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2003年, 2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3-12-25
      

  • 全选
    |
  • 黄瑾 校现周
    2003, 24(4): 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巴西橡胶树无性系PR107,RRIM600,GT1为试验材料,研究乙烯利和乙烯刺激对胶乳黄色体中几丁质酶活性和胶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烯利和乙烯的有效刺激浓度范围内,几丁质酶活性随乙烯利和乙烯浓度增加而增加;乙烯和乙烯利持续刺激一段时间后,几丁质酶活性达到最大值;3种不同排胶特性品系橡胶树在施用乙烯利刺激后胶乳中几丁质酶活性和胶乳产量较施用乙烯利刺激前均有所增加,其增加强度存在着品系差异,表现为:PR107>GT1>RRIM600。 
  • 郭建辉
    2003, 24(4): 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台湾北蕉”离体试管芽经60Coγ射线辐照后所培育的试管苗,在苗圃培育长出新叶后直到大田栽培期间都可观察到大量的变异植株。1995—1999年对28个优良变异单株进行筛选、株系比较试验和多点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8号株系的假茎颜色、叶柄长度、株型以及果轴茸毛等性状与“台湾北蕉”有明显区别,且果穗外观较好,果指较长、较重;8号株系株产比“台湾北蕉”增加10%以上(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果实品质略优于“台湾北蕉”。该株系现定名为“漳蕉8号”。 
  • 陈廷速 张军 夏宁邵 陈如凯 李杨瑞
    2003, 24(4): 1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蕉横切薄层切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薄层切片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横切薄层培养技术能更有效、快速地进行香蕉的无性繁殖;TDZ(英文名为Thidiazuron,N-pheny-N’-1,2,3.-thia-diazol-5-ylurea,中文译为苯基噻二唑基脲)对香蕉薄层切片芽的分化有抑制作用,没有得到生长正常的不定芽;横切薄层切片在暗培养且培养温度为30℃时比25℃有较高的不定芽分化率,不定芽分化能力强,丛芽多;蔗糖和AgNO3对薄层切片芽分化有一定的影响。 
  • 陈雄庭 张秀娟 吴坤鑫
    2003, 24(4): 14-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成龄胡椒主蔓节间切段为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诱导和芽的分化途径获得了再生植株。结果表明:外植体的污染率与采集材料后离接种时间的长短有关:以主蔓节间切段为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愈伤组织生长快,并具有分化芽的潜力。 
  • 余贤美 刘志昕 曾华金 彭存智
    2003, 24(4): 18-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果西番莲种子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在添加不同质量浓度BA和IAA的MS系列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芽的诱导,确定MS+BA2.0mg·L-1+IAA0.1 mg·L-1为最适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下胚轴、子叶外植体诱导芽分化率分别为88.33%,90.00%。将诱导出的不定芽接种在添加不同质量浓度IBA和NAA的MS系列培养基上,进行不定根的诱导,确定MS+NAA0.5mg·L-1+IBA0.2mg·L-1为最适的不定根诱导培养基,生根率达92.86%。用三亲交配法将质粒pBICr先转移到E.coli DH5α,然后转移到根癌农杆菌。利用含有NPT-Ⅱ基因和CaMV35S启动子控制下的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CMV-CP)反义基因的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其导入西番莲受体细胞,在质量浓度为50mg·L-1的Kan+选择压力下培养,获得大果西番莲CP转基因再生植株。 
  • 罗敬萍 张树珍 杨本鹏
    2003, 24(4): 23-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品种ROC10为转化受体材料,以GFP基因为报告基因,通过对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的一系列条件,包括农杆菌菌株及侵染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受体愈伤组织龄期、AS活化时间及使用浓度、共培养时间等进行优化,同时进行了便于vir基因活化和T-DNA转移的条件组合,如附加果糖和葡萄糖、酸性环境感染,低温共培养等,从而建立了一个可行、有效而又简便的农杆菌介导的甘蔗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农杆菌菌株EHA105优于LBA4404,其适宜侵染浓度D600为1.3752;适宜受体愈伤组织龄期为25℃暗培养25d;适宜侵染时间为30min;适宜AS活化时间为2h,使用浓度为200μmol·L-1;适宜共培养时间为4d。获得2株有荧光信号的植株,对这2株植株进行斑点Southern杂交检测,均有阳性反应,证明GFP基因已整合到甘蔗基因组中并得到了有效表达,表明该转化体系确实是有效的。 
  • 王令霞 吴志祥 王家保 李绍鹏 姜成东
    2003, 24(4): 29-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芒果的叶片性状变量(包括叶形、叶长、叶宽、嫩叶颜色和叶缘等5个方面),对海南22个芒果主栽品种运用模糊聚类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1类芒果品种包括吕宋、台农1号、白玉、椰香、青皮、紫花、粤西1号、桂香芒、广西红芒、三年芒、龙眼香芒、桂热10号共12种;第2类芒果品种包括白象牙、海南土芒、海豹、金煌、黄象牙芒、扁桃芒共6种;第3类芒果品种包括云南小芒、红象牙、兴热1号共3种;第4类芒果品种包括黄玉芒1种。这与前人用其它方法分类的结果类似。分类结果可应用于芒果品种的识别与选育。
  • 陈业渊 杨连珍 邓穗生 魏守兴 沈奕德
    2003, 24(4): 35-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回归和相关分析法对菠萝果重与营养器官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菠萝果重与茎叶重量的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茎叶越重,果实就越大越重。果重与裔芽数、裔芽重量、吸芽数、吸芽重和冠芽重等营养芽均呈正相关,其中,果重与裔芽重关系最为密切,与裔芽数次之,都达极显著水平;但在排除茎叶重的影响后,对果重与营养芽的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表明,果重与冠芽重、裔芽数、裔芽重、吸芽数、吸芽重均未达到显著的相关水平。在茎叶重一定的情况下,果重与裔芽数、裔芽重量和吸芽重及冠芽重的关系不大。不同菠萝种类、不同杂交种其营养芽的数量不等。大果类型其营养芽的数量明显少于小果类型,应是一种遗传特性;此外,裔芽与吸芽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因此,在菠萝生产中除芽是否能达到显著增产,有待进一步研究。 
  • 詹儒林 郑服丛 H H Ho
    2003, 24(4): 39-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若干病原菌引起的西番莲茎基腐病症状类似,难从症状方面辨别病原菌的问题,采用经典方法即常规鉴定法,对引起海南省琼海市西番莲基腐的病原菌进行鉴定。配制选择性PDA、PDA、V-8、选择性V-84种培养基,对样本中的病原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分离菌的各项形态特征描述和分离菌株的主要生长温度测定结果,以及有关文献提供的原理方法进行该分离菌鉴定。结果表明:①分离到1种疫霉菌菌株;②该菌株在选择性PDA、PDA、选择性V-8培养基生长的诸方面特征一样。菌落圆形均一,气生菌丝不丰富。孢子囊形态为侧梨形、柠檬形或椭圆形,基部钝圆,长×宽为24.5~44.3μm×22.8~34.5μm,冷冻后释放游动孢子,未见厚垣孢子。③菌株最低生长温度8~10℃,最适生长温度28℃,最高生长温度36~40℃。④28℃下,分离菌在V-8上日生长量为16.2mm,而在PDA上则为13.7mm。⑤该病原物疫霉菌属于[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 de Haan(parasitica Dastur)]。 
  • 蔡双虎 程立生 沙林华
    2003, 24(4): 43-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室温25℃、光照时间16h、湿度80%的条件下,组建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试验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在四季豆、棉花、苹果、茄子、辣椒上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2634,0.1788,0.2098,0.2280,0.1538,次代种群数量显著增长;在稳定种群年龄分布中,未成熟期在5种植物上分别占总量的88.3364,85.3054,84.9365,87.3782,86.8402%,成熟期相应的分别占总量的11.6636,14.6946,15.0635,12.6218,13.1598%;对致死率为99%的不良环境的反应时间都小于30d。 
  • 黄绵佳 吴岚芳 蔡世英
    2003, 24(4): 48-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蝴蝶兰切花为材料,研究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预处理缓解水分胁迫对切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积分数0.01%TritonX-100预处理1h能有效地缓解短期水分胁迫对蝴蝶兰切花水分代谢、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从而使切花瓶插寿命接近正常水平。
  • 曾霞 庄南生 李开绵
    2003, 24(4): 52-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高温干燥法显示13份木薯种质的C-带(即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带的简称)。结果表明:C-带带型在种质间有较大的变异性和特异性,主要表现在C-带的带纹总长度不同,尤其是带纹的类型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可用以构建木薯染色体图谱。C-带带纹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可分为5种类型,其中以Ⅰ类型居多,各种C-带带纹类型的染色体数目所占比例在种质之间的变异较大,Ⅲ和Ⅳ类型在各种质之间的变异更大。13份种质间的异染色质含量差异达极显著,且随杂交次数增多,染色体组中异染色质比例趋于增高。还对高温干燥法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 施木田 陈如凯
    2003, 24(4): 57-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田间试验、植株生理生化测定方法,研究了锌钼营养对苦瓜(品种株洲长白)产量、品质及叶片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缺锌、钼的条件下,叶面喷施一定范围质量浓度配比的硫酸锌和钼酸钠均可显著提高苦瓜产量,并可提高苦瓜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Vc)和17种氨基酸,尤其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降低NO3-含量,改善苦瓜品质;锌钼营养还可提高叶片蛋白质、核酸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活性,并降低游离氨基酸、NO3-含量和核糖核酸酶(RNase)活性。在对叶片氮素代谢的影响程度上,锌和钼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且锌和钼呈现相互促进作用。苦瓜产量与叶片NR活性,叶片蛋白质与硝酸还原酶活性、核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苦瓜产量与叶片RNase活性、叶片蛋白质与游离氨基酸、叶片核酸与RNase活性、叶片NO3-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等两两相互间则呈极显著负相关。讨论了锌钼对苦瓜品质和氮代谢的影响机理。 
  • 陈惠萍 徐朗莱
    2003, 24(4): 62-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壳聚糖(chitosan)对氮代谢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8mg·mL-1壳聚糖溶液喷洒不结球白菜叶片后,GS对NH4+的KM值增大,而GDH对NH4+的KM值变小;在酶活性检测中,GS比活性受到了抑制,而GDH比活性则被提高,GOGAT比活性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削弱了不结球白菜叶片中的氨同化过程的GS-GOGAT途径,加强了GDH途径;同时,提高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
  • 詹秋文 江媛媛 张守栋 钱章强
    2003, 24(4): 67-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察和分析4个苏丹草品种和6个栽培高粱品种的64个生物学性状。利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和系统聚类结果,探讨了在田间种植环境条件下生物学性状的分类学意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出6个主分量,其中主成分Ⅰ、Ⅱ在苏丹草和栽培高梁2类群演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被称作苏丹草分化主因子和高粱分化主因子。以6个主成分的回归因子得分值对10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将苏丹草和栽培高粱划分成两大类。 
  • 张如莲 黄承和 白昌军
    2003, 24(4): 74-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杂交结缕草田间肥效试验,观察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草坪质量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肥可明显改善草坪的质量和提高草坪的生长速度。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多,草坪的颜色逐渐加深,叶绿素含量逐渐升高,草坪的盖度和密度逐渐加大,植株生物量及分蘖数增加,枝条长度增长。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供试土壤条件下,施N6g·m-2,P2O54g·m-2的草坪质量综合评价最好,成坪最快(成坪时间为93d)。 
  • 尹桂豪 王明月 吕岱竹
    2003, 24(4): 81-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技术分析胡椒中有机磷农药敌敌畏、乐果和马拉硫磷的残留量。采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AC10 (30m×0.32mmx0.25μm),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结果表明:样品的色谱图未出现与标准溶液色谱图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相一致的色谱峰,未检出相应农药残留量,3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4.6%(RSD=7.9%)、 76.4%(RSD=7.3%)、81.0%(RSD=8.3%);检出限分别为4.0,5.0,8.0μ·kg-1。分析工作质量控制均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