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2001年, 2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1-12-25
      

  • 全选
    |
  • 田维敏 高政权 孟春晓 吴继林 郝秉中 胡正海
    2001, 22(4): 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VSPs在18科54属70种热带树木中的分布和超微结构。VSPs广泛分布于热带树木中。含羞草科、苏木科和蝶形花科树木体内普遍存在VSPs,而且落叶树种明显比常绿树种丰富。大戟科只有少数属树种有VSPs。VSPs在同一属树种之间的分布是一致的。在树木体内,VSPs主要分布在树皮组织,尤其是次生韧皮部中。这些蛋白质积累在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射线细胞的中央大液泡里。VSPs的形态多样,不同形态的VSPs分别存在于不同的细胞中。VSPs的分布和形态的多样性是树木的一个分类特征。 
  • 牛治宇 吴春华
    2001, 22(4): 7-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熏气模拟试验,研究了熏气后橡胶叶片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以及活体条件下,HF熏气对相应一些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熏气时间(2h、4h),低浓度[<18.4062 μg/(cm2·d),<10.7243 μg/(cm2·d)]熏气时,蛋白质含量下降,蛋白酶活性上升,以后随浓度升高,蛋白质含量升高,蛋白酶活性受到抑制;相同浓度[6.6277 μg/(cm2·d)],短时间(<6h)熏气时,蛋白酶活性上升,以后随时间延长,此酶活性受到抑制。熏气后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 蔡汉海 李思东 谢健 许铁
    2001, 22(4): 14-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ATR)和表面接触角研究天然胶乳导尿管经氧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表面结构、性能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用氧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导尿管表面变滑,表面接触角由84°减少至67°,表面无有害基团产生,说明氧等离子体处理是一种有效的表面处理方法。 
  • 张治礼 郑学勤
    2001, 22(4): 18-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Agrobacteriumtumefaciens(strainAKE10)中分离其质粒并以质粒DNA为模板进行多聚酶链式反应,特异扩增出一条长约720bp的DNA片段,经克隆及序列测定表明,为根癌农杆菌AKE10质粒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与Genebank中公布的核苷酸序列具有100%的同源性。与A.tumefaciensPO22、Tm-4、BO542菌株和A.vitisCG474、Tm4菌株质粒中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进行序列比较,同源性分别为90%、89%、86%、89%和89%;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0.42%、88.23%、90.10%、89.58%和89.12%。成功构建了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BT,为探索植物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作用机理及激素互作等研究打下了基础。 
  • 陈菁 韦家少 易小平 唐树梅
    2001, 22(4): 23-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调查结果表明,海南西南部3个芒果栽培品种(鸡蛋芒Dashehari、青皮Okrong、白象牙NangKlangwan)树体营养生长需氮量多,其次是钾和钙,果实生长需钾多,其次是氮;不同物候期芒果叶片养分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芒果品种间养分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鸡蛋芒果实养分积累模式为单S型,可分为3个阶段;海南西南部鸡蛋芒高产区与低产区叶片养分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养分不足,特别是氮素不足限制了芒果产量的提高。 
  • 林善枝 蔡世英 陈晓敏
    2001, 22(4): 29-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次对不同抗冷性的香蕉幼苗在低温锻炼中钙调蛋白(Ca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腺苷三磷酸酶(ATPase)、膜伤害率及幼苗存活率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低温锻炼提高了幼苗叶片中CaM含量和SOD、POD及ATPase活性,降低了膜伤害率,从而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但不同抗冷性品种上述各项指标变化略有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低温锻炼期间,不同抗冷性香蕉幼苗的CaM含量和SOD、POD及ATPase活性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变化趋势,而且它们的变化与幼苗抗冷性的提高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据此推测CaM可能参与SOD、POD及ATPase活性的调节。
  • 聂磊 刘鸿先
    2001, 22(4): 36-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酶联免疫技术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优康唑和CPPU对沙田柚生理落果期间幼果和新梢叶片内源IAA、GA1+3和ABA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优康唑处理降低新梢叶片内源IAA和GA1+3水平,提高细胞分裂素含量。优康唑对叶片ABA含量和(IAA+GA1+3+CTKs)/ABA比值影响不明显;优康唑处理下幼果IAA、GA1+3 和AB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GA1+3下降幅度最大。果实中CTKs含量和CTKs/ABA比例上升,结合优康唑和CPPU促进沙田柚座果的效应,提示细胞分裂素对座果有重要作用,而CTKs/ABA比例升高有助于缓解生理落果;CPPU处理降低果实ABA含量,提高果实CTKs水平和CTKs/ABA比值。这可能是CPPU促进座果和果实膨大的生理基础。
  • 谭志琼 郑服丛
    2001, 22(4): 42-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南省白沙、海口、儋州、万宁、东方、三亚、昌江7个县市的美人蕉瘟病菌的7个菌株作研究材料,从形态、培养特征、产孢量、致病力以及RAPD标记等方面测试美人蕉瘟病菌的种内分化情况,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种内尚无质的分化。 
  • 陈泽坦 符悦冠
    2001, 22(4): 49-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调查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田间发生消长规律,结果表明,该虫主要危害茄科、豆科及葫芦科蔬菜。在海南儋州整年发生危害,2~5月份为危害高峰期,其虫口密度与温度、天敌成负相关,即高温和天敌寄生可抑制美洲斑潜蝇的发生;其幼虫田间分布型符合奈蔓A(核心分布)和负二项分布;该虫主要通过成虫飞翔和随寄主植物扩散而传播;1.8%爱福丁乳油和40%辛硫磷乳油防治美洲斑潜蝇的效果较好,田间防治效果达80%以上。 
  • 彭黎旭 冯信平 吴莉宇 符悦冠
    2001, 22(4): 55-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印楝种子中杀虫活性成分分离成油溶性和水溶性2个混合物后,再用萃取分离法分别将各混合物分离为3个小组,含活性物质个数较多的小组用快速低压液相色谱法分离为124个极性不同的产物,分离产物中的活性物质个数用薄层色谱法鉴定,对有代表性的6个分离产物进行杀虫活性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中,用于提取和萃取印楝种仁中的杀虫活性成分的有机溶剂的搭配是目前较好的一种,能达到油溶性活性成分与油脂基本分离;用快速低压液相色谱法分离的印楝杀虫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杀虫选择性和广谱杀虫性。 
  • 尹俊梅 欧文军 张欣
    2001, 22(4): 61-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12个三角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谷氨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多酚氧化酶、酯酶、淀粉酶和可溶性蛋白质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图谱共有53条谱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谱带占总谱带数的75.5%。根据聚类分析,在79%的相似性水平上,12个三角梅品种可分为5类。 
  • 冯信平 彭黎旭 谢德芳
    2001, 22(4): 67-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热带水果中锡。经过正交试验选取测定条件,用SAS处理试验结果的数据,对影响测定灵敏度的一些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方法检出限为0.004mg/kg,相关系数0.9999,线性范围0~200μg/L,回收率89.6%~106.6%,相对误差为0.5%~0.8%。 
  • 韩汉鹏
    2001, 22(4): 72-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如何应用SAS过程解决格里芬双列杂交育种法4的配合力计算问题,其中应用了transpose过程、merge语句及统计代换Z=Y+X,并以实例示明具体计算法。此法具有国际普遍适用的价值。 
  • 方佳 贺利民
    2001, 22(4): 78-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木薯淀粉作主要原料制备保水促根剂,进行一品红扦插及甜竹空中压条试验。结果表明:保水促根剂处理的一品红插条扦插成活率达到90%,为对照处理的4.5倍。甜竹生根压条数、平均生根数/压条、移栽成活率等多项指标的SAS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保水促根剂与ABT生根粉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对照。 
  • 陈秋波
    2001, 22(4): 82-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减少是一个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减少。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减少有自然环境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桉树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后果是水土流失加剧、土地退化、林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劣化、生态稳定性差,但这些与生物多样性本身是多向互为因果关系,并非单向因果关系。不过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真实原因并没有搞清楚,需要从群落或生态系统的角度深入全面加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确实可行的维持桉树人工林足够高的生物多样性的整套措施。
  • 邓志声
    2001, 22(4): 91-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热带果树的重要害虫桔小寡鬃实蝇(Dacus(Bactrocera)dorsalis(Hendel))的分类地位、鉴别依据、主要寄主、地区分布、生物学特性和近年来的防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