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1995年, 1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5-03-25
      

  • 全选
    |
  • 林位夫 黄守峰
    1995, 16(1): 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 究结果表明以Heveanitida Mart.var.toxieo dendroides为树冠,用巴西橡胶优良无性系RRMI600、PR107和GTI作树干的矮型橡胶三合树,具有茎干粗壮、树冠低矮、枝条柔软、四季常青等特殊性状。三合树的树围生长与对照相当,但树高仅为对照巴西橡胶树的 65%。3年试割和正式开割3个月的产胶情况表明,三合树株产低于对照,但有相当的产胶能力。这种三合树是迄今所获得的具有良好抗风性状并可能具有生产价值的矮型橡胶树. 

  • 邱德勃 谢石文 孔维明
    1995, 16(1): 10-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橡胶树成熟胚囊的超微结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卵细 胞具明显的极性.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大部分分布在最近合点端.珠孔端的2/3为大型液泡所占据。细胞壁不完全,其合点端没有细胞壁,助细胞和中央细胞在这一区域也没有细胞壁;因此,卵细 胞与中央细胞,卵细胞与助细胞,或助细胞与中央细胞之间.只有质膜作为分界。细胞器的大部分分布在细胞核周围细胞质中,其中质体,线粒体和核糖体的含量较多,但内质网不发达,高尔 基体数量十分稀少,且质体发育程度低,只有少量片层。上述结构表明卵细胞的代谢作用是不活跃的。(2)助细胞的珠孔端壁发育形成明显的丝状器。细胞器十分丰富,内质网发达,且大部分 的细胞器较集中的分布在靠近珠孔端的细胞质中.表明助细胞具有活跃的分泌功能。(3)中央细 胞由于具大型的液泡,细胞质被挤压到细胞的四周,形成一薄层;两个极核位于靠近卵器的部位,以后它们将相互发生融合;细胞器比较丰富,同时含有较多量的淀粉粒和油滴;内质网,特别是 位于与卵器靠近的边界区域中的切面上呈一些长形的,平行排列的成对膜层结构。由于共同无壁 区域的存在,中央细胞和卵器在功能上有密切联系。(4)反足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壁完整,它轻度 增厚形成与传递细胞类似的结节状结构;细胞核单个,位于细胞的近中央位置;细胞质的电子密 度较大,细胞器丰富,内质网很发达,呈规则密集排列。和助细胞相似,中央细胞和反足细胞的 代谢作用比较活跃。
  • 杨少琼 莫业勇 范恩伟
    1995, 16(1): 17-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受1991年7一8月两次强台风袭击表观上无严重受害症状(一级风害)而照常采胶的70株第5一6割龄的PR107胶树进行了生理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风力胁迫后,无论表观排胶相对正常与否的胶树,其产量和排胶状态、胶乳性状, 乳管代谢强度和抗氧化等生理状况均比受害前年度同期的水平差。本例风害树的排胶 线不连续并变窄,冬休和停割效果不明显,其严重度与排胶初速度、乳管堵塞指数、胶乳干胶含量、硫醇和无机磷含量显著相关,这与典型死皮树的生理状况相似。风害次年树干出现裂口证明风力胁迫使一部分产胶机构受到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当胶树受台风较轻危害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 杨少琼 莫业勇 范思伟
    1995, 16(1): 29-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s/2 d/1+3%乙稀利割胶诱导初产期(3割龄)的PR107胶树,割面发生干涸。经3次乙烯利刺激,在单株共净施2—氯乙基麟酸180mg,割胶第36割次时,其割面干涸达73% ,且死皮发生部位均开始于割线的两端。与对照比较,处理树的排胶初速度,胶乳的干胶含量和总酸性磷酸酶活性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胶乳无机磷含量则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没有观察到割面干涸发生后胶乳的胞液清除剂抗坏血酸含量减少;硫醇含量降低的时间也比较滞后。胶乳总酚水平和过氧 化物酶活性提高,后者尤甚。胶乳脯氨酸水平有随胶乳排岀的水分流失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没有观察到死皮发生后有脯氨酸积累的现象。初步认为本例割面干涸可能是由于胶树生理上的极度疲劳所致。
  • 周倩苹 潘秋红 黄绵 蔡世英
    1995, 16(1): 38-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品系93一141的橡胶叶片为材料, 应用影响膜脂稳定因素为指标,检测、研究和比较离体受冷(0 ℃) 叶片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的效应,以及经抗坏血酸(V c)预处理叶片,对不同相对湿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饱和相对湿度条件下受冷叶片代谢发生急剧变化,且变化幅度大,而饱和相对湿度条件下受冷叶片,代谢变化较为平稳,且变化幅度小;与对照相比,经Vc预处理叶片,在相同低温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都有不同程度缓解冷害的效应,尤其在不饱和相对湿度条件下  Vc预处理叶片抗冷效应更佳。
  • 莫晓 邓小江 凌绪柏
    1995, 16(1): 44-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作为生化指标。对咖啡的中、小粒种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① 中、小粒种咖啡在不同的发育时期酶谱不同 。以成熟叶片进行同工酶分析较好。②中、小粒种不同品系或品种之间酶谱各异。③中粒种二倍体与自然四倍体酶谱不同。④中粒种具有慢区和中区 酶带 ,而小粒种只有慢区酶带。
  • 张少若 梁继兴 林电
    1995, 16(1): 48-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西沙群岛9个主要岛屿、12个剖面的52个土壤样品的分析研究,发现西沙群岛土壤磷的含量有从海岸向内陆递增的趋向;土壤全磷量中无机P占优势,而 有机P的含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土壤无机P形态以磷酸钙盐(Ca一P,以下全)占绝对优势(占98写以上),其他铁、铝磷酸盐〔Fe(AL)一P二和闭蓄 态磷(O一P)含量很微,因而磷的有效性很高,构溶P占无机P总量的30%左右;西沙群岛的磷质石灰土 一 “海鸟磷矿”属于中品位磷矿,具有直接作为磷肥使用的价值。
  • 陈开明
    1995, 16(1): 55-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多效哇对龙眼东璧品种的夏梢、秋梢幼茎进行不同浓度(500一3000ug/ml)喷洒,结果表明:1.枝梢节间长度缩短,仅为对照的1/2 一1/5,且随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其效果更显著;2.低浓度多效唑喷洒可增大叶面积,高浓度喷洒则相反。各处理叶片厚度均显著增加; 3.处理后的第10天和第40天测定其叶绿素含量 比对照分别提高38.04%和30.19%,且光合速率加快,1000ug/ml处理的为对照的1.7倍,这些都为龙眼高产优质创造了良好的生理基础 。
  • 李金雨 黄维南
    1995, 16(1): 60-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用氯化钙溶液对甜杨桃果实进行真空浸渗处理,结果表明:1.低浓度Ca处理(0.025mol/L Ca1C2)抑制杨桃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效果不明显;2.高浓度 Ca处理(0.15mol/L和0.20mol/L Ca1C2)能显著刺激杨桃果实采后生理生化的变化;3.适当浓度的Ca处理(0.05mol/L和0.10mol/L CaCI2)能显著抑制杨桃果实采后呼吸、乙烯释放,减少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淀粉、有机酸、维生素C含量的损耗,提高贮后好果率、降低失重率
  • 文衍堂 黄智辉
    1995, 16(1): 65-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杨桃(Averhoacarambola L.)细菌性褐斑病发病初,小叶出现水渍状小斑点,斑点疹状隆起,随后斑点稍扩大,中央灰白色,边缘不规则,隆起,深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数个斑点可汇成斑块,严重时小叶变黄,脱落。通过对病原菌的细菌学性状、致病性、寄主范围以及血清学反应测定,证实杨桃细菌性褐斑病是新病害 ,病原菌被鉴定为丁香假单胞菌杨桃致病型(Pseudomonassy Tingaepv.averrhoipv.nov.)。分离物Ael作为模式菌株保存。
  • 黄朝豪 李增平 谢昌平 马遥燕
    1995, 16(1): 70-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鉴定结果表明,海南香蕉花叶病的病原病毒为黄瓜花叶病毒(CMv)。该病毒可通过莴苣指管蚜、玉米蚜和豆蚜传播。首次发现假败酱、白落葵、鸡蛋果三种植物是人工接种的新寄主。该病毒可制备抗血清,效价达1:1 28。抗血清与提纯病毒进行琼脂双扩散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特异沉淀带。制备的抗血清可用于检 测香蕉种苗及繁殖材料的带毒情况。
  • 肖倩药 余卓桐 郑建华 符瑞益 陈永强
    1995, 16(1): 77-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芒果病害有25种,病原物31种。包括真菌病害23种,细菌病害1种,藻类病害l种。其中危害性较大的有炭疽病、白粉病、流胶病、幼苗立枯病、蒂腐病等 10种。有8种病原物为国内首次报道;有1种病原物为国际首次报道。
  • 罗永明 金启安
    1995, 16(1): 84-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记录了海南岛油梨树害虫43种,并对重要种类角盲蝽、樟脊网蝽、红带蓟马、中喙丽金龟及梨豹蠹蛾的形态、为害特性及生物学作了记述 
  • 林延谋 符悦冠 杨光融 张俊宏
    1995, 16(1): 94-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东方真叶螨在20℃、25℃、30℃、35℃,RH75%一95条件下,以橡胶叶片为食料的发育与繁殖情况,分析了温度对东方真叶螨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全世代的发育历期及成螨寿命与温度的关系分别为:1y卵-y幼一 0.01llt一0.1283l0.0239t一0.1881、y曲若=18,1255一1.1837t十0. O209t2(R=0.9987“y 后若=19.4285一1.2359t十0.OZ15t(R一0.9973) y全世代=1 084625一6.1425t+0.0969t“(R=0.9994)y寿命=42.951一1.0494t.在上述温度中,世代平均历期分别为24.39士82天,15.41士。61天 n.45士1.2天和12·16士0.82天,以30℃为最短,雌靖平均产卵量分别为21.24士10.4粒,26.2士n.07粒 ,24.09士7.91粒,21.42士10.6粒。25 ℃时产卵量最多。25一30℃为东方真叶螨发育与繁殖的最适温度。根据有效积温推算,东方真叶螨在海南岛年可发生21 一22代。
  • 孙英华 梁静思 黄俊生 符少萍 胡新文 郑学勤
    1995, 16(1): 99-1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甘蔗渣做诱导剂比较研究T大型腐生真菌(Pleurotus Sojor一caju)同木霉菌(Triehoder-maVirde)纤维素酶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 1.大型腐生真菌产菌开始时间不如木霉菌早。产酶高峰也比木霉菌来得晚,但产酶时间长; 2.在加有l%浓度四硼酸钠的碱性培养基上,不论木霉菌还是大型腐生真菌,其纤维素酶活力均最高; 3.不同类型的碳源对大型腐生真菌的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但低浓度的盐,特别是醋酸钠盐可大大提高纤维素酶水解CMC的能力。
  • 周兆德 周建南
    1995, 16(1): 104-1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橡胶为例,选取了与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关系密切的年均温度、极端温度、年降水量和台风影响次数作为环境指标,采用概率论中的贝叶斯准则计算 了在实现一组环境因子下,其产量不同等级状态出现的条件概率。即后验概率,以此作为研究热带作物生态适应性的量度。结果表明,效果良好,与实际较为吻 合,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多因子综合评价方法。
  • 邱建德 唐燕环 朱稳
    1995, 16(1): 111-1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快速原型法和生命周期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和建立了《海南省农业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这是海南省第一个综合性的大型农业数据库。它录入了1952一1 993年间海南省19个县(市)、92个农场的自然环境、土地资源、气候资源、人力资源、水力资源、生物资源以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产值、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农业灾害及其治理等方面的大量数据,共30。多个库,1300多项指标,近60万有效数据。对本系统采取如下措施:严格审理指标体系,减少冗 余;用下拉式菜单代替一般的树型结构菜单;巧妙使用宏替换实现数组的功能,大大简化了程序;用FOXPCOMP。EXE编译了所有的。PRG文件和FMT文件,以及编制过程文件,大大提高运行速度;用2131或213K支持本系统,使之既能充分发挥Z13L方便灵活的打印功能和强有力的绘图功能的优点,又能克服213H的菜单底色有黑色条纹的缺点,并可解决大字封面设计的存储及调用问题;还对本系统实行三级加密,自动查病毒;使本系统逐步优化,成为一个速度快、准确、用户界面友好、安全可靠、有生命力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