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1999年, 2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9-06-25
      

  • 全选
    |
  • 田维敏 吴继林 郝秉中
    1999, 20(2): 1-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成熟橡胶树种子的胚和外胚乳蛋白质含量约占干重的15%。游离氨酸含量约占干重的0.6% 。试验了11种提取液对成熟种子胚和外胚乳蛋白质提取的效果,结果表明,含2%SDS的Tris(41 mmol/L)一硼酸(40 mmol/L)缓冲液(PH8.6)能提取80%以上的蛋白质。根据SDS一PAGE的结果,这些蛋白质中有两组占优势的组分,笔者称之为组分I蛋白质(由36,34和32 kDa3种多肤组成)和组分n蛋白质(由20,19和18.5 kDa三种多肤组成),这两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种子的外肛乳和子叶中。在种子发过程中,这组蛋白质从无到有并大量积累,其进程与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外胚乳和子叶细胞中液泡蛋白质物质的不断形成基本上是同步的。当种子萌发时,两组蛋白质不断减少,同时外胚乳和子叶细胞液泡蛋白质物质也逐渐消失。因此,这两组蛋白质应当是橡胶树种子的主要贮藏蛋白质,并且可能是外胚乳和子叶细胞中液泡蛋白质物质的主要成分。讨论了橡胶树种子作为顽拗性种子的特点以及橡胶树种子贮藏蛋白质与其营养贮藏蛋白质之间的差 别。
  • 潘秋红 魏守兴 陈晓敏 蔡世英
    1999, 20(2): 11-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橡胶幼苗叶片为材料,研究不同温度、昼夜变化及不同发育期对光诱导的效应,结果表明:在10~40℃的温度递增变化中,随着温度的上升,叶片光诱导迅变发 生时间逐步提前,同时迅变持续时间相继缩短,与温度呈负相关。在昼夜24h内,叶片在白天有典型的光诱导现象发生,迅变阶段与缓变阶段十分明显,而在黑 夜,虽有光诱导现象发生,但观察不到明显的迅变阶段。处于不同发育期的叶片,光诱导效应不同,成熟叶片的稳态光合速率最大,光诱导时间最长,发生迅变 时间早,持续时间短。迅变阶段光合速率递增幅度最大
  • 单家林 余卓桐 肖倩珑 黄武仁
    1999, 20(2): 17-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橡胶树抗病与感病品种的叶片表皮细胞结构及其对病原菌侵染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具有组织抗病性的品系的叶片角质层较厚、生长快,叶片老化快, 原生质体积小,较易发生黄斑性坏死反应,具有明显的限制病菌侵染、产孢、扩展的作用
  • 白先权 黎瑜 莫业勇 黄雪梅 曾日中 杨少琼 潘衍庆
    1999, 20(2): 23-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南高种椰子的根、叶、椰水酯酶同工酶电泳结果表明,以叶作为材料分析椰子的同工酶谱较为适宜。叶样保存试验得出,椰子完整小叶于室温下(20一25℃ )保存4d对酩酶活性影响不大。不同地区海南高种椰子酩酶同工酶谱表明,Rf=0.56,Rf=0.78两条谱带是海南高种椰子的特征谱带,同一地区株间及不同地区之 间酯酶同工酶谱差异主要表现在Rf=0.65,Rf=0.67和Rf=0.74的有无。
  • 王家福 陈振光
    1999, 20(2): 27-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柑桔球形合子胚不同发育期的分离培养、不同基本培养基及附加物、蔗糖浓度等因素对柑桔合子胚离体培养影响的研,结果表明:授粉后50d是柑桔合子胚离体培养的最适时期;Whiet基本培养基比MS基本培养基更适于柑桔球形合子胚离体培养。适当增加培养基的渗透压和添加水解乳蛋白,特别是袖子胚乳 ,可提高幼胚的诱导率,有利于柑桔球形胚的发育。比较适宜的蔗糖浓度为10%一 15%,水解乳蛋白浓度为400mg/L
  • 陈立松 刘星辉
    1999, 20(2): 31-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适应山地栽培的抗早性较强的东刘1号和适应河边栽培的抗旱性较弱的陈紫1~2年生盆栽实生幼苗为材料,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荔枝叶片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荔枝叶片淀粉酶、转化酶和以L活性加强,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增加,淀粉和蔗糖含量降。抗旱性强的品种淀粉酶、转化酶和PAL活性增 强的幅度,以及淀粉和蔗糖含量下降的幅度均大于抗旱性弱的品种。
  • 茶正早 黎仕聪 林钊沐 窦志浩 温茂元
    1999, 20(2): 37-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南岛主要植按区的土坡肥力状况差异极大,其中大部分拉林分布在贫瘩的褐色砖红壤、燥红土和滨海砂土上,这些土壤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都不高。在热带 地区营造枝林后,林地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明显酸化。初步拟定了按树速生丰产的土壤肥力指标,供按树配方平衡施肥参考。
  • 林德光
    1999, 20(2): 44-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如何应用SAS过程解决格里芬双列杂交育种法1的配合力计算问题,主要须用到transpose过程、merge语句及统计代换z= Y土x,并以实例示明具体计算法。此法具有国际普遍适用的价值。
  • 李宏业 刘玉乐 梁承邺 范树国
    1999, 20(2): 53-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拟南芥花药特异表达启动子A6与核酸酶基因融合构建不育基因,与核酸酶Bamase特异抑制剂Barstar基因融合构建育性恢复基因,再分别与抗除草剂溴苯睛基因表达盒bxn串联,形成紧密连锁,分别构建植物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基因表达载体pwP一AN及pwp一AS,以抗澳苯睛基因作为转化和繁殖、制种过程的筛选标记。
  • 胡新文 郭建春 郑学勤
    1999, 20(2): 57-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Mabinlin 11B亚基N端与c端氨基酸序列设计两个简并引物。从马槟榔种子中提取总RNA。经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以此为模板进行多聚酶链式反应,产物为近200bp的DNA片段。经克隆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片段为Mabinlin IIB亚基cDNA的185bp
  • 潘俊松 刘志听 康由发 郑学勤
    1999, 20(2): 62-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PET一2ld构建齿兰环斑病毒(OSRV)外壳蛋白基因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0。经SDS一AC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含pEO的大肠杆菌正确表达了ORSV外壳蛋白基因。此表达产物为融合蛋白。用表达产物制备抗血清,并应用于间接酶联法检测OSRV,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 彭世清 徐碧玉 张玄兵 郑学勤
    1999, 20(2): 67-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分析7个变叶木品种间的遗传关系。用15个单引物共扩增出85个DNA片段,其中清晰可辨、重复的片段有64个,占总数的75.3 %。7个品种特有的RAPD标记被检测出,这些标记可作为区别不同品种的重要性状。
  • 王伟
    1999, 20(2): 71-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育性转变敏感期间的光周期、夜中断处理对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5)和原种农垦58叶片内淀粉积累的影响。淀粉含量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末期侧定。在短日照下,两品种叶片中淀粉含量均比长日照下高,且昼夜变化趋势一致。红光夜中断处理后,农垦585和农垦58叶片中的淀粉含量均降低,且降低的程度同。 叶片中碳水化合物代谢可能与农垦585花粉败育无关。红光夜中断效应可为随后的远红光所逆转,说明光敏色素参与调节水稻叶片中淀粉积累
  • 钟国强 郑文荣
    1999, 20(2): 75-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咖啡美洲叶斑病的历史、寄主、病害症状、病原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物学特性、病害流行规律和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