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EndNote)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导航切换
热带作物学报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文献计量学指标
获基金资助情况
编委会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收费说明
期刊在线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引用排行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工作流程
审稿流程
编校流程
期刊订阅
期刊声明
道德声明
版权与许可
出版伦理规范
开放获取(OA)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01年, 2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1-06-25
全选
|
Select
天然胶乳的过氧化物预硫化和胶膜性能
张北龙 刘惠伦
2001, 22(2): 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叔丁基过氧化物(tBHP)预硫化天然胶乳的方法,对预硫化温度、tBHP和果糖用量与胶乳硫化程度的关系进行了试验,也研究了铁离子浓度对硫化速率的影响及所需外加铁离子的最大用量。测试了不同工艺条件过氧化物预硫化胶乳(PPVL)胶膜的物理性能,并进行了PPVL的贮存试验和浸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PPVL除在硫化后的最初几天交联程度略有增加外,随后基本保持稳定;PPVL胶膜有较高的定伸应力;PPVL浸渍成膜性能良好,适用于一般的浸渍生产工艺。
Select
橡胶丛枝病分子检测研究
邓晓东 费小雯 刘志昕 陈慕容 郑学勤
2001, 22(2): 8-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感染橡胶丛枝病的长春花(菟丝子桥接),通过提取其总DNA,以植原体(phytoplas-ma)特异引物,进行 PCR扩增,结果得到860bp的 DNA片断,片断的大小与设计的相符。而健康长春花扩增得不到此片断。同样,将感染丛枝病的橡胶树总DNA,进行PCR扩增,结果与上述相同。该 860bp片断经地高辛标记,核酸杂交结果显示,感染丛核病的橡胶树阳性反应强烈,健康橡胶树仅有微弱反应。
Select
广州香蕉束顶病毒分离和核酸鉴定
林德球
2001, 22(2): 13-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液氮冷冻、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从广州地区香蕉束顶病株中获得大小为25nm的病毒颗粒。该病毒与香蕉束顶病毒单克隆免抗血清呈阳性反应,该病毒核酸可被Dnase和S1核酸酶降解,但不能被RNase降解,属于ssDNA;分子量大小约为1165碱基。
Select
低温锻炼对香蕉幼苗能量代谢和抗冷性效应的研究
林善枝 陈晓敏 蔡世英 周倩苹
2001, 22(2): 17-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苗龄的香蕉幼苗为材料,以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ase)和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活性的动态变化为依据,研究3℃低温锻炼对香蕉幼苗代谢途径改变和能量变化与抗冷性的效应。结果表明,低温锻炼提高了各种香蕉幼苗的G6PDHase和ATPase活性,但不同品种及相同品种不同苗龄苗提高程度不同,抗冷性较强的品种(巴西)提高幅度较小,苗龄较小的瓶苗提高程度大于苗龄较大的袋苗。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2种酶活性变化与幼苗抗冷性提高密切相关。
Select
环扎对沙田柚生理落果期间内源激素水平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聂磊 刘鸿先
2001, 22(2): 23-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环扎处理对沙田柚生理落果期间新梢叶片和幼果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扎处理提高新梢叶片和幼果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环扎处理明显减少新梢叶片IAA、GA1+3、CTKs含量和(IAA+GA1+3+CTKs)/ABA比值。叶片中IAA、GA1+3、CTKs等激素含量的减少,反映新梢的库竞争能力降低。沙田柚果实IAA含量在生理落果期间有2次高峰,环扎处理的果实仅在初期有一IAA峰,且低于对照。环扎处理改变果实赤霉素变化曲线,GA1+3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较对照高。环扎后果实CTKs水平高于对照,在生理落果中后期有2个明显高峰。环扎所导致的新梢生长受到抑制,座果率提高等生理效应可能与环扎后叶片中IAA、GA1+3、CTKs等激素含量降低和果实中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含量提高有关。
Select
西卡柱花草受精作用和胚及胚乳发育的研究
罗丽娟 邱德勃 林丹 刘国道
2001, 22(2): 30-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与压片方法,用铁矾苏木精、汞溴酚蓝和PAS反应等进行染色观 察西卡柱花草(Stylosanthesscabra cv. seca)受精作用和胚及胚乳发育过程。开花后 3~6 h, 发生双受精作用。卵核的受精作用属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极核受精过程有2种类型: (1)两极核融合成次生核,然后次生核与精核融合;(2)精核先与上极核融合,受精极核与 另一极核直到有丝分裂开始时才融合。花后22~23 h,合子分裂为二细胞原胚,经历单列细 胞胚、长棒形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幼胚、扩大生长胚阶段,花后 25~30d胚发育成 熟。胚发育属于茄型。在扩大生长压时期胚体开始积累淀粉和蛋白质。花后8~9h初生胚乳 核分裂,胚乳发育为核型。至胚长大,充满整个胶囊时胚乳开始退化,胚发育成熟时胚乳仅余 残迹。
Select
番木瓜畸型花叶病毒(PLDMV)调查鉴定
贺国安 肖火根 真冈哲夫 张曙光 范怀忠
2001, 22(2): 38-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采自广州、景洪(云南)、海口(海南)的各17,24,13个番木瓜样品进行DAS-ELISA、RT-PCR和生物测定等分析鉴定,发现来自广州和海口的样品中有21个样品感染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而来自景洪的样品中未发现感染PRSV,在所有样品中都未发现感染有番木瓜畸型花叶病毒的。
Select
海南槟榔黄化病的病原鉴定研究
罗大全 陈慕容 叶沙冰 蔡希灼
2001, 22(2): 43-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海南槟榔黄化病病株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四环素族抗菌素注射诊断,结果表明:海南槟榔黄化病病株的叶脉、叶鞘基部呈水渍状的幼嫩花苞组织内的筛管细胞和伴胞部位均发现植原体(Phytoplas mas)。植原体的大小为 180~550nm,单位膜厚度为9~13nm。但在健康的槟榔植株的相应组织中未发现上述病菌。经四环素族抗菌素2种药物注射槟榔黄化病病株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病情发展。上述2种鉴定符合对植原体病原的鉴定程序,故可进一步证实植原体(Phytoplasmas)是引起海南槟榔黄化病的一种病原。
Select
红掌细菌性叶枯病的症状和病原菌鉴定
张荣意 谭志琼 林兴祖
2001, 22(2): 47-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描述了近年来海南省琼山、儋州等市红掌栽培地发生的一种细菌性叶枯病的症状,测定了病原菌的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寄主范围以及血清学反应,将病原菌鉴定为菇假单胞菌红掌致病变种(Pseudomonas agarici Young pv.anthurii)。
Select
甜瓜ACC氧化酶前导激应元件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李文彬 陆璐 郑学勤
2001, 22(2): 52-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甜瓜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甜瓜ACC氧化酶基因家族成员CM-ACO1的前导顺式元件,长度为 886bp。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 CM-ACO1基因顺式元件的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相比有99.6%同源,元件中含BRE,ERE,WUN等,能接受多种外界信号刺激。
Select
几丁质酶和抗菌肽D双价基因转化茄子的研究
邹克琴 张银东 王金宇 吴代飞 曾宪松
2001, 22(2): 57-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建立茄子的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基础上,以根癌农杆菌为介导,采用叶盘法将几丁质酶和抗菌肽D双价基因转入茄子,分别获得6株KanR植株。对KanR植株进行点杂交、PCR扩增等分子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进茄子核基因组中。
Select
不同种苗处理方式甘蔗对干旱条件的反应
叶燕萍 李杨瑞 李永健 杨丽涛
2001, 22(2): 62-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干旱条件下,2个甘蔗品种剥叶不砍种处理的出苗率和成茎率、有效茎数高于剥叶砍种浸种的,而且具有较高的净光合强度、蒸腾强度、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甘蔗蔗糖分。在春季雨水较多的1998年,新台糖16号剥叶砍种浸种消毒处理的甘蔗产量最高;在春季连续干旱的1999年,桂糖11号剥叶不砍种的甘蔗产量是2个品种4种砍种处理中最高的,增产幅度为 11.94%~69.86%。
Select
农业气象条件对苦丁茶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陶忠良 周兆德
2001, 22(2): 68-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平行观测法分析研究了苦丁茶的生长习性与农业气象条件的关系;通过相关关系模拟,建立了苦丁茶的叶片、株高、茎围生长量与农业气象条件间的数学模拟模型,得出了苦丁茶生长适宜的农业气象条件指标。研究发现苦了茶叶片、茎围生长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株高主要受热量条件的影响;月平均气温20.0℃以上,最低气温17℃以上,最高气温35℃以下,降水量 100 mm以上,雨日 18 d以上,空气相对湿度87%以上,土壤含水量15%~16%最适宜苦丁茶生长。最低气温小于 10℃,苦丁茶嫩叶有轻微寒害现象:最高气温超过35℃,各物候生长普遍受到伤害;土壤含水量12%以下,苦丁茶出现旱害,叶片变黄,枝条干枯甚至死亡。
Select
红麻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脱胶酶的特性研究
杨礼富 刘正初 彭源德 冯湘沅 杨喜爱
2001, 22(2): 76-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一株多粘芽胞杆菌对红麻干皮、鲜皮和鲜茎3种材料在振荡、静置2种发酵体系中脱胶酶的活性变化和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材料在发酵对应时段,振荡系的酶活均较静置系的高,在干皮和鲜皮脱胶过程中,果胶酶活的峰值出现较半纤维素酶活的早,鲜茎则相反,峰值过后酶活变化幅度较小:(2)混合酶系中果胶和半纤维素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均为50℃,最适pH分别为8.0,4.4;(3)用豆饼粉培养基静置培养24h的粗酶液接种 4.0 mL可在 30 h内完成于皮脱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