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1997年, 1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7-09-25
      

  • 全选
    |
  • 吴继林 谭海燕 田维敏 郝秉中
    1997, 18(2): 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脱落酸(0.2% ABA 和1% ABA羊毛脂)和赤霉素(0. 5% GA3和1% GA3羊毛脂)涂到树干树皮的刮皮伤口上,经过8d后用光学显微镜技术观察堵塞筛管的固定脐眼体在韧皮部中形成的位置,以确定有功能韧皮部的厚度。对于无叶期筛管破坏型的树种苦谏树,在生长季开始时期之后施用 ABA,能使有功能韧皮部大量减少,但在生长季开始时期施用,对韧皮部几乎没有作用;在生长季晚期施用GA3能减少有功能韧皮部的自然破坏,而在生长季开始时期施用能促进新韧皮部的形成;当ABA和GA3同时或交替施用时只表现出ABA的作用。对于无叶期筛管保持型树种巴西橡胶树, 施用 A B A 能使有功能韧皮部厚度减少,但减少的数量比苦
    楠树少得多,并且在不同时期施用的效果变化不大;施用G A 3的作用与苦楠树相似。此外还在喜树,等3 种无叶期筛管破坏型树木和印度紫檀等3种无叶期筛管保持型树木上试验了A B A的作用,结果分别与在苦谏树和巴西橡胶树上的实验相似。根据这些结果,认为A B A和G A 3可能参与热带落叶树木韧皮部季节发育的控制 ,但不是决定两种类型落叶树木无叶期韧皮部结构差异的主要因子。
  • 张少若 梁继兴 杜海群 林电
    1997, 18(2): 1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海南岛6种类型土壤不同施磷量的室内干湿培养和应用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水溶性磷肥在热带土壤中的转化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施磷处理经室内干湿培养8a,磷在土壤中的转化速率低于盆栽作物条件,特别是土壤0一p在培养前后变化很微。其中土壤有效 P 以年均4.5%的幅度下降,Al一p和Fe一p分别以年均2.1%和1.7%的幅度下降,而Ca一p和0一p则分别以年均1.2%和0.2%的幅度增长。土壤有效磷的变化趋势与Al一p、Fe一p相一致,而与ca一p和0一p相反,说明磷肥在土壤中转化形成的Al一p和Fe一p为活性态P,是热带土壤有效磷的主要形态
  • 曾宪松 张树珍 张银东 郑学勤 陈惠吟 刘北洋 郑楷
    1997, 18(2): 15-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结果表明,用0.5%的秋水仙素处理橡胶树二倍体花药体细胞愈伤组织(浸泡或滴溃)dl可有效地从多倍性的细胞再分化成多倍性胚状体并再生植株。所诱导培育获得的多倍胚状体及植株,通过细胞学鉴定表明具有多倍体表型特征的,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一72,未见嵌合现象,对照的2n= 36
  • 董建华 杨华庚 王秉忠
    1997, 18(2): 21-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果表明,橡胶种子各部位的抗氰呼吸速率不同,种子在发育、贮藏和萌发进程中抗氰呼吸的速率也不相同。总之,活力高的种子以及种子及苗的活跃生长部位或组织抗氰呼吸所占比率较高。
  • 杨和鼎 颜书连 颜速亮 陈良秋 叶秀谊
    1997, 18(2): 28-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l) 海南岛低海拔小粒种咖啡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一级分枝的结果百分率和果节数极显著和显著高于二、三级分枝。在研究的4个品种中,一级分枝的干豆产量分别为二、三级分枝的1.6一 5 .6 倍,达到极显著和显著的水平,是植株主要的结果枝条。(2) 一级分枝的高产与其果节数量密切相关,它是经济产量构成因素中的决定因素。因此低海拔小粒种咖啡可考虑采用多干整形,以提高其一级分枝的数量,增加植株的果节数,从而达到高产。(3)由于二、三级分枝的结果百分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一级分枝,过量二、三级分枝的存在影响了植株的一级分枝的生长,应成为修剪的主要枝条。
  • 董建华 王秉忠
    1997, 18(2): 33-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29.5℃士0.5℃条件下的处理结果相比,在40℃、45℃、50℃条件下高温处理5h,咖啡叶和根的蛋白质含量与呼吸速率均下降;游离氨基酸总量和脯氨酸含量 上升;相对透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蒸腾速率加强且叶干重比率增加;29.5℃士0.5 ℃ 时光合速率为127.24 umol O2.dm一2.h一1,到50℃时下降为0
  • 古瑞琼
    1997, 18(2): 39-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胡椒根部分离到的腐皮镰刀菌和尖抱镰刀菌,人工接种结果,可以侵染离体的胡椒白色嫩须根和气生根;也能侵染盆栽椒苗近地表的黑色表层组织、外表呈黑色的须根、浅黄色的根系表层及原气生根
  • 郑平 刘荣维 刘擎顾 渝青 伍继成 王韬 J.S.Hu 徐明全
    1997, 18(2): 43-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组织涂抹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对本单位近年引入的部分优良洋兰品种进行2种主要病毒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蝴蝶兰和文心兰极易感染cymv病毒,带毒品种分别占被测品种的45.5%和57.1%;石解兰对这2种病毒具有较强的抗性,大花蕙兰较易感染ORSv病毒。
  • 邓晓东 刘志昕 潘俊松 郑学勤
    1997, 18(2): 48-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克隆的芜著花叶病毒(Turnip mosaie virus TuMv)外壳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PGT3为模板,用PcR的方法合成了长度为0.87kb的地高辛标记的双链DNA探针。 用其进行了十字花科蔬菜病毒检测研究。在斑点杂交中,探针检测TuMv RNA的灵敏度为250pg,相当于sng的病毒,比DI一ELISA检测TuMv的灵敏度高6倍。
  • 张昭其 庞学群 季作梁 李雪萍
    1997, 18(2): 53-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淮枝”荔枝果实为材料,研究荔枝在室温下的果皮褐变及其某些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前期果皮褐变主要是由于果皮的迅速失水.导致果皮pH值的提高 ,从而引起花色素昔的褪色或变色,使得果皮迅速变褐,适当的保湿包装可延缓这一过程,人为地降低果皮的pH值可使已褐变的果皮全部或部分地恢复红色。后期严重褐变主要是由于酚类物质的酶促或非酶促反应形成的黑色物质的累积,人为地降低果皮的pH值不能使其恢复红色。
  • 陈志宏 张茹莲 陈红梅
    1997, 18(2): 59-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了不同保贮条件下荔枝褐变相关生理指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透性和呼吸强度的变化。同时,也测定了保贮期相应的营养成分: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水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糖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乙烯吸收剂+ SSC(l% NaCI + 2% NaZSO3+5 %柠檬酸的溶液)浸果贮藏 ,糯米核品种荔枝在常温条件下,可延长贮藏7~10d,保持色香味不变
  • 苏明华 刘志成 庄伊美
    1997, 18(2): 66-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水涨龙眼花芽分化期间结果母枝内源激素iPAs、GAs、ABA及IA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生理分化期花芽内源激素含量:ABA>iP As>IAA>GAs;形态分化期:ABA>IAA>iPAS>GAs。生理分化期及形态分化期叶芽内源激素含量均为:ABA>iPAs>GAs>IAA。生理分化期:与叶芽相比,花芽的iPAs、 GAs和IAA含量高,ABA含量低。形态分化期:与叶芽相比,花芽的ABA和IAA含量高,iPAs含量低;GAs含量,花芽和叶芽未明显差异。结果母枝在生理分化期的iPA s含量高,且与其它3种激素含量的比例大;GAs含量高,而与iPAs比例小;以及高含量IAA和低含量ABA,有利于促进叶芽向花芽的生理转化。iPAs/GAs比例对龙眼 花芽生理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 何平 张春红 刘仲健 杜伟肾 陈伟元 黄自然
    1997, 18(2): 72-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柑桔黄龙病病原类细菌建立免疫血清LoEL(BIA法诊断的基础上,利用人工培养柑桔黄龙病病原BLO制备单克隆抗体,能有效提高诊断黄龙病的准确性及灵敏度。利用人工培养的柑桔黄龙病病原BLO免疫的Biabc小鼠脾细胞与sPZ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ELISA间接法筛选阳性抗体,经有限稀释法克隆,筛选出2株可持续分泌抗柑桔黄龙病BLO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2Fl1、IE10,该2杂交瘤细胞腹水抗体效价以间接ELISA法检测滴度均超过1.7x105。对柑桔黄龙病的病株、健株检测,其结果显示带病植株显阳性,健株显阴性;将腹水McAb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0)进行标记(McAb一HRP),制成酶标抗体,用酶标定位法检测柑桔病株,病症明显或不明显的均呈阳性反应,健株则显阴性反应。
  • 徐平东 李梅 林奇英 谢联辉
    1997, 18(2): 77-84.
    鉴定结果表 明, 引起 福建 南部地区 杂交种西番莲死顶的病原病毒为黄瓜花叶病毒的一个分离物。该分离物能通过摩擦接种侵染供试13科63种(或品种)植 物中的11科54种(或品种);能够由桃蚜以非持久方式传播;失毒温度为50℃一55℃,稀释终点为10一3一10一4,体外存活期为2一 3d。提纯病毒粒体球状,直径为24一26nm。外壳蛋白亚基由条多肤链组成,分子量约为27kD。从受侵染植物组织中提取dsRNA,电泳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PEZ的核酸由5个组份组成,即含有 卫星RNA。用该分离物提纯物制备的抗血清,经琼脂双扩散测定效价为1:256。该分离物与CMV抗血清具密切的血清学关系,而与西番莲木质化病毒、紫果西番莲花叶病毒(GMV)、西番莲黄花叶病毒(PFYMv)及烟草花叶毒病(TMv)等4种病毒的抗血清无血清学关系。
  • 郑成木 陈辉 黄东益
    1997, 18(2): 85-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12个山栏稻原始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品质特征及抗旱生理特性,并与水稻不同类型的对照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旱地栽培条件下,山栏稻的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及单株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水稻。但同时也表现高秆、穗颈过长、叶片大且披垂等不良性状。在品质方面,山栏稻糙米粗蛋白含量 、17种氨基酸含量及2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水稻对照。山栏稻种子在高渗溶液中的发芽率、离体叶片保水率、质膜稳定性和分典秆长整齐度均显著大于对照水稻品种,表明山栏稻具有很强的抗旱性。
  • 王宗华 郑学勤 谢联辉 张学博 陈守才 黄俊生
    1997, 18(2): 92-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氯化卞法微量提取稻瘟病菌7个生理小种和马唐瘟病菌基因组DNA,用60个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其中21个引物有特异性扩增条带,每一引物一菌系组合扩增到 3~19条,平均10.3条;其中有多态性条带为1一12条,平均6.1条,多态性为61.1%。说明稻瘟病菌群体有丰富的RAPD多态性。引物等扩增的条带多,多态性丰富, 而且可以有效地区分稻瘟病菌小种间的差异。几乎所有21个引物都能区别稻瘟病菌与马唐瘟病菌间的差异,而且有些引物等所扩增的产物表现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间条带少,多态性差,而马唐瘟的条带多。说明两者在遗传上存在较大差异
  • 郝秉中 谭海燕 田维敏 吴继林 吴云昆
    1997, 18(2): 98-1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热带落叶季雨林树种白格旱季休眠的特点。白格对旱季适应的主要策略是脱掉易于损失水分的大型复叶和小枝,留下具有明显抗旱结构特征的大分枝和树干。大枝和树干具有很厚的树皮,其中含有大量充满水分的薄壁组织细胞和发育良好的木栓层。由一纵列发育程度不同的芽组成的休眠腋芽,被叶柄基部和茎的突起紧紧包裹。与温带落叶树木不同,白格和其它研究过的热带落叶树木休眠期韧皮部细胞结构与生长期比较改变较小,表明热带树木在休眠期虽然暂时停止生长,但却处于能够随时恢复活跃的代谢和生长状态。笔者认为这是对热带环境条件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