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2004年, 2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4-06-25
      

  • 全选
    |
  • 李光 赵同建 符新 王江
    2004, 25(2): 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乳液共沉原理、正交实验法,研究了Na2SiO3·9H2O与盐酸在助剂的作用下生成的SiO2乳液与天然胶乳共凝制备超细SiO2/NR复合材料的工艺。结果表明:由Na2SiO3·9H2O的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3个因子适宜水平组合,采用乳液共沉法制备的超细SiO2/NR复合材料的300%定伸应力为6.43 MPa,拉伸强度为29.04 MPa,撕裂强度为56.88 kN/m,与纯胶、普通SiO2/NR复合材料相比,超细SiO2/NR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在本实验条件下,超细SiO2/NR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适宜的因子水平组合)是Na2SiO3·9H2O的质量浓度第1份为280 g/L、第2份为100 g/L,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80℃。 
  • 黄绵佳 张振文 姚庆群
    2004, 25(2): 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杧果(台农1号)为材料,研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采后杧果常温(20℃)贮藏下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活性、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用50μL/L1-MCP20℃处理12h能明显延缓其呼吸高峰的出现;在处理后10 d能明显抑制LOX活性(在采后20 d活性下降到最低);在贮藏前期(10 d)能明显抑制ABA生物合成,使ABA含量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 邓穗生
    2004, 25(2): 1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选育的11个腰果(Annacardium occidentale L.)品种从产量、品质、花期和果实形态等16个性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GA-63和FL-30的关联度大,与参考品种最接近,综合性状表现优,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雌花比例高、着果率和成果率高等特点:同时,FL-30还具有坚果大、果仁大的特点;GA-63也具有出仁率高、早熟等特点。GA-51的关联度小,综合性状表现最差,其余各参试品种综合性状经加权后,由好到差的排序为CP-63—36、HL-2—21、HL-2—13、CP-6.15、B-1、HL-7—23、CP.5-11、HL-6-3。结果分析指出,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估排序结果是符合各品种的客观实际的。 
  • 王家保 姜成东 李金成 李绍鹏 罗石荣
    2004, 25(2): 15-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1份莲雾资源叶片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和淀粉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同工酶可区分供试的不同品种和品系,但同一名称不同来源的试材除青莲雾外未表现出酶带多少的变化。聚类分析显示,红色果皮的各类资源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其次是红色果皮的资源和白皮莲雾,而绿色果皮的资源与红色果皮和白色果皮的资源亲缘关系则较远。 
  • 何金兰 肖开恩 康丽茹 覃维星
    2004, 25(2): 20-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台湾珍珠番石榴为原料,研究番石榴果汁饮料的加工技术,确定工艺流程,产品的配方和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打浆前添加质量浓度1.0-1.2 g/L,的维生素C,对番石榴原汁有较好的护色效果;采用1.0 g/L黄原胶+1.0 g/LCMC的复合稳定剂和10 min,4 000 r/min的离心条件,产品有较好的稳定性;以质量浓度250 g/L的番石榴原汁,30:1的糖酸质量比,质量浓度60 g/L,的白砂糖,质量浓度2.30 g/L的柠檬酸,质量浓度20 g/L的蜂蜜为配方可加工出风味独特的番石榴果汁饮料。
  • 谢艺贤 张欣 范鸿雁 黄艳岚 杨腊英
    2004, 25(2): 24-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种的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11个海南香蕉褐缘灰斑病菌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1个菌株中,来自海南儋州、乐东、文昌、东方、澄迈、临高、琼海、昌江、琼山、三亚的10个菌株为Mycosphaerella fijiensis,而白沙菌株既不是M.fijiensis,也不是M.musicola,其Mycosphaerella种的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将这些菌株区别为2类,支持PCR鉴定结果。本研究的鉴定结果对指导海南综合治理香蕉褐缘灰斑病的的实践有参考作用。
  • 刘奎 符悦冠 彭正强 钟义海 金启安
    2004, 25(2): 28-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叶桃花心木的花和叶为材料,测试了其乙醇抽提物对重要多食性害虫斜纹夜蛾5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试剂中大叶桃花心木的花与叶各自的抽提物质量分数5%时均有较强的拒食作用,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高达96.33%和86.23%,选择性拒食率分别高达96.63%和91.98%;质量分数5%大叶桃花心木花、叶抽提物拒食率在48 h后均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较高的拒食率,其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87.3%和73.9%,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5.46%和85.63%;连续以质量分数1%的花、叶抽提物浸叶饲喂时,试虫体重的增长明显低于对照试虫,处理后第5天,质量分数1%的花、叶抽提物处理试虫的平均体重分别为对照的49.32%和53.01%。研究结果表明,大叶桃花心木的花、叶的乙醇抽提物对斜纹夜蛾均具有良好的拒食活性,并且大叶桃花心木的花抽提物对斜纹夜蛾的拒食活性高于其叶的抽提物。 
  • 陈青 杨卫帆 覃丽金 吴忠琴
    2004, 25(2): 33-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叶片浸渍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大叶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丙酮提取物对皮氏叶螨(Tetranychus piercei McGrvgor)的毒力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叶丁香丙酮提取物对皮氏叶螨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处理后72 h LC50值为4.31 mg/mLL;其13.33 mg/mL对皮氏叶螨的48 h和72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1.82%和95.35%,其6.67 mg/mL对皮氏叶螨的72 h校正死亡率为75.58%;大叶丁香丙酮提取物在5.0、4.0、3.0、2.0、1.0 μg/mL的质量浓度下,对皮氏叶螨酯酶、羧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作用大小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但大叶丁香丙酮提取物对酸性磷酸酯酶则有一定程度的激活作用。 
  • 陈万梅 符悦冠 彭正强
    2004, 25(2): 37-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FAO推荐的微量点滴法,测定了海南澄迈、儋州、乐东3地区瓜绢螟种群对辛硫磷、三氟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等药剂的敏感性;并用分光光度计终止法对3地区瓜绢螟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比活性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3地区瓜绢螟种群对辛硫磷、三氟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等药剂的敏感性已产生差异,其变化与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比活性的关系表现为:3地区瓜绢螟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不敏感性的强弱顺序与瓜绢螟的羧酸酯酶比活性在3地区的高低顺序是一致的,澄迈、儋州、乐东地区瓜绢螟对三氟氯氰菊酯的LD50和羧酸酯酶比活性分别为5.088 4、3.045 4、3.382 9 μg/g和22.329 9、8.085 6、17.621 5 μmoL/(min·mg)。3地区瓜绢螟种群对辛硫磷不敏感性的强弱顺序与瓜绢螟的乙酰胆碱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比活性在3地区的高低顺序一致,澄迈、儋州、乐东瓜绢螟对辛硫磷的LD50分别为12.543 7、7.598 6、3.811 2 μg/g,其乙酰胆碱酯酶、多功能氧化酶比活性分别为14.660 5、8.578 3、5.3804 μmoL/(min·mg)和0.168 8、0.112 1、0.294 2 μmoL/(min·mg)。但3地区瓜绢螟种群对阿维菌素的不敏感性变化与所测定的3种酶系的比活性变化趋势不一致,澄迈、儋州、乐东瓜绢螟对阿维菌素
  • 覃伟权 马子龙 吴多杨 蔡希灼 王永壮 赵辉 韩超文
    2004, 25(2): 42-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四臂嗅觉仪室内测定5种引诱物对红棕象甲成虫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5种试验材料对试虫有一定引诱作用,其中聚集信息素、活雌虫和甘蔗诱集效果最明显。田问诱集试验结果表明,聚集信息素、活雌虫和甘蔗对红棕象甲成虫有好的大田诱集作用,菠萝和假槟榔田间诱集效果不明显。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红棕象甲在海南文昌地区,1 a有4次发生高峰期。 
  • 钟义海 伍筱影 刘奎 赵志英 彭正强 吴坤宏
    2004, 25(2): 47-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椰心叶甲不同虫态发育的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及存活率。结果表 明,椰心叶甲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1.08 ℃,有效积温为966.22℃,在海南省儋州市1 a发生的理论代数为4~5 代。持续过高温度,如32℃不适宜椰心叶甲的生长。 
  • 张木清 潘婕 翁笑艳 陈如凯
    2004, 25(2): 50-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行了水分胁迫及复水过程中斑茅和甘蔗活性氧代谢和渗透调节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提高,斑茅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幅度低于拔地拉,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比活性较高,同工酶谱带较强(SODb1、SODb2和PODa1)且明显不同于拔地拉,而且其在严重胁迫后复水出现与拔地拉相同的新的诱导谱带PODb2。过氧化氢酶(CAT)比活性分析结果还表明,拔地拉在水分胁迫下,比活性明显下降,而斑茅则里上升趋势。 
  • 余爱丽 姚伟 徐景升 张木清 陈如凯
    2004, 25(2): 55-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行了甘蔗属近缘野生种——斑茅抗逆性基因克隆的研究。以斑茅为材料,用RACE技术克隆了斑茅的20S蛋白酶体α亚基5基因,其编码区为711 bp,编码237个氨基酸,并于genbank分析其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用Clustalx version 1.8软件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物种间蛋白酶体进化保守,其核苷酸序列与水稻、大豆、剑叶藓属植物的相应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1%、81%、80%;其氨基酸序列与水稻、大豆、剑叶藓属植物的同源性分别达97%、95%、86%,与人的同源性也高达69%。 
  • 杨荣仲 谭裕模 张木清 陈如凯 李杨瑞
    2004, 25(2): 61-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全长6.8 kb含所有内含子及部分5’侧端和3’末端的甘蔗C4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插入植物目的基因载体pBI121,经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转基因烟草,PCR检测和dot southern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进入烟草基因组中。甘蔗C4Ppc基因导入烟草后其叶片PEPC活性有所提高,但提高较小。因此,有必要继续进行克隆目的基因的5’侧端和3’末端获得其完整序列后用于C3作物的遗传转化研究。 
  • 张银东 刘艳鸣 冯仁军 张云霞
    2004, 25(2): 66-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玉米温敏型核雄性不育近等位基因系琼42Qms(不育)和琼42(可育)为材料,通过跟踪解剖、显微观察确定了雄穗处于小花分化期为分离纯化mRNA的最佳时期,以琼42Qms的mRNA作检测样本(Tester)、琼42的mRNA作参照样本(Driver)进行抑制消减杂交,构建差异表达消减cDNA文库。从文库中选取10个cDNA片段作探针,与琼42Qms和琼42的小花分化期雄穗总RNA进行Northern杂交,获得一个仅在琼42Qms中特异表达的差异cDNA片段。以该片段作探针与琼42Qms小花分化期、抽穗成熟期的叶片和雄穗的总RNA进行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该片段只在琼42Qms小花分化期的雄穗总RNA中有杂交信号,说明该片段是与核雄性不育相关的。 
  • 李保同 石庆华 方加海
    2004, 25(2): 71-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水稻品种F-2000为材料,进行了施用不同肥料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提高产量的技术的研究。在每公顷施氮195 kg、一次性全层施肥的同一条件下,设尿素、氮磷钾复合肥、BB硅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尿素、畜粪等6种肥料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单施无机肥尿素和氮磷钾复合肥相比,BB硅肥、畜粪的处理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与不施肥无显著差异。与施用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尿素和对照相比,施用畜粪和氮磷钾复合肥处理的杂草密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所有施肥处理产量均有较大提高。 
  • 唐龙祥 马子龙 吴多扬 牛启祥 林位夫 刘国道
    2004, 25(2): 75-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行了15种热带牧草在椰园间作的适应性试验,调查了它们的产量情况和生产参数并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幼龄椰园内,间作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均可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在光照强度大于30%的成龄椰园内,可间作多数禾本科牧草,并能获得一定的经济产量,但不宜间作豆科牧草;在光照强度低于30%的成龄椰园内,不宜于绝大多数牧草问作。间作于幼龄椰园的牧草产值可达1.0~3.0万元/hm2;间作于成龄椰园的禾本科牧草产值可达0.5~2.0万元/hm2。 
  • 杨连珍 白昌军 刘国道
    2004, 25(2): 81-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L25(56)正交表,进行了提高臂形草牧草种子产量的试验研究。以臂形草品种、施尿素、抽穗期施硼砂,初花期施硼砂为影响因子,各因子5个水平,作正交试验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通过2 a试验.杂交臂形草种子产量最高。第1年为868.6 kg/hm,第2年为303.1 kg/hm,第1年氮肥不同处理水平间的种子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第2年种子产量随着尿素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抽穗期施硼砂不论在第1年,还是在第2年均可提高种子产量。抽穗期喷施质量分数1.0%硼砂,产量最高第1年为385.3 kg/hm,第2年为208.1 kg/hm。初花期施硼砂对种子产量效果不显著。 
  • 白昌军 刘国道 王东劲 蔡碧云
    2004, 25(2): 87-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8年引进14个柱花草种质品种,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热研2号柱花草和热研5号柱花草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GC1480(IRRI)、GC1463(IRRI)和GC1517(IRRI)柱花草的干物质产量达11 377.5、9 360.2、9 296.7 kg/(hm2·a),分别比热研2号的高26.49%、4.06%和3.35%,比热研5号的高72.24%、41.70%和40.74%;且GC1480(IRRI)、GC1463(IRRI)柱花草的旱季干物质产量较高,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抗柱花草炭疽病能力优于热研5号柱花草;在定期刈割条件下,植株存活率分别达77.50%、50.00%和49.17%,具有较强的抗寒性;灰色关联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性状优于热研2号柱花草和热研5号柱花草。
  • 翁伯琦 罗涛 应朝阳 黄毅斌 郑仲登
    2004, 25(2): 95-1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福建省红壤区域的特点,从国内外引进了128份豆科、禾本科牧草品种(品系)种质材料进行多年的适应性栽培,并从中筛选出圆叶决明、平托花生、南非马唐、鸡脚草、小黑麦等一批可供生产应用的品种(品系)。试验结果表明,在山地果园中合理套种圆叶决明、平托花生等牧草,不仅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其发生径流次数减少11.4%,径流量则降低98.7%),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小生态环境,有利于果树生长,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