 处,将辣椒分为 4 类。结果显示,SRAP 是辣椒自交系研究中一种较好标记,其分类结果有助于利用这些自交系进行杂交亲本的选配。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易小平 邓柳红 张春发
    2008, 29(1): 53-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蜘蛛毒素(ω- ACTX- Hv2a)是最理想研制成为无公害杀虫剂的昆虫毒素肽之一,但由于其 cDNA 至今还未被克隆出来;为了进行后续研究工作,笔者选用人工合成的办法进行基因克隆等工作。化学合成 4 对(A1 - 、A1 + ,A2 - 、A2 + ,H3 - 、H3 + 和 H4 - 、H4 + )单链寡核苷酸片段,然后,将片段 A1 - 、A1 + 、A2 - 、A2 + 和片段 H3 - 、H3 + 、H4 - 、H4 + 分别混合后退火连接,形成 A 和 H 片段,再将 A 和 H 片段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合成全基因 Hv2a。经
    测序可知,合成的 Hv2a 有 5 个碱基缺失;利用“循环延伸”的方法,经 2 次定点突变后,通过克隆测序证明Hv2a 全基因序列完全正确,说明这种定点突变的方法是可行的。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葵娣 林春花 郑服丛
    2008, 29(1): 58-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稻瘟病菌 T- DNA 插入突变体 Y34- 0453 的表型分析,发现其菌落黄化,气生菌丝减少,产孢量增加,不能侵染正常的感病水稻品种,但可以侵染具有微伤口的水稻叶片,分生孢子接种洋葱皮没有形成侵染钉。初步认为是该突变体附着胞不能正常分化,从而不能正常产生侵染钉致使致病力丧失。通过 DW- ACP-PCR,获得了 T- DNA 插入的侧翼序列。测序并进行比对的结果表明,T- DNA 插入在Ⅱ号染色体的 5.184 超级重叠群(Supercontig5.184)中的未知蛋白编码基因(MGG 02065.5)下游 1 773 bp 处,T- DNA 插入位点处可能有个远程调控元件。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余贤美 艾呈祥 郑服丛
    2008, 29(1): 64-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 CO39 四叶期水稻苗的叶片为材料,提取水稻基因组 DNA,通过 PCR 扩增获得水稻几丁质酶基因OsRCchi1,经序列测定得知该基因大小为 1 065 bp,序列比对结果显示,OsRCchi1 与已知的水稻几丁质酶基因Oryza sativa (japonica cultivar- group) class Ⅲ chitinase RCB4 (Rcb4) mRNA (AF350426)、Oryza sativa chitinase mRNA(AF330230)及 Oryza sativa subsp. japonica class Ⅲ chitinase (chib1) gene(AF296279)的相似性分别为 85.9 %、76.2 %和 75.0 %。因此,可以认为 OsRCchi1 基因是 class Ⅲ几丁质酶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许春霭 彭 劲 彭正强 金启安 万方浩
    2008, 29(1): 68-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协调椰心叶甲的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在室内测定了丁硫克百威、氯氰菊酯、啶虫脒和椰甲清 4种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卵、幼虫、蛹和成虫 4 个虫态及其寄生性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卵、幼虫、蛹和成虫 4 个虫态的相对毒力。结果表明,椰甲清、氯氰菊酯、啶虫脒和丁硫克百威 4 种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和椰心叶甲啮小蜂
    成虫的益害毒性比分别为 3.864 6、2.388 4、0.548 5 和 0.083 1。在有效防治椰心叶甲的前提下,对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安全性依次为椰甲清 > 氯氰菊酯 > 啶虫脒 > 丁硫克百威。椰甲清和氯氰菊酯可在椰心叶甲综合治理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杨叶 何书海 张淑娟 胡美姣
    2008, 29(1): 73-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海南不同地区采集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sporioides Penz.)进行多菌灵抗性检测。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7 个地区共 23 个菌株中,有 2 个地区的 5 个菌株表现出高度抗药性,在含 1 200 μg/mL 多菌灵的 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EC 50 值为 520.95~746.26 μg/mL。抗性菌株对苯并咪唑类其它杀菌剂如噻菌灵和甲基托布津测定表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之间存在正交互抗药性;对咪鲜胺则表现敏感。连续无毒培养 8 代后,5 个菌株仍可在 1 200 μg/mL 多菌灵的培养基上生长,抗性水平保持不变。通过致病力及孢子萌发对抗药菌株的适合度进行测定,抗药性菌株的致病能力和孢子萌发率无明显变化,表现很高的适应能力,说明这类菌株在田间有很强的竞争力。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树桐 黄惠琴 方 哲 鲍时翔
    2008, 29(1): 78-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测试了 123 种常见中草药提取物对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供试提取物 100 倍稀释液对菌株 B1 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 50 %以上的分别有 15 种和 14 种;对菌株B2 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在 50 %以上的提取物分别有 7 种和 9 种。进一步测试发现,经过 200 倍
    稀释,只有丁香提取物和厚朴提取物对菌株 B1 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均达到 50 %以上。丁香提取物对菌株 B1 和菌株 B2 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 3 396.31 μg/mL 和 3 375.87 μg/mL。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高兆银 胡美姣 李 敏 杨凤珍
    2008, 29(1): 83-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 71 种中草药丙酮提取物对杧果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和杧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的抑菌活性以及对杧果(Mangifiera indica L.)采后炭疽病和蒂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 20 mg/mL 浓度下,丁香、肉桂、花椒、八角、肉豆蔻、山萘、益智、胡椒、荜茇等 9 种中草药提取物对该 2 株病原菌的平均抑制率大于 70 %,EC 50 的平均值为 4.30 mg/mL。在该浓度下,八角、荜茇提取物能有效降低杧果采后病害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对杧果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 92.32 %、88.01 %,对杧果蒂腐病的防效分别为 55.07 %、56.79 %。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陈 伟 符悦冠 吴伟坚
    2008, 29(1): 89-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 Will.)成虫期间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饲养,观察其卵巢发育和生殖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枫杨、桑树的卵巢发育时间分别在 2004- 06- 18 至 2004- 06- 21,2004- 06-20~22,取食假蒌、白兰的卵巢发育时间在 2004- 06- 28 至 2004- 07- 01;取食上述 4 种植物的蝗虫产卵时间分别在 2004- 08- 05 至 2004- 08- 07,2004- 08- 06~08,2004- 08- 29 至 2004- 09- 02,2004- 08- 31 至 2004- 09- 02;卵巢发育历期分别为 45.75,46.50,61.25,62.25 d;每头雌蝗产下的平均卵块数分别为 1.6,1.4,0.85,0.7 块。平均卵粒数分别为 38.2,31.8,20.2,14.2 粒。说明取食枫杨和桑树有利于越北腹露蝗的卵巢发育和生殖,并且成虫营养对越北腹露蝗卵巢发育和生殖力有显著的影响。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陈泽坦 李荣幸 钟义海 符悦冠
    2008, 29(1): 93-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 16、20、24、28 和 32 ℃5 个温度条件下,观察温度对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 Meyrick)各虫态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组建三角新小卷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 16~28 ℃条件下,三角新小卷蛾各虫态及世代生活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4.92、3.91、8.54、11.14 和 4.30 ℃,有效积温分别为 55.8、194.4、167.7、49.9 和 544.9 日度。卵孵化率都在92 %以上。内禀增长力(r m )均大于 0,种群趋势指数(I)均大于 1,在 16~32 ℃温度下该虫种群呈增长趋势。 三角新小卷蛾发育适宜温度为 24~28 ℃。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韩丙军 陈丽霞 黄华平 何书海 林靖凌 蔡春茂 彭黎旭
    2008, 29(1): 97-1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 pH、水分、紫外光、温度对印楝素 A 稳定性的影响,建立在不同条件下印楝素 A 的一级降解动力学模型。计算印楝素 A 降解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温度效应系数(Q)、活化能(Ea)、活化焓(ΔH)和活化熵(ΔS)。结果表明,印楝素 A 的活化能为 98.49 kJ/mol,活化焓为 95.84 kJ/mol,活化熵为 10.68 kJ/mol · K。印楝素 A 在环境中的降解反应是自发反应,在环境中易自然降解。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邢梦玉 郑服丛
    2008, 29(1): 102-1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水稻叶片对稻瘟菌侵入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 18 h 后,非亲和组合中被侵细胞的细胞质膜内陷,细胞质壁分离,表现出典型的抗病反应,而在亲和组合中,叶肉细胞仍保持正常状态。接种 40 h 后,无论是亲和组合还是非亲和组合,水稻细胞的线粒体绝大部分已遭破坏而解体;叶绿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非亲和性组合中叶绿体受破坏的程度明显轻于亲和组合的,说明抗瘟水稻品种叶片细
    胞的叶绿体比感病品种的叶绿体更能抵抗稻瘟菌的破坏。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周成萍 曾会才
    2008, 29(1): 106-1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海南五指山原始林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获得 1 株对辣椒疫霉菌具强烈抑菌活性的放线菌 WZ60菌株,将 WZ60 菌株和较早前分离获得的 2 株生防链霉菌 LA5 和 BM10 共同进行了田间防治辣椒疫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WZ60 对辣椒疫病具有 90 %的优良防治效果,且防效持久,高于其它 2 株生防菌 LA5 和BM10 的防效。
  •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王佳燕 余雪标 周光益 王 旭 李洪旺
    2008, 29(1): 109-1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南东寨港河港海莲群落最主要的干扰类型是树木的大量枯死,约占 57 %;以 20~40 m 2 面积大小的林隙最多,平均每个 20 m×20 m 样方中有 2.5 个,占样方内林隙总数的 37.1 %;河港海莲群落中林隙绝大多数是由 1~4 株枯立木所形成;最大围径集中分布在 50~60 cm、60~70 cm 2 个径级内,约占调查样方林隙枯立木总数的 45 %;林下幼苗密度高于林隙幼苗密度,而林隙的幼苗高度比林下幼苗高度高,适当的林隙能促进更
    新;海莲对林隙面积大小的更新反应强于尖瓣海莲。
  • 蔡海滨 程 汉 陈根辉 黄华孙
    2008, 29(1): 114-1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碱性溶液中,苦味酸能够和氰根反应产生红色物质 2,6- dinitro- 5- hydroxy- 4- hydroxylamino- 1,3-dicyanobenzene,其吸光度和加入的氰根成正比。基于这点,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建立了一套分光光度法测量植物中氰化物含量的实验程序,该程序包括氰化物提取、反应和测量等步骤,测定波长为 505 nm。应用该方法测量橡胶树树皮和叶片组织中氰化物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系统误差较小。
  • 吴莉宇 覃丽俭 吴长兴
    2008, 29(1): 117-1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杧果皮乙醇提取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抑菌性测定。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麦纹枯和水稻纹枯等病原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硅胶柱层析及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正己烷∶乙酸乙酯∶无水甲醇为 60∶40∶20(v∶v∶v)时对抑菌成分的分离效果最好;化学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对水稻纹枯病菌抑菌最强的(11~13)组段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酚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等物质,但具体是那一类物质起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分离纯化和鉴定。
  • 综述
  • 综述
    赵 辉 陈雄庭 王 旭 彭 明
    2008, 29(1): 121-1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巴西橡胶树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已实现通过体细胞胚状体发生途径再生植株,但到目前为止,植株再生频率仍然较低,且只有少数无性系能够实现体外形态发生。橡胶树的离体培养难度大,是进行基因工程育种的主要障碍,本文对巴西橡胶树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影响转化成败的关键因素与技术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