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2003年, 2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3-03-25
      

  • 全选
    |
  • 校现周 蔡磊
    2003, 24(1): 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10%的乙烯利刺激中龄橡胶无性系RRIM600,胶乳中活性氧产生速率及清除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乙烯利刺激后乳管中H2O2含量和活性氧产生速率提高,CAT,ASA-POD活性下降;而低浓度乙烯利刺激后乳管中H2O2含量和活性氧产生速率略有下降,CAT,ASA-POD活性则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 黄有军 邱德勃 王哲魁 谢石文
    2003, 24(1): 8-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经秋水仙素诱导成功的海垦2、PR107和RRIM6003个品系多倍体(处理)为材料,以它们的亲本二倍体为对照,研究16a树龄橡胶树人工多倍体无性系的形态特征和干胶含量。结果表明:3个橡胶品系具有多倍体的形态特征,又表现出嵌合性。它们的树围、生势不及相应的二倍体,干胶含量也不优于二倍体。大多数多倍体植株的树干表面呈现不同程度的隆凸或凹陷。叶片的叶形指数、一级侧脉数、主脉导管列数、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6个主要性状在多倍体与二倍体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体现了多倍体与二倍体之间的差异性;但在多倍体的植株间或部位间以及二倍体的植株间或部位间,表现出来的差异性错综复杂,无一定的规律性。多倍体树皮结构与二倍体的差异也很明显,如多倍体射线较二倍体的少,射线细胞较宽,树皮弦切面上的“网眼”(多列射线排列成的梭状结构)较宽、形状不规则、排列较混乱等。 
  • 李光 符新 张胜寒 朱大虎 薛行华
    2003, 24(1): 13-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SEM和力学性能测定研究了乳液共沉法制备工艺对纳米CaCO3/NR复合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时间、胶乳质量分数、纳米CaCO3/NR填充量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有显著影响,当它们分别为60min,15%~20%,20:100~40:100时,复合材料力学综合性能最好。纳米CaCO3对NR具有较好的补强效果。 
  • 廖双泉 马凤国 邵自强 廖建和 谭惠民
    2003, 24(1): 17-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蒸汽爆破技术处理椰衣纤维,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及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现代分析手段分析蒸汽爆破处理前后椰衣纤维化学组分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初步探讨蒸汽爆破在椰衣纤维处理中的工艺及原理。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椰衣纤维中的木质素、果胶等杂质,提高纤维素含量;同时,高温高压水蒸气瞬间泄压过程可以破坏纤维素中原纤间的结合力,改善纤维的形态结构,提高化学试剂的可及度,改善纤维化学反应性能。
  • 易小平 余雪标 唐树梅
    2003, 24(1): 21-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海南儋州雅星林场4龄芒果园的4种间作模式土壤中养分流失、养分淋失、氨挥发、养分输送循环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园不同生态系统中,间作柱花草模式养分盈余最大,达到349.8kg/hm2,养分再循环量大,有利于果园不断的培肥;间作木薯模式养分盈余最少,只有7.64kg/hm2;而只有间作木薯模式的P,K和间作番薯—花生模式的N素才处于亏损状态,分别亏缺2.32kg/hm2 ,2.34kg/hm2 ,7.78kg/hm2。在果园生态系统中,不同养分损失量大小顺序为:有机质>速效钾>全氮>水解氮>速效磷。不同季节施肥(尿素),NH3挥发损失有明显的差异。随着N肥施用量的增加,N的淋失量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性增加。 
  • 黄建昌 肖艳 张运新 李娟浓
    2003, 24(1): 31-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4个芒果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酸雨的方法观测酸雨对芒果的生理伤害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的酸雨对芒果新梢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在试验设定的酸雨酸度变幅内,酸雨的酸度越高,对芒果新梢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对植株的伤害越大。酸雨引起芒果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而叶绿素含量下降。模拟酸雨的pH越小,这种生理反应就越明显。不同品种的芒果对酸雨的抗性有明显差异,串芒抗性最强,秋芒和桂香芒次之,红芒抗性最弱。 
  • 邱栋梁 刘星辉
    2003, 24(1): 36-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盆栽2龄实生龙眼乌龙岭(DimorcarppuslonganaLour.cv.wulongling)幼苗为材料,按闽南天然酸雨中硫酸根与硝酸根离子的量比为5:1,pHSH-4型酸度计将蒸馏水配成pH为4.5,3.5,3.0,2.5,1.5等5种不同酸度的模式酸雨,以pH5.6的蒸馏水为对照,研究模拟酸雨伤害龙眼的酸度阈值。结果表明:pH1.5的模拟酸雨胁迫1次就使龙眼发生急性伤害;pH3.5的胁迫8d才可见叶片退绿现象;而pH4.5的胁迫8d不会出现可见症状。在相同pH的酸雨胁迫下,红色叶片、转绿叶片、成熟叶片,花蕾、初开的花、全开的花的细胞内含物渗漏量存在差异。渗漏量以成熟叶片<转绿叶片<红色嫩叶;花蕾<初开的花<全开的花。伤害程度以红色嫩叶>转绿叶片>成熟叶片;全开的花>初开的花>花蕾。红色嫩叶和全开的花对酸雨的反应最敏感。酸雨对龙眼各器官伤害的阈值:红色嫩叶、转绿叶、功能叶、全开的花、初开的花、花蕾的pH分别为4.5,3.5,3.0,4.5,3.5和3.0。当酸雨pH<3.5时,细胞内含物渗漏量急剧增加且各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当酸雨的pH>3.5时,各指标值对酸雨的敏感性不一样,K+最敏感,pH4.5的酸雨胁迫6h就可检测到K+的大量渗漏,其渗漏量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K+的渗漏量可作为酸雨危害龙眼的一个重要指标。
  • 谢贵水 林位夫 陈俊明 杨礼富 蔡明道 曾宪海
    2003, 24(1): 41-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N、P、K3种质量配比的混合肥(N、P2O5、K2O的质量比分别为①1:0.4:2,②1:0.4:3.5,③1:0.22:1.73)在海南西部花岗岩地区较贫瘠的香蕉园中使用的效果。结果表明:(1)施用不同质量配比的混合肥,处理间前期生长差异不显著;(2)处理1(施用配比1的植株,依此类推,下同)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处理3,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除处理3的叶片中P含量略低于正常值外,其余各处理叶片中的养分指标均属正常;(4)配比1的成本最低,每吨比其它2种配比的低55~60元。因此,配比1香蕉专用混合肥是适合该地区香蕉生产使用的施肥配方之一。
  • 陆超忠 曾辉 肖邦森 张汉周 林鸿培
    2003, 24(1): 48-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南亚所苗圃对6个澳洲坚果品种和在西双版纳苗圃对9个澳洲坚果品种插穗,分别以WGD-1和IBA、ABT-1号、IAA等生长调节剂处理,进行扦插繁殖比较试验。结果表明:WGD-1、IBA、ABT-1号和IAA的合理使用均有显著促进澳洲坚果插穗生根的作用。WGD-18000mg/L处理的插穗成苗率显著高于8000mg/LIBA及ABT-1号、IAA处理;IBA8000mg/L处理成苗率显著高于IAA;但IBA与ABT-1号之间,ABT-1号与IAA之间,差异不显著。经2个苗圃3a以上应用WGD-1配方生产扦插苗,成苗率达82.34%;品种344在版纳苗圃成苗率显著高于660、741,而344、246、O.C、788、800、H2之间差异不显著,但788、294扦插苗根系少,扦插难度较大;在常规条件下,我国植区的澳洲坚果扦插繁育期最宜在冬季,以长20~25cm皮色灰白木栓化枝作插穗为佳,带叶扦插,插后40~45d所有插穗均有愈伤组织形成,生根高峰期在插后115~150d之间,但品种间有差异。
  • 王家保 王令霞 陈业渊 岑加文 陈翔 卢业凌
    2003, 24(1): 52-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把“非洲骄傲”(AnnonaatemoyaHort.etWest.cv.Africanpride)番荔枝实生幼苗分别置于100%、42.2%、21.1%的自然光照度下处理2个月,研究不同光照度对其叶片生长发育及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条件下叶片宽度生长模式呈双峰型,叶片生长时间延长。遮荫极显著降低了叶片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厚度,提高了叶片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了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质量比。在各处理的光照条件下测定的光合指标结果表明:遮荫显著降低了叶片蒸腾速率,遮2层荫网的气孔导度显著低于其它2个处理,光合速率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炼苗1d后在自然光照下测定的番荔枝幼苗单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都随着叶片发育过程中所处光照度的增加而增强。 
  • 庄南生 曾霞 唐燕琼 王英
    2003, 24(1): 55-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木薯(Manihotesculenta)“东方一号”种质为材料,对木薯体细胞染色体银染显带的带型特点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木薯体细胞染色体银染显带不存在核仁组织区域(NOR)的特异性,木薯体细胞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36条)均能显示银染带,每条染色体上有2~5条银染带;根据银染带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区分为端粒带、次缢痕带、着丝粒带、居间带4种类型。因此,可将银染带作为木薯染色体的识别标记。对木薯中NOR区的数目也进行了讨论。 
  • 曾华宗 郑成木
    2003, 24(1): 59-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41份甘蔗种质材料进行了抗旱相关基因BADH(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仅7份野生祖亲种种质材料及4份栽培品种材料有扩增带,且不同种质之间扩增带序列长度有差异。同时对30份甘蔗种质材料的离体叶片保水率、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开度等水分生理指标进行测验,其结果与生产实际抗旱性表现基本一致。初步筛选出具有较强抗旱性生理和遗传基础的甘蔗祖亲种质和栽培品种种质材料。
  • 罗丽娟 葛皓 邱德勃
    2003, 24(1): 63-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柱花草胚胎发育过程中内珠被、胚柄及胚乳细胞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上述胚珠和胚体的结构成分在胚胎发育进程中相继发育然后程序性地死亡。胚珠受精作用发生后,内珠被的内表皮细胞发育形成珠被绒毡层。原胚时期,珠被绒毡层外侧的内珠被细胞退化。球形胚时期,珠被绒毡层退化。鱼雷形胚时期,胚柄退化。扩大生长胚时期,胚乳细胞退化。内珠被、胚柄及胚乳细胞的发育和程序性死亡均与不同发育时期胚的营养物质供应和形态建成相关。 
  • 吴岚芳 黄绵佳 蔡世英
    2003, 24(1): 70-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蝴蝶兰(Phalaenopsisamabilis)切花为材料,研究了切花衰老过程中活性氧代谢变化以及外源乙烯对活性氧代谢的效应,阐述了活性氧和乙烯在切花呼吸跃变中互动互促,推进切花衰老的机理,探索延缓切花衰老的相应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蝴蝶兰切花衰老过程中,活性氧代谢由瓶插前期(0~7 d)的相对平衡,转向后期(7~18d)的不平衡,特别是H2O2的代谢更为明显。活性氧大量的积累,引发膜脂过氧化加剧,MDA、电导率骤增,导致切花衰老;外源乙烯能诱发切花活性氧大幅度产生与积累,也导致抗氧化物GSH含量、切花含水量大幅度下降,促进活性氧破坏效应,加速切花衰老,瓶插寿命大大缩短;当使用乙烯抑制剂(AOA、AgNO3)作为瓶插液的主要成分时,能明显抑制乙烯诱发活性氧产生与积累的效应,从而有效延长瓶插寿命。在蝴蝶兰植物体内,由乙烯诱发活性氧产生与积累,由此引起体内代谢加剧,是导致切花衰老的主要原因。 
  • 刘志媛 党选民 曹振木
    2003, 24(1): 73-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秋葵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SRWC)(80%,60%,40%,20%)对其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SRWC为60%时,植株生长最健壮,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高于其它处理;SRWC为40%时,植株日均净光合速率仅次于SRWC为60%条件下生长的植株,且高于其它处理,生长也未受到显著抑制;SRWC为20%时,黄秋葵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均受到显著抑制;SRWC为80%时,植株细长,根冠比较小。因此认为,黄秋葵苗期适宜的SRWC为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