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2005年, 2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5-09-25
      

  • 全选
    |
  • 安峰 谢贵水 蒋菊生 林位夫 谢贻发 潘育文 邓建明 何健盛 谭四明 尹仲明
    2005, 26(3): 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于2003年8-9月在西双版纳胶园采集土壤样品218份,橡胶树叶片样本107份,调查了刺激割胶制度实施5a后的胶园养分状况及其与胶树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刺激割制实行5a后西双版纳胶园除土壤有机质、全氮、叶片氮含量下降外,总体来说其他养分状况均有所改善。胶园养分状况的好转与刺激割制推行过程中各农场采用营养诊断施肥等措施有关。缺氮是西双版纳垦区胶园的普遍现象,已成为该区胶树产量提高的限制因子,建议增施氮肥;但也有个别农场缺磷(东风农场)、缺镁(景洪农场)的现象。胶树产量与叶片N 含量、胶园0~20cm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含量成正相关,与叶片K,Ca,Mg,P含量呈负相关。
  • 马蔚红 姚全胜 孙光明
    2005, 26(3): 7-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芒果种质资源圃内的芒果栽培品种的果实内、外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在芒果的果实大小、果实形状、果皮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可食率、果肉质地、果肉颜色、纤维、香味等方面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中,具有小果型、椭圆形(包括长椭圆、宽椭圆形)、质地中等细滑、清香等性状的品种较多。
  • 陶丽 陈丽兰 倪书邦 贺熙勇
    2005, 26(3): 12-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澳洲坚果开花及座果习性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澳洲坚果花日开放率与开花进程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品种间花序的开放天数差异显著,花序花朵数差异极显著;澳洲坚果座果率与开花进程呈极显著直线的负相关关系;澳洲坚果落果量最大的是花后20~50d,落果占总座果数的76%;其次是花后60~100d,落果占总座果数的14.5%。
  • 刘建福 张勇 谢丽源 曾明
    2005, 26(3): 16-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澳洲坚果种子进行表面消毒,并播种于盛装已灭菌珍珠岩的塑料育苗盒中,观察其幼苗期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hiza Fungi,AMF(CL.mosse)】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MF对澳洲坚果幼苗的生长发育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AMF 能促进澳洲坚果幼苗的生长及其幼苗叶片蛋白质及糖分的积累;能促进其根系磷酸酶的活性,磷酸酶活性与AMF侵染率存在显著相关性。接种AMF可增强澳洲坚果幼苗根系活力,促进其根系对N,P等矿质养分的吸收和积累,并促进澳洲坚果植株的光合作用,提高其幼苗
  • 张承林 徐文彬
    2005, 26(3): 20-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温室中采用体积分别为57,26,15L的塑料盆栽培杨桃(AverhoacrmbdaL,品种为马来西亚甜杨桃),探讨根域容积对杨桃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根域容积的增加,根系和枝梢生长量都呈比例增加。大盆总根重分别是中盆和小盆的1.55和3.12倍,大盆地上部干重分别是中盆和小盆的1.61和3.01倍。小的根域容积可以显著促进细根的生长,增加根长密度,对地上部的生长表现为减少抽梢次数和生长量,但对叶片的大小形状没有显著影响。根域容积变小不影响根冠比例。小盆栽培的杨桃开花和结果分别比大盆提早49,61d。小的根域体积会减少花穗数和单穗花量,但不影响果实发育及果实品质。各处理间果实外观、单果重及果肉可溶性固形物没有显著差别。在本试验条件下,中盆开花最多,座果率最高,产量最高。对盆栽杨桃而言,25L 左右的根系空间可获得最好的栽培效果。
  • 谭德冠 庄南生 黄华孙
    2005, 26(3): 24-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刚果12号校(EucadyptusI2ABL)7d苗龄的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试验,研究了具分化潜力的愈伤组织的获得、不定芽的分化、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建立了从愈伤组织到再生植株的快繁体系。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阶段表现最优的配方是改良H培养基+6-BA0.5mg/L+NAA0.5mg/L+蔗糖40gL,红色紧密愈伤组织诱导率达65.7%;诱导不定芽表现最优的配方是改良H+6-BAlmg/L+NAA0.1mgL+蔗糖40gL,诱导率达54%;增殖培养中表现最优的配方是MS+6-BAlmg/L+NAA0.1mgL+蔗糖30gL,增殖系数达3.4∶生根效果表现最优的配方是12MS+IBA0.5mgL+蔗糖30g/L,生根率达100%,平均每株萌发的根系数为3.6条。
  • 邹冬梅
    2005, 26(3): 30-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热研5号柱花草为材料,研究超干贮藏对柱花草种子的生理生化变化及超干保存技术指标。结果表明,含水量降至3.17%的柱花草超干种子,经50℃15d人工加速老化后,表现出较强的抗老化能力。贮藏2a 后,超干种子与分别在5℃和-20℃贮藏下的含水量为8.10%的种子相比,它们的发芽率、活力指数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超干种子与室温贮藏下的对照相比,其电导率降低43.0%、脱氢酶活性增强33.5%、丙二醛积累减少50.0%、幼苗的吸氧量高 33.0%。经超干处理的柱花草种子能显著提高其耐藏性。
  • 王英 庄南生 王石华 莫饶 高和琼 图成困
    2005, 26(3): 34-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广义遗传力、遗传相关、遗传进度和选择指数等几个方面,分析了57份旱稻品种的株高、有效穗数、主穗长度、主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和剑叶长/宽7个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潜力和选择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剑叶长/宽、单株粒数、主穗长度、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较高,有效穗数、单株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偏低;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有效穗数3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变幅较大,在该群体中对这3个性状进行选择的潜力较大;产量性状中的单株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粒重本身均有一定的遗传潜力,预期遗传进度也较大,特别是单株粒数的预期遗传进度较大;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千粒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主穗长度与有效穗数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负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单株粒数和千粒重来间断增加单株产量;用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千粒重和有效穗数构成的选择指数进行综合选择,相对效率高达219.34%,比直接选择单株粒重提高了119.34%,显著高于对单株粒重的直接选择,因此采用这个指数对单株粒重进行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
  • 庄东红 宋娟娟 叶君营 陈洁辉 邵舜梦 黄秀丽
    2005, 26(3): 39-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一种野生苦瓜的形态特征、营养成分及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与栽培品种相比,这种野生苦瓜的叶片、瓜果、种子均为小型,田间表现抗病、抗虫性强;经测定,其果肉的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接近或低于栽培品种,维生素C含量为1187.6mgkg,高于栽培品种"早丰3号"(816.0mg/kg)。染色体数目为2n=2x=22,同于栽培品种。田间调查还发现,野生苦瓜能够与栽培苦瓜自然杂交结果,自然杂种的特征形态居于两亲本之间,耐寒性,抗病、抗虫性则与野生苦瓜亲本相同。这种野生苦瓜有望成为有利用价值的苦瓜亲本资源。
  • 蒋菊生 林位夫 谢贵水 陈俊明 杨礼富 曾宪海 蔡明道
    2005, 26(3): 43-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中龄橡胶树PR107为材料,用5种割胶制度,即S/2d2,S/2d/3+ET2.0%,S/2d/4+ET2.5%,S/2d/5+ET3.0%和S/2d/6+ET3.5%连续割胶3a,比较了其生胶质量、胶乳生理参数、叶片光合作用能力等指标。结果表明∶(1)4种乙烯利刺激割胶制度间的生胶质量(灰分含量、氮含量、挥发物含量、塑性初值、塑性保持率、平均分子质量和门尼粘度等7项指标)无显著差异;(2)与传统的S/2d2割制相比,乙烯利刺激割胶的生胶质量无显著的变化;(3)1个涂药周期内不同割胶刀次的生胶质量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季节的生胶质量则有显著差异,但并非刺激割制所致;(4)乙烯利刺激割制对橡胶树的光合作用能力———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蒸腾速率(E)和气孔导度(C)等均没有显著的影响;(5)在生产上全面采用这些刺激割胶制度后,PR107的产排胶生理状况是稳定的,并没有出现与先期研究结果不同的变化趋势。
  • 程汉 安泽伟 黄华孙
    2005, 26(3): 50-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RT-PCR技术从橡胶树中克隆了CBF基因家族的保守区,并通过5端 RACE和3'端RACE技术克隆了全长为1121bp的cDNA序列,通过BLAST工具搜索Genbank 数据库。结果表明,该cDNA序列同其他植物中的CBF家族基因高度同源,认为该cDNA序列就是橡胶树中的CBF基因。利用genescan和ClastaIX工具对该序列进行分析,推测其编码区为693bp,编码231Aa,并包含一个AP2DNA结合域。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来自橡胶树的CBF基因氨基酸序列与热带起源的作物同源性较高,而与北方种植作物相似性较低。
  • 李啸浪 胡新文 刘晓丽 郭建春
    2005, 26(3): 56-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气候、温度、湿度等原因,拟南芥在热带地区的应用一直受到限制。笔者结合海南气候特点,在培养介质、播种、湿度、光照条件及转化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摸索出拟南芥栽培、实验室培养和基因转化的条件,为在海南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进行重大基础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数据资料。
  • 蒋昌顺 张新申
    2005, 26(3): 61-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45个柱花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抗病性,从2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条引物进行扩增,其多态性水平为71.5%。根据RAPD扩增结果,采用非加权成对平均数法(UPGMA)对45个柱花草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建立了树系图,其遗传相似系数为0.5-0.94,在0.665水平上分为14类(A~N)。通过盆栽植株接种我国2种典型的柱花草胶孢炭疽菌试验进行了抗病性筛选,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对2种病原菌的抗性相关系数为0.904。应用多重对应分析(MCA)方法对RAPD扩增结果和柱花草品种抗性鉴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分为6类并计算了每一类的平均距离;除第1类外,柱花草对试验采用的2个炭疽菌生理小种的抗病性或感病性在其RAPD所检测到的遗传多样性分类中呈随机分布,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
  • 陈仪男
    2005, 26(3): 68-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成熟度"果蒂黄中带绿色,果皮淡黄色"的香蕉为材料,测得香蕉真空冷冻干燥过程的共晶点温度和共熔点温度分别为-33.5℃和-22.0℃,由此确定冻结温度为-43~38℃;分析了香蕉干燥过程的冻干曲线变化趋势;对香蕉真空冻干技术工艺的原料成熟度、预处理方法及流程中的过程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处于"果蒂黄中带绿色,果皮淡黄色"成熟度时,冻干品的质量及风味效果最佳,采用"0.05%柠檬酸+0.5%氯化纳+0.6%氯化钙"护色剂浸渍10min具有良好护色保脆的效果。香蕉较优化的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工艺参数∶香蕉片厚度取5~7mm,以速冻方法冻结,加热板温度设定45℃,干燥室真空度控制于20~30Pa范围等。
  • 钟秋平 方佳
    2005, 26(3): 74-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5种活性干酵母发酵冻藏荔枝果实制备的澄清荔枝汁的发酵性能及其对酒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干酵母QA23和DV10具有较好的发酵性能,在10~15℃的低温条件下生产出的荔枝酒具有淡黄微绿,香气细腻,清净爽快,酸味适宜的特点,是一种与干白葡萄酒风格类似的优质荔枝酒。
  • 朱德明 喻孟君 周文钊 孙德权
    2005, 26(3): 79-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白千层收割后第6个月开始取样至第18个月止,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千层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白千层油化合组分。结果表明∶在湛江地区种植6a后的白千层油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国际标准水平。在1a中的不同收获时间内,白千层油的主要质量指标——松油烯醇-4、校叶油素和产油率均有较大变化
  • 仇厚援 陈利梅
    2005, 26(3): 82-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万寿菊花为原料,采用液液萃取技术(LLE)提取花叶中黄色素,并结合食品中常用的添加剂对万寿菊黄色素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食品中常用的几种食品添加剂对万寿菊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作用不尽相同。防腐剂、酸味剂、护色剂、甜味剂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和分子量较大的络合剂对万寿菊黄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亚硫酸钠对万寿菊黄色素有较好的稳定作用,能提高黄色素的保存率;氧化剂对黄色素的稳定性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但是具有较强抗氧化作用的酚类抗氧化剂对黄色素却表现出显著的稳定性。另外还发现,氧化活性较弱的抗坏血酸对稳定黄色素的效果也很理想。
  • 何衍彪 詹儒林 赵艳龙 马蔚红
    2005, 26(3): 86-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16科20种(其中12种为中草药)植物的丙酮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株的抑制作用,初步分析了利用植物源农药解决芒果炭疽病抗药性问题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同一药物在不同浓度下作用效果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芒果炭疽病抗药性菌株对供试植物丙酮提取物没有明显的抗药性,100mgmL(每mL含100mg 干物质的提取物)浓度下石莒蒲、艾草、阳春砂、益智、飞机草等植物在芒果炭疽菌抗药性菌株室内试验中其作用效果明显优于1000mg/L多菌灵,其中石莒蒲丙酮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敏感菌株(ZIS)、抗药性菌株(ZJR)有效中浓度EC分别为5.91,4.06mg/mL,艾草丙酮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敏感菌株(ZJS)、抗药性菌株(ZJR)有效中浓度 ECm分别为9.24,14.53mg/mL。
  • 谢昌平 洪玉凤
    2005, 26(3): 91-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鹤望兰(Srelizia regne)叶斑病菌鉴定为柯氏帚梗柱孢霉菌(Cylindroclalium collouniperdl colouni)。该病原菌的菌丝在不同培养基里生长情况不一致,其中以Richards培养基最佳。在5种培养基中Richards培养基和PCA培养基不产孢。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5℃,适宜pH是5.01~6.49,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病原菌分生孢子在碳源的利用上,D-葡萄糖、蔗糖、淀粉明显优于麦芽糖、D-果糖和乳糖∶;对氮源的利用以酵母浸膏、牛肉浸膏、硝酸铵明显优于蛋白陈、L-天冬氨酸和硫酸铵。
  • 王健华 刘志昕 王运勤 吉训聪 肖敏 郑服丛
    2005, 26(3): 96-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海南省黄灯笼辣椒顶死病株上分离纯化得到一个病毒分离物。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物能通过汁液磨擦接种侵染供试植物中的4科11种植物,可由桃奶传播;提纯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28~30nm,外壳蛋白分子量约为28ku;分离物与CMV抗血清在ELISA测定中呈阳性反应;提取病毒分离物RNA,应用RT-PCR方法克隆了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CP基因675bp,编码218个氨基酸。对C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分离物的CP基因核苷酸序列与黄瓜花叶病毒亚组I分离物的同源性均在92.1%以上,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6.3%以上,而与亚组Ⅱ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低于77.3%,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低于80.7%。据此将该病毒分离物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归属于亚组。
  • 阮云泽 唐树梅 何秋香 吴川德
    2005, 26(3): 103-1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N示踪技术,研究海南花岗岩砖红壤薤菜栽培条件下尿素氮的去向。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薤菜吸收尿素氮的比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吸收率在22.50%~43.84%之间,平均吸收率为33.32%,施氮量为2.696kg(0.09m2)(300k ghm23)时,薤菜的产量、干重和氮肥利用率最佳;土壤残留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残留率在24.25%~47.28%之间,平均残留率为32.68%,残留在土壤中的肥料氮80%以上都分布在0~-40cm土层中,无机氮主要是NH-N,施氮量越大,在40cm以下土层中残留尿素氮所占的比例越大;尿素氮的损失率在30.22%~39.55%之间,平均损失率为34%,其中挥发损失率在0.78%-28.10%之间,平均挥发损失率为19.11%。
  • 王岳坤 洪葵
    2005, 26(3): 109-1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海南清澜港红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8个土壤因子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树林5~20cm 土层细菌数量达1.0×10°~12.9×10cfu/g(cfu∶colonyforming units),放线菌数量达0.7×10'~19.0x 103cfu/g,真菌数量达0.5× 102~5.2×102cfu/g。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土壤pH、含水量、全磷量、全钾量明显影响土壤细菌的数量;土壤pH、有机质含量、有效钾含量明显影响放线菌的数量;土壤pH、全钾量明显影响真菌的数量。通过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通径分析),仅有土壤pH是影响细菌、放线菌数量的主要因子,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88和1.15,并且两者都达显著水平∶全氮、速效钾通过土壤pH对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间接作用也比较大,两者对细菌数量的作用系数都为0.4,对放线菌数量的作用系数都为0.58.土壤pH对细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作用可能与红树林土壤普遍偏酸的现象有关,而多数细菌、放线菌类群生长的最适pH为6~8.真菌的线性回归模型未达显著水平,未能运用通径分析法来估计土壤因子的影响作用。这可能因为多数真菌类群嗜酸(pH5~6),而被调查的16个土样,有9个样品pH<5,有2个样品pH>6,土样pH的这种分布使其对真菌 数量的影响作用不能用线性模型来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