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2000年, 2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0-06-25
      

  • 全选
    |
  • 黄华 孙方家 林卓书 蝉田郎 谭德冠
    2000, 21(2): 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热研7-20-59是一个速生高产而相对晚熟的橡胶树优良无性系,在基本试区1~9割年干胶产量逐年递增,第 9割年平均年产干胶为 5.79 kg/株,2057 kg/hm2,分别比对照 PR107增产 86.8%和 73.4%;头9割年平均年产干胶3.95kg/株, 1467kg/hm2,分别为对照的178.7%和 168.6%。此外,该品种抗风能力较强,风害后有较强的恢复生长能力。在海南农垦 1998年橡胶树优良品种汇评中被评为中规模推广级品种。 
  • 罗世巧 校现周 Samsidar H Yeang HY
    2000, 21(2): 7-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了RRIM600正常树与死皮树胶乳中小粒子蛋白Hev b3的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死皮树C-乳清中的Hey b3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树,但在全胚乳中的整体水平含量(用总固形物含量校正后)与正常树则无显著性差异,亦即死皮病实际上不能显著增加诱导该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因此,若以Hev b3作为死皮病发生初期的直接标志蛋白,则不能反映死皮病的真正本质。 
  • 张治礼 郝秉中
    2000, 21(2): 12-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光学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巴西橡胶树剥皮再生过程中的组织分化和乳管发生。研究结果表明:(1)巴西橡胶树茎干小面积剥皮后,新皮再生经过愈伤组织形成和维管形成层发生2个阶段。愈伤组织由靠近伤口表面未成熟的本薄壁组织细胞和木射线细胞分裂产生,维管形成层在愈伤组织内层发生,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愈伤组织细胞不能分化形成乳管细胞。新生皮中最初形成的乳管组织从新形成的维管形成层细胞分裂产生,成列分布,并具有不同程度的密集紊乱现象,新生皮中第二列乳管正常。剥皮后用透明的或黑色的塑料薄膜包裹对乳管发生没有明显的影响。 
  • 余和平 陈鹰 李思东 彭政 黎沛森
    2000, 21(2): 19-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热重法研究了环氧化天然橡胶的凝胶和溶胶的热降解和热氧降解,并用3次样条函数对热重数据进行插值和微分,通过二元线性回归求出了凝胶和溶胶的热降解活化能、反应级数和频率因子。凝胶的起始降解温度、热氧降解温度及活化能高于溶胶的起始降解温度、热氧降解温度及活化能,说明凝胶的热稳定性高于溶胶。
  • 董建华 陈定光 王秉忠
    2000, 21(2): 23-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6-苄氨基嘌呤预处理花生种子,促使了种子活力指数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质电泳谱带数及分布无变化。用脱落酸预处理花生种子,促使了种子活力指数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质电泳谱带数减少,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及分布无变化。 
  • 潘秋红 赖杭桂 陈晓敏 蔡世英
    2000, 21(2): 30-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芒果幼苗为材料,研究Ca2+对水分胁迫条件下,叶片膜脂过氧化和膜保护系统的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叶片相比,涂施Ca2+后,叶片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Vc含量下降明显减慢;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加快且幅度加大,而下降延迟;丙二醛(MDA)积累显著减少。Ca2+专一性螯合剂EGTA可削弱Ca2+的效应。CaM 拮抗剂氯丙嗪(CPZ)对叶片SOD活性和POD活性有抑制作用,推测Ca2+可能通过与CaM结合调节相关酶活性,从而减轻水分胁迫对膜的伤害。 
  • 洪勇 何永睿 陈善春 唐益雄 张进仁 贾士荣
    2000, 21(2): 37-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试管实生苗去芽创伤-农杆菌感染法,将人工合成的抗菌肽基因转入柑桔栽培品种,利用后期筛选和Perafilm包缠法,提高了转化效率。拟转化植株的叶圆片抗Kan能力分析结果表明,锦橙、新会橙和沙田袖的转化效率分别达到46.3%,39.5%和43.7%。根据对 Kan阳性植株的PCR分析,证明有抗菌肽基因出现。结果表明,这是一种简便、高效、重复性好的实用基因转化方法。 
  • 陆超忠 曾辉 陈作泉 许惠珊
    2000, 21(2): 42-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9个澳洲坚果品种在粤西、桂南2个试验区的平均单株产量均比在澳大利亚的低,在粤西沿海地区,成年树平均株产约是澳大利亚的 1/3的水平; 16 a树龄果园 5个品种前 7 a平均株产以keauhou(246)较好,其次为 Ikaika(333)、 Hinde(H2),而 Keaau(660)、 Kakea(508)较差; 11a树龄果园 6个品种前7 a平均株产量以 Kau(344)、Ikaika(333)较好,其次为 Own Choice,而Mauka(741)、Makai(800)、Kakea(508)较差。 2个品比试验初产期3 a统计, H2、Own Choice、333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246,508,344,800差异不显著,9个品种在南亚所的产品质量达到国外主产区的标准。 
  • 江梅 李枚秋 袁宏球
    2000, 21(2): 50-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荔枝果皮精油的超临界CO2萃取研究及精油成分分析的实验结果表明,荔枝果皮粉精油的最佳萃取条件为: 12 MPa,35℃, 1~1.5 h,当含水量为 6%时萃出率较高。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精油成分分析,鉴别出60多种成分。
  • 马艳 洪葵 李枚秋 赵江涛
    2000, 21(2): 58-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木薯渣粗蛋白及无机盐含量较低,与麸皮、米糠混合或同时添加无机氮源及无机盐,可作为发酵培养基合成植酸酶。高浓度的磷抑制植酸酶的合成。最佳发酵条件为:木薯渣为唯一碳原,添加 2% NH4NO3, 0.01% K2HPO4, 0.05% MgSO4·7H2O, 0.05% KCI, 0.01% FeS-O4· 7H2O, 0.9% SDS,培养基水分含量 60%~65%, 10g木薯渣/250 mL三角瓶,接种量为2mL菌悬液(2.8×10个孢子/mL),自然 pH值,培养温度 28~31℃,第8d达产酶高峰,高峰期产酶量为 6730 U/g干曲。 
  • 彭世清
    2000, 21(2): 65-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酚氧化酶是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铜结合酶,催化一元酚或多元酚氧化生成“黑色素”,是引起果蔬等农产品褐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已克隆的植物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分析,设计了一对简并引物,PCR扩增了甘薯多酚氧化酶保守区的c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含有591个核苷酸,编码197个氨基酸,与已发表的其它植物的多酚氧化酶保守区的cDNA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 曾会才 郑服丛 李锐 贺春萍
    2000, 21(2): 69-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7年10月和1998年9月在海南儋州市海南省种苗组培中心芦荟苗圃和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花圃发现芦荟疫病,感病芦荟叶片病斑初呈水渍状,暗绿色腐烂。从病组织上分离到10个疫霉分离菌。根据孢子囊形态、孢子囊梗脱落性、厚垣孢子有无、藏卵器形态、雄器着生方式、菌落形态,最低、最高生长温度,将其鉴定为烟草疫霉(寄生疫霉)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n Breda de Haan.(P.parasitica)。这10个分离苗中存在A1,A2和A1,A2三种交配型。
  • 陈杰忠 赵红业 叶自行
    2000, 21(2): 74-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3a生盆栽红芒6号为试材,研究水分胁迫对芒果成花的效应。发现水分胁迫能改变芒果植株梢尖内源激素的水平及激素间的平衡,使 GA减少,ABA和 CTK增加,CTK/GA及ABA/GA的比率提高,抑制营养生长,促进开花,成花率高达 75%;而对照(灌水)植株营养生长旺盛,萌发新梢,抽梢率37.5%,成花率仅6.25%。 
  • 冯荣扬 郭良珍
    2000, 21(2): 80-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粤西10个甘蔗生产品种甘蔗赤斑病的发病程度与产量损失率。结果表明:甘蔗品种间的发病程度和产量损失均有明显差异。增施氮肥后,甘蔗赤斑病严重度增加,但对产量的影响则因品种而异。在单株测定7个甘蔗生产品种的病害严重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中获知,用来衡量病害严重度的病级与产量损失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而建立了病级(x)与产量损失率(y)之间的回归方程。 
  • 2000, 21(2): 86-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