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于俊红 杨署光 黄绵佳 田维敏
    2007, 28(4): 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橡胶树树干树皮中的乳管列数目与橡胶产量密切相关。为了建立成龄橡胶树乳管分化的调控技术,笔者采用实验形态学的手段,研究季节、采胶和外源茉莉酸对成龄橡胶树乳管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南岛自然条件下,乳管分化开始于6~7月份,在11月~翌年的5月没有乳管分化;割胶包括正式割胶前的预割能显著提高橡胶树形成层分化乳管的能力,其影响的范围相当大;外施茉莉酸对未开割树和割胶树的乳管分化都有促进作用。这些知识对于发展高效合理的采胶技术可能具有指导意义。
  • 植物生理生化
    习金根 孙光明 臧小平 何应对
    2007, 28(4): 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培试验的方法,探讨了锌对菠萝幼苗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锌可促进菠萝生长发育,高浓度的锌则起抑制作用。同时发现,在一定锌浓度范围内,适量的锌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菠萝幼苗叶片POD、0D、CAT及PPO等酶的活性,高浓度的锌则使菠萝幼苗叶片MDA、O02的含量较高;适量的锌还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代谢。
  • 植物生理生化
    万泉
    2007, 28(4): 1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7个月苗龄的"乌龙岭"龙眼实生苗为材料,在培养液中恢复培养2个月后进行铝胁迫。胁迫3个月后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表明∶0~1.850mmo1APF胁迫抑制了龙眼幼苗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根、茎、叶碳含量分别下降了0.68%~3.66%、 1.27%~2.09%、0.12%~3.17%;碳的积累量(碳含量 生物量)分别下降了14.4%~34.2%、6.6%~37.5%、14.6%~59.6%。铝胁迫导致可溶性总糖、还原糖、蔗糖含量在苗木根、茎、叶的不断积累,与对照相比,可溶性总糖在根中增加了2.4%~102.9%,在茎中增加了37.7%~336.8%,在叶中增加了1.2%~193.5%。铝胁迫导致龙眼幼苗根中柠檬酸、苹果酸、草酸含量迅速上升,3种有机酸分别比对照增加196.3%~355.1%、159.0%~282.1%、190.4%~298.2%;而在茎中柠檬酸、苹果酸、草酸含量分别下降15.5%~60.2%、20.6%~62.6%、21.0%~62.8%;在叶中上述3种有机酸含量分别下降4.0%~40.3%、3.2%~39.9%、2.2%~39.2%。根系有机酸的增多是对铝的一种适应。
  • 植物生理生化
    翁锦周 林江波 林加耕 张梅坤 陈永快 曾日秋 吴水金
    2007, 28(4): 15-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尾巨校(E.uoplylhxgrandis)DH3229、DH3327、T13和巨校(E.gandis)A44个校树品种的组培生根瓶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盐浓度胁迫对其新生根、新生梢生长量等形态指标和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的影响,并分析了叶绿素含量与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盐对按树生长的影响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和盐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虽然低浓度的盐胁迫使叶绿素含量略为增加,但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叶片中的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叶绿素ab值并未呈现单一变化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校树叶绿素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呈负相关,说明盐胁迫下叶绿素的降解与膜脂过氧化存在密切的关系。DH3229、T13叶片叶绿素与脯胺酸含量呈正相关;而DH3327和巨校A4则呈负相关,表明游离脯氨酸的积累,对叶绿素的合成与降解并未起到直接作用。不同校树品种对盐胁迫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DH329抗盐性最强,在盐逆境下其叶绿素较稳定并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有望在盐碱地推广种植。
  • 植物生理生化
    张华 陈月异 史敏晶 田维敏
    2007, 28(4): 21-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蛋白质组织化学染色、SDS-PAGE、双向电泳、蛋白质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定位等细胞学和生物化学的技术,分离鉴定荔枝种子中可溶性贮藏蛋白质。荔枝种子富含贮藏蛋白质,积累在子叶和胚乳薄壁细胞的蛋白体里。22ku蛋白质是种子的一种可溶性贮藏蛋白质,为幼苗生长所需氮素的重要来源。该蛋白质与22ku 营养贮藏蛋白质有免疫相关性,而且,两者的双向电泳图谱非常相似,表明它们具有较高同源性。由于荔枝22ku营养贮藏蛋白质具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所以,其同源物积累在种子中可能有抗虫作用。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高静 程汉 黄华孙 田维敏
    2007, 28(4): 26-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GenBank中搜索到1条来自橡胶树的MYC(Myebcytbmaosis)家族基因 EST 序列,以该序列为保守区,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共1817bp。通过BLAST工具搜索GemBank 数据库,结果表明,该 cDNA序列同其他植物的MYC家族基因高度同源,认为该cDNA序列为橡胶树MYC家族成员。利用GenScan和ChstalX对该序列进行分析,推测其编码区长度为1428 bp,编码476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巴西橡胶树的MYC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很高,同时推导的蛋白质序列中还存在着1个螺旋-环-螺旋的DNA结合区域和1个核定位信号,表明克隆到的基因是1个MYC家
    族成员的转录因子。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阳江华 黄德宝 刘术金 唐朝荣
    2007, 28(4): 32-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蔗糖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碳的主要运输形式,而蔗糖的跨膜运输是由蔗糖转运蛋白(SUT)所介导完成的。通过简并性RT-PCR和RACE技术,笔者首次从巴西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中克隆了6个SUT 基因的全长 cDNA,分别命名为HbSUT1、 HbSUT2A、HbSUT2B、HbSUT3、HbSUT4和HbSUT5,相应序列已在GenBank上登录(登录号分别为DQ985466、DQ985467、 DQ985465、EF06734、EF067335和EF06733)。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所得到的6个HbSUT基因可分为3个亚类,分别被聚为双子叶植物SUT基因的3种类型,即SUT1-ype、SUT2-type和SUT4-ype。在所分析的39种植物 SUT基因中,HbSUT基因与同为大戟科的木薯、蓖麻和乳浆大戟 SUT基因的同源性最高,反映这些基因的系统进化与物种进化的一致性。本文为进一步研究橡胶树SUT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并将有助于巴西橡胶树中不同库组织,尤其是乳管的蔗糖供给与调控分子机理的阐明。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赵辉 崔百明 彭明 王科勇 单国艳 林崇忠
    2007, 28(4): 39-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橡胶树花药组织培养过程中,利用胚诱导过程后期产生的不同生理阶段的胚性组织进行继代增殖和成胚性研究,试验表明∶1)心形胚及前期的胚性组织能继代增殖,多次继代增殖后的组织,经胚诱导过程~3个月能成倍形成鱼雷胚,大大提高了橡胶花药组培的成胚率;2)胚性愈伤是适合长期继代和增殖保存的最好材料,经2a的继代保存增殖率和成胚率不下降,其最大继代增殖能力还在测试中;3)在继代增殖培养基上,胚性组织按原有形态增殖,通过选取同一生理阶段的胚性组织进行继代,可控制体胚发育过程,促进体胚发育同步进行。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陈雄庭 张秀娟 王颖 吴坤鑫
    2007, 28(4): 44-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多果无病虫害的母树中选取的幼嫩侧枝,经表面消毒后切取侧芽并接种到MS基本培养基,附加蔗糖浓度30gL,BA2mgL,NAA 0.1mgL初代培养基上,培养40d后,侧芽萌发率达80%以上。增殖培养基与初代培养基相同,以40~50d为一增殖周期,增殖系数达2~3倍。当新芽增殖到足够数量时,切取23cm 的新芽接种到1/2MS大量元素,全量微量元素,蔗糖浓度为30gL,BA1mgl,活性炭1gL的生根培养基生根培养基上,生根率高达100%,植株在沙床的移栽成活率均达95%以上。30cm 高的植株便可种植到大田。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牛艳梅 沈文涛 卢雅薇 周鹏
    2007, 28(4): 47-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膨胀素(Expansin)是一类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上,并能快速缓冲张力,使植物细胞壁松驰的蛋白质。以成熟番木瓜果实总RNA反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设计简并引物进行PCR,得到1个大小为531bp的基因片段,编码177个氨基酸,并存在expansin的保守区域,命名为Cp-EXP1。番木瓜 expansin的成功克隆为研究番木瓜的生长发育以及其品种的改良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王真辉 陈秋波 郭志立 叶岸青 张浩
    2007, 28(4): 51-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CR技术对假臭草丛枝病原进行分子检测及巢式PCR扩增,得到1189bp的植原体16SDNA 片段,将该片段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并将与已知的植原体序列共同构建系统发育树,试图明确其与已知植物原体种类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打下遗传基础。结果显示出所检测假臭草病株样品感染同种类型的植原体。直接 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序列显示出与16SrⅡ组植原体有较高的同源性,假臭草丛枝病与植原体16SI组中的花生丛枝病、番薯丛枝病和中国木豆丛枝病同源率最高,达到98.5%,因此可以认为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属于16SⅢ组,即花生丛枝病组(PnW B)。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陈光辉 周清明 王建龙 杨冬萍
    2007, 28(4): 57-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8个釉型光温敏不育系母本与30个恢复系品种父本配制所获得的74个两系杂交水稻千粒重性状配合力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两系法杂交水稻杂种F,谷粒千粒重与父本(恢复系)、母本(不育系)和双亲的平均谷粒千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08、0.3523和0.5656。(2)66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水稻千粒重性状的表现在组合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显著差异;在籽粒千粒重表现中,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分别占整个基因型方差的93.98%和6.02%,说明一般配合力对籽粒千粒重的作用远大于特殊配合力;在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中,母本对籽粒千粒重的作用大于父本。(3)两系杂交水稻千粒重性状遗传的广义遗传率为99.40%,狭义遗传率为93.41%,说明千粒重性状的遗传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蔡华 夏海武 童艳
    2007, 28(4): 62-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虎眼万年青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物种的体细胞染色体组包括18条数目稳定的A染色体和28~36条数目不等的B染色体,各A染色体之间形态差异不明显,均为中着丝粒染色体或近中着丝粒染色体,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相对长度比仅为1.35,核型类型为较对称的2A 型,核型公式为2n=18=4m+14sm+(2836)Bs。B染色体在不同细胞间却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多态性,文中还讨论了B染色体的大数量出现和数目变异与虎眼万年青具有抗旱、抗逆等生理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董召荣 沈吉 朱玉国 宋贺
    2007, 28(4): 66-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不同间作模式的幼龄茶树与小黑麦系统生态特征及其茶树、小黑麦生长发育和草产量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幼龄茶树与小黑麦间作系统中,带型差异对小黑麦的净光合速率(Pn)影响较小,但对初夏季节幼龄茶树叶片的"午休"现象影响明显,2∶1带型、2∶3带型和2∶5带型的Pn值分别比纯茶树处理(AS)提高12.3%、23.1%、26.5%。在小黑麦的越冬期的光照强度与单作茶园差异不明显,但能提高系统气温和土壤温度,随间距的增加呈明显降低的趋势,有利于幼龄茶树的安全越冬。在小黑麦的拔节期、灌浆期,能明显削减间作系统内光强,降低气温和土温,且随着间距的缩小而降低,对幼龄茶树的生长速率、新稍数量等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间距加大可产生明显的边行效应,增加单位面积草产量,不同间距处理的鲜草、干草产
    量大多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卢昕彭 建华 张科立 黄贵修
    2007, 28(4): 73-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主棒孢(Corynespara cassicoh)引起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已成为影响天然橡胶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本实验对从我国海南、云南和广西等地分离得到的17个橡胶树多主棒孢病菌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获得强致病力菌株HC-10。分别用该菌株菌丝体接种鉴定、粗毒素叶片穿刺接种和叶片萎蔫生物鉴定等3种方法对我国选育的45个巴西橡胶树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橡胶树品种对棒孢霉落叶病的抗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在供试的45个品种中,不同抗性评价方法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抗病品种占13.3%17.8%;轻感病品种占66.7%~73.4%;易感病品种占11.1%~17.8%。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付业勤 蔡吉苗 刘先宝 黄贵修
    2007, 28(4): 78-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香蕉健康植株的根、假茎、叶柄、叶片等组织中分离获得386份内生细菌分离物。通过体外活性评价筛选出对9种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一定抗性的内生细菌分离物28份,占总分离物的7.25%,其中对香蕉枯萎病菌抑制率达到80%~100%的分离物有9份。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分离物的基础生物学特性的分类地位初步归属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us)、短杆菌属(Breviacterium)产碱杆菌属(Akaligenes)和伯克霍尔德菌属(Bukholeria)细菌。9份分离物与病原真菌菌丝体对峙培养镜检结果表明,供试的9种病原真菌菌丝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与断裂。内生细菌在香蕉植株体内的数量分布分析发现,内生细菌在根、假茎、叶柄、叶片等组织中的数量分布呈递减趋势。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覃伟权 余凤玉 黄山春 李朝绪 马子龙
    2007, 28(4): 84-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定了假药、菠萝蜜、含羞草、飞机草、白花篙、腰果等6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椰心叶甲各龄幼虫和成虫的拒食活性、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的影响,以及对实验种群增长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所试植物乙醇提取物中假药乙醇提取物对椰心叶甲的拒食活性最好,在0.01g血L浓度下,1~5龄幼虫及成虫的拒食率分别为91.52%、71.34%、60.98%、48.98%、43.75%和67.38%。植物乙醇提取物处理后,椰心叶甲发育历期延长。0.01g血L假药乙醇提取物处理后,椰心叶甲完成1代所需时间为73.58d,明显长于对照的43.34d;而同浓度腰果乙醇提取物处理,椰心叶甲完成1代所需时间为48.6d,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对实验种群的作用因子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各植物乙醇提取物主要影响了椰心叶甲生殖力下降、卵不孵化和广2龄幼虫死亡,导致种群增长趋势下降,其干扰作用指数分别为0.0108、0.0386、0.1764、0.2458、0.3437和0.5179。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何静 黄华平 韩丙军 何书海 林靖凌 蔡春茂
    2007, 28(4): 89-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印械Aadinchta indicaA.is)种仁中含有印械素A(azadinchtin)等活性成分,主要为四环三砧类化合物,对害虫具有显著的忌避拒食作用和生长抑制作用。本研究通过硅胶柱层析和TLC 法对印棘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印械素A等5种高纯度印棘素同系物,采用LCMS对其进行定性分析,鉴定5种物质分别为zadinchtin、salknnn、ninbin、6-deacetyhinbn、6-decetlakmnn,并使用HPLC对5种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林清洪 林光荣 曾碧玉 章宁 刘福平
    2007, 28(4): 93-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叶基腐病是蝴蝶兰的1种重要病害。经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鉴定其病原菌有性阶段为红球丛赤壳(Nectia haem atcoca),无性阶段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ni,首次发现叶基腐病的有性阶段。病原菌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3~38℃,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要求较高的湿度,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该菌能适应于较广泛的pH 值范围,但以pH为6.5时最适,它能有效地利用多种碳源,但以蔗糖和葡萄糖为最佳;也能利用多种氮源,其中以蛋白陈、尿素、硝酸铵为好,而硫酸铵、磷酸二氢铵不利于病菌生长及产孢。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郑服丛 郑经武 李锐
    2007, 28(4): 98-1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象耳豆根结线虫(Mebiogne enterobiYang and Eienback)是海南岛独有的一种致病力很强的根结线虫。少孢节丛孢(Arthrobotysolgosorn Fresenis)HNQ11菌株是从海南岛香蕉(Musasapientum Lin.)根围土壤分离到的1株捕食线虫真菌,本实验研究了其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HNQ11菌株能迅速产生捕食网和捕食环等捕食器官来捕食象耳豆根结线虫J2。其捕食率在J2加入HNQ11 培养平板96h后即达83.5%;在盆钵控病实验中,每株番茄(Lycopersiron escukntum Ml)幼苗用2g菌丝处理根部,根结形成比对照减少50%,根系鲜重增加147.3%。同时,在菌丝处理33d后还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根片段上附着的HNQ11菌丝和分生孢子,重新分离菌丝和分生孢子还能在培养基上生长,说明HNQ11菌株在番茄根部具有定植能力。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志伟 翁忠贺 肖日新 郑服丛
    2007, 28(4): 102-1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2001~2002年对海南省根结线虫的危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所调查的14科25种植物中,除禾本科水稻以外全部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根结线虫危害,其中苦瓜、辣椒、空心菜和番石榴受害特别严重。从苦瓜、茄子和番石榴的受害植株根分离得到了大量的线虫2龄幼虫,记录了这些2龄幼虫的形态特征。最后通过分离线虫的2龄幼虫和侵入巴斯德氏芽菌的吸附试验,发现分离自苦瓜、茄子和番石榴的2龄幼虫对侵入巴斯德氏芽菌HL-1菌株有较好的亲和性,而对HL-2菌株的亲和性则不明显。这些结果表明在海南采集到的根结中有南方根结线虫,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刘奎符 悦冠 金启安 孟允袖 温海波 罗永彪
    2007, 28(4): 108-1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瓜蜈绒茧蜂Apanteles taragamaeViereck的田间消长动态和对瓜蜈幼虫龄期的选择,及其寄生对瓜蝮幼虫发育历期和取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瓜蜈绒茧蜂全年均可寄生,其中以温度较低季节上年10月至翌年3月)寄生率较高,为14.33%~29.73%;温度较高季节(49月)寄生率较低,仅为2.26%~8.54%;瓜瞑绒茧蜂能寄生瓜蜈1~3龄幼虫。当1~3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偏爱寄生2龄幼虫。在室内试验条件下,每雌24h 内平均可寄生6.33头幼虫,对幼虫平均寄生率为15.83%;被寄生幼虫的历期有延长的趋势,其中4龄被寄生幼虫历期较正常幼虫的历期延长较为明显;瓜蜈幼虫被寄生后的取食量极显著少于未被寄生幼虫的取食量。研究结果认为,瓜蜈绒茧蜂是一种值得保护和利用的寄生蜂。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吴伟怀 李锐 贺春萍 郑肖兰 郑服丛
    2007, 28(4): 112-1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调查了海南省海口、儋州、澄迈、临高、屯昌、定安、白沙和昌江等8个市县)甘蔗病害,并对病原进行了鉴定,发现海南岛甘蔗常见病害共14种。其中,真菌病害9种,病毒病害2种,寄生线虫病害3种。甘蔗鞭黑穗病、甘蔗赤腐病、弯孢霉叶斑病发生较为严重。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王富华 王旭 王华
    2007, 28(4): 117-1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影响我国热区主要蔬菜产前、产中、产后的质量安全相关因素与现状进行调研,获取基础数据与有关信息。对比分析国内不同生产区质量安全存在的差异与差距,研究我国热区蔬菜从生产至市场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评价方法,提出建立我国热区蔬菜质量安全评价体系方案。
  • 综述
  • 综述
    邹明宏 杜丽清 曾辉 张汉周 罗炼芳 陆超忠
    2007, 28(4): 122-1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分类地位与分布概况、种质资源保存与评价、组织培养与繁殖技术、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利用等方面综述了藤黄属植物国内外研究进展。由于藤黄属植物在经济上和医学上的重要价值,必须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等基础工作,进一步开展种质评价与创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