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植物生理生化
  • 植物生理生化
    刘德兵 魏军亚 崔百明 李绍鹏 彭明
    2007, 28(2): 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溶液喷洒香蕉幼苗后,模拟自然降温过程进行冷胁迫处理,发现不同浓度的ABA均不同程度地提高香蕉幼苗冷胁迫期间叶片SOD活性及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细胞质泄漏,减缓叶绿素降解,减少叶片萎蔫面积和死亡率,从而缓解了低温对香蕉幼苗的冷伤害程度,其中以浓度为20m gL 的ABA 保护效应最明显。
  • 植物生理生化
    谢振宇 刘国道
    2007, 28(2): 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NaCl(盐)浓度胁迫对12个柱花草(Sylsamtes)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测定叶片危害情况、植株生长高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等生物学指标,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模型法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增加,植株表现的萎蔫程度加强,植株的萎蔫速度加快;受胁迫植株的生长高度与对照相比呈下降趋势,受胁迫植株的生物量(茎叶、根)与对照的差异均达极显著。12个柱花草品种最终耐盐性排序为∶有钩>热研5号>西卡>GC1480>GC1463>Mineiro>热研7号>GC1581>GC1517>热研2 号>热研10号>热研13号。
  • 植物生理生化
    江枝 翁伯琦 雷锦桂 王义祥 唐祥虬
    2007, 28(2): 1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探讨了不同氮源对虎奶菇菌核产量及其各类氨基酸总量的影响,并进行灰色关联的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以麦皮为氮源的处理对虎奶菇菌核产量和品质的关联度最大,影响也最明显,添加不同氮源的处理对虎奶菇菌核及各类氨基酸含量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麦皮处理>牛粪处理>硫酸铵处理>尿素处理。
  • 植物生理生化
    吴志祥 谢贵水 陶忠良 周兆德
    2007, 28(2): 14-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红厚壳;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水分利用率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陈佳瑛 张秀梅 李伟才 弓德强 谢江辉
    2007, 28(2): 19-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甜叶黄皮和鸡心黄皮的成熟花粉为试材,采用"培养基发芽法"结合显微镜镜检,对不同干燥处理的黄皮花粉进行了超低温LN,-196℃)保存研究。结果表明∶新鲜花粉经28℃干燥处理56h,含水量为14.6%~19.4%,超低温保存后的生活力最高;花粉在液氮中贮藏14d和180d,其发芽率无明显差异;超低温保存后的花粉发芽时间比对照迟。初步认为黄皮花粉可以在液氮(-196℃)中长期贮存而不显著失去其生活力。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黄毅斌 应朝阳 林允钦 郑东 林永生 翁伯琦 郑金贵
    2007, 28(2): 22-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引进的40个决明属牧草品系中选出代表性品系观测其生长表现,结果表明决明品种均表现为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种子成熟度低,营养含量差异较小。个体与群体生长研究结果表明,ATF228品系为匍匐型、早熟品种,生物量低;ATF2217和ATF2219为直立型、中早熟品种,种子产量高、生物量大、再生能力较差,适于1年1次刈割利用;CPB2985的品种特性与CPB34721相类似,都是半匍匐型、中早熟品种,但CPB2985的生物量、种子产量、茎叶营养含量及刈割后再生能力好于CPB4721∶CPB6134和CP86172为半匍匐型、迟熟品种,冠高和生物量均大于CP92985和CPB34721。另外,施肥可以显著提高CPE6134的生物产量和刈后再生能力,达到1年3~4次刈割利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杨福孙 孙爱花 周兆德 杨重法
    2007, 28(2): 28-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海南典型缺磷砖红壤土为基质进行土壤磷高效旱稻种质筛选试验。通过对多个相对耐低磷指数进行多重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分夔数、相对分薨干重、相对地上部干重和相对总生物量可作为苗期初步筛选较好的指标,而相对分藁数、相对有效穗数、相对成穗率、相对结实率和相对单株籽粒产量为全生育期筛选可靠、有效的指标。并得出∶BXLD和AX128等供试品种属于土壤磷高效旱稻种质,QX128和RD-2属于土壤磷低效旱稻种质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章清杞 黄荣华 张书标 白德朗 陈健勇 肠仁崔
    2007, 28(2): 33-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2个巨胚不育系及其相应的2个非巨胚不育系,3个巨胚恢复系、2个非巨胚恢复系为材料,配制一套共20个半双列杂交组合,研究巨胚(ge)基因对杂交稻的若干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基因对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产量性状没有显著影响,但 ge基因使杂交稻的千粒重、容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下降,且只有在纯合时才有显著表达。含杂合 geGE 基因也使其上述性状有所下降,但幅度明显小于gge纯合基因。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邹学校 张竹青 陈文超 戴雄泽 李雪峰 马艳青
    2007, 28(2): 37-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估算辣椒(CapsicumannumL.)花器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结果表明,柱头外露长、柱头宽和花宽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花宽、花长/花宽、花药长和柱头宽的遗传力较大,且遗传型变异系数较大的性状,它的遗传力不一定大。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辣椒柱头外露长与花长、柱头长和花长花宽间的遗传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遗传型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表型相关系数绝对值,花宽和花长/花宽对柱头外露长的直接作用较大。估算26个辣椒品种、9个花器性状的主成分值,并将其分为6类,数量分类的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当主成分的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接近85%时,主成分值就能基本反映花器性状的遗传特征。比较不同的系统聚类方法,离差平方和法较好地适合用于辣椒品种花器性状的数量分类。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李颖 王得元 王恒明
    2007, 28(2): 42-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粤椒90辣椒是以自交系1610为母本,自交系1641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组合。该品种植株生长势较强,极早熟,果实黄绿色,味辣,羊角形,单果重50g,长19cm,宽3.4cm,肉厚0.34cm,果皮光滑有光泽,耐贮运,品质优良,每亩(1亩=667m=1/15hm2)产量3000kg,适宜我国南方地区种植。
  • 作物栽培与营养、遗传育种
    罗涛 黄东风 何盈 邱孝煊 翁伯琦 蔡顺香
    2007, 28(2): 45-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参照通用标准值,检测与评价福州市郊22个蔬菜地土样的镉(Cd)、铅(Pb)、汞Hg)、砷(As)4种重金属,从污染范围和程度上阐明蔬菜基地污染现状。结果表明,Pb,As未超标,污染指数分别为0.010.64和0.020.11;Cd的污染指数为0.1729.0,但大多在6~10之间,表现出污染面广、污染程度重∶Hg的污染指数为0.479.0,但大多为1.5,虽表现出污染面广,但污染程度相对较轻。由于这4种重金属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r0.4),说明菜地重金属污染源的复杂性。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菜体Cd含量与土壤Cd总量关联度最大(0.75067),菜体Pb 含量与土壤pH关联度最大(0.70949),而菜体Hg,As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关联度最大(0.67921,0.76537),表明菜体某种重金属污染与否,除与土壤重金属含量有关外,还与不同土壤类型及其相关的理化性状有关。菜地污染标准值应以是否造成菜体污染为依据,即要将土壤重金属污染标准值与菜体重金属污染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并以此来合理评价菜地污染状况,提出因地制宜的治理菜体重金属污染方法。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施江 辛莉 谭琳 郑学勤
    2007, 28(2): 50-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6份卡瓦胡椒材料、21份栽培胡椒和野生胡椒材料、1份不同属的草胡椒材料共计28份试验材料,在对它们进行了RAPD 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SCAR分子标记研究。设计1对卡瓦胡椒特异SCAR引物P8.1和P8.2,用这对特异引物对本次试验的28份材料进行PCR扩增,结果只有6份卡瓦胡椒材料扩增出了预期大小355bp的特异带,其它材料均无任何扩增。这说明引物P8.1和P8.2为卡瓦胡椒特异SCAR引物,这对卡瓦胡椒种质资源的鉴定有一定帮助。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魏军亚 刘德兵 蔡群芳 黎小瑛 周鹏
    2007, 28(2): 54-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RT-PCR技术对番木瓜环斑病毒CP基因的同源区段进行了克隆和鉴定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PRSV-CP基因3'端的278bpDNA片段同源率最高。构建了目的基因包含278 bp正义链、内含子(PDK内含子)及278bp反义链的RNA介导的植物表达载体p2301-CPU,并通过电激法导入农杆菌中。经PCR 及酶切鉴定,证实质粒已被导入获得了农杆菌工程菌株。利用该植物表达载体对番木瓜的遗传转化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张积森 李伟 阮妙鸿 阙友雄 陈如凯 张木清
    2007, 28(2): 60-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RT-PCR技术,首次克隆了斑茅1-氨基环丙烷-1-狻酸氧化酶基因序列.该片段长度为1123bp 的片段,包括1个编码322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读码框,包括具有与异青霉素合成酶功能区类似的氧化功能PcbC 区,和1个Fe"和CO2活性中心。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分析了1-氨基环丙烷-1-羖酸氧化酶基因在聚乙二醇胁迫下4个时段的表达。结果表明,聚乙二醇胁迫2h时,该基因在叶片明显上调表达,4h后的表达趋向平缓。本研究为1-氨基环丙烷-1-狻酸氧化酶基因进一步用于基因工程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初步揭示1-氨基环丙烷-1-竣酸氧化酶基因的表达与水分胁迫相互关系,为探讨乙烯对水分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初步依据。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黄东杰 张树珍 冯翠莲 顾丽红 范海阔
    2007, 28(2): 69-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取面包酵母基因组DNA,用无机焦磷酸化酶(PPase)基因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出864bp的片段,并将该片段克隆至pMD18-T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克隆序列与GeneBank上的PPase基因序列同源性达到100%。进一步将叶肉细胞特异性启动子rbcS和PPase基因克隆至植物表达载体pCBI上,构建了由rbcS 启动子调控的PPase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CBIPR。通过冻融法将重组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为农杆菌介导的Pase 基因对植物的遗传转化奠定基础。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蔡英卿 赖钟雄 陈义挺 郭玉琼 潘东明
    2007, 28(2): 74-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福建省34份余甘子遗传资源为材料,采用20个具特异扩增的多态性引物对福建省34份余甘子基因型进行扩增,20个引物,在34份供试材料中总共扩增出259个位点,且均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达100%,平均每个引物扩增12.95个位点。同时,获得了19个引物对23份材料扩增的RAPD特征标记47个,17个引物在36对材料上共扩增出36个共享特征RAPD标记∶采用ED(欧氏距离)法进行RAPD标记的聚类分析则可将福建34份余甘子遗传资源明显划分为惠安余甘和莆田余甘两大类。各供试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01.00,其中栽培品种与野生资源之间遗传距离在0.431.0之间∶莆田余甘资源与惠安余甘资源之间遗传距离为0.270.99。
  • 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
    胡美姣 李敏 高兆银 杨凤珍
    2007, 28(2): 80-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采自海南、广东、广西及云南4省(区)的27株香蕉炭疽病菌【Clebtrichum museBek.& Curt)Ax】进行了致病性、培养性状、生物学特性及对多菌灵敏感性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致病性,培养性状包括菌落形态、产孢量及孢子大小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等均存在很大差异,但相互间无相关性,也与采集地无关,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变化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该菌最适的培养温度为28~30℃,最适pH为5~7,最适的碳源为香蕉果皮提取物,最适氮源为营养肉汤、牛肉浸膏、酵母浸膏、蛋白陈,12h光暗交替培养对菌丝体生长最有利。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郭志凯 王蓉 蔡吉苗 黄贵修
    2007, 28(2): 87-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我国主要臂形草(Bracdiariasp.)种质内生菌进行了活体检测、内生菌分离纯化、抗性评价及其初步鉴定。利用改良的苯胺蓝染色法对臂形草内生菌活体检测结果发现,内生真菌广泛存在于供试的9个臂形草品种中;通过组织块培养法从供试材料叶片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菌株HND5;体外抗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HND5菌株对多种重要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和较强的耐盐碱性;经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半知菌类(Fungimperfecti)从梗孢目(Mniliales)从梗孢科(Monillaceae)枝顶孢属(Acremonium)真菌。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许天委 詹儒林 郭立佳 宋妍 张世清 黄俊生
    2007, 28(2): 92-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紫外线(UV)照射金龟子绿僵菌(ketarhiziumanisopliae)MA4菌株后,从中分离筛选到高抗多菌灵(MBC)的突变菌株。对其中部分突变菌株的抗药稳定性分析,突变菌株MA4-1在无多菌灵培养基中继代培养10代后,仍然能在600g/mL的多菌灵浓度下生长,而菌株MA4只能在0.5g/皿多菌灵浓度下生长。结果表明∶突变菌株MA4-1抗多菌灵浓度提高了1200倍,且抗药性稳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菌株MA4与突变菌株MA4-1,MA4-2,MA4-3的几丁质酶活力不存在显著差异。
  • 植物病理、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周聪 彭黎旭
    2007, 28(2): 97-1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果蔬菜铅(Pb)、镉(Cd)、铬(Cr)元素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对质量控制样品的连续测试,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求出相关的技术指标,分别做出铅、镉、铬元素测定的质量控制图,再用质量控制图对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结果表明∶质量控制图能直观和有效地控制水果蔬菜铅、镉、铬元素测定的分析质量,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 综述
  • 综述
    余文刚 金志强 罗毅波 宋希强
    2007, 28(2): 108-1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南岛是我国兰科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发现有78属214种。其中,中国特有种31种(包括海南特有种14种),非中国特有种但在中国仅见于海南岛的有20种。种数在10种以上的属有羊耳蒜属(Lipraris)、石斛属(Dendrobium)、毛兰属(fria)、石豆兰属(Blbophylum)和兰属(Ccybidium)。海南岛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2个分布型和变型,其中热带亚洲成分占总属数的51.3%,热带分布属有71属,占绝对优势。海南岛兰科植物的生活型多样,附生兰有43属,地生兰有32属,腐生兰5属(其中羊耳蒜属和兰属中存在附生和地生2种生活型)。多个种在叶型和花色上变异较大,可作为优良育种材料。与邻近地区相比,海南岛兰科植物与西双版纳共有属最多(为56属),其次依序为台湾、广东、广西和福建。虽然海南岛与台湾和西双版纳同处热带北缘,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但其兰科植物在属、物种和特有种的数量上比后两者要少。总的说来,海南岛的兰科植物区系较为多样,与亚洲热带兰科植物区系亲缘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