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EndNote)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导航切换
热带作物学报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文献计量学指标
获基金资助情况
编委会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收费说明
期刊在线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引用排行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工作流程
审稿流程
编校流程
期刊订阅
期刊声明
道德声明
版权与许可
出版伦理规范
开放获取(OA)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1994年, 15卷, 第S1期
刊出日期:1994-12-25
全选
|
Select
橡胶转移酶活性与橡胶树产胶能力关系的研究
陈守才 邵寒霜 胡东琼 郑学勤
1994, 15(S1): 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确定了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橡胶转移酶(Rubber,Transferase)是处于橡胶粒子上的膜蛋白而不是处于乳精中的水溶性蛋白。对橡胶树热研4号、PR107和热研35号开割后的植株的橡胶转移酶于不同温度下测定其活性,发现在4—50℃范围内,酶于25℃时表现出较高的活性,且在任何温度下,酶活性与各品系的橡胶产量呈正相关。对橡胶树热研7—33—97、RRIM600、海垦1号、PB86和天任3145一年生幼苗的转移酶活性测定结果也表明,酶活性与各品系的产胶量也呈显著的正相关。这些事实说明,橡胶转移酶是橡胶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因此,克隆、转化橡胶转移酶基因以期创造高产抗逆橡胶树新品系就存在可能性。橡胶转移酶有可能成为早期预测的可靠指标而用于橡胶树的选育种工作。
Select
橡胶树抗白粉病基因连锁RAPD标记OPV—10390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陈守才 邵寒霜 胡东琼 郑学勤
1994, 15(S1): 7-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橡胶树抗白粉病基因连锁RAPD标记OPV—10390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经计算机DNAsis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不全是编码序列,也没发现结构基因5′侧翼区和3′侧翼区的保守序列,但有近于外显子和内含子的结构。
Select
无刺番麻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种苗的研究
王泽云 林盛
1994, 15(S1): 13-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现无刺番麻快速繁殖有两条途径:其一是芽长芽途径,即以吸芽的切块为起始材料,用MS+BA3—5mg/L培养基,使腋芽和顶芽萌动生长,再用MS+BA7mg/L+蔗糖7%培养基继代培养,使芽不断增殖。培养35天,繁殖系数达4.8。其二是胚胎发生途径,即以胚苗的叶片为起始材料,用MS+2,4-D6mg/L+NAAlmg/L+BA4mg/L+蔗搪7%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然后在MS+NAA0.1-0.2mg/L+BAl-2mg/L+活性炭0.1%+蔗糖5%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胚状体的大量产生和萌发成苗。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无刺番麻,具有快速、高效、实用特点。
Select
香蕉花叶心腐病的血清学诊断及检测方法的建立
刘志昕 潘俊松 郑学勤
1994, 15(S1): 19-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葡萄球菌A蛋白、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A蛋白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专化性抗血清组合成SPA—ELISA,建立了香蕉花叶心腐病病原CMV的血清学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快速、特异性强。实验结果表明,A蛋白包被浓度可在10—0.1μg/mL范围内选择,本实验用1μg/mISPA包被酶联板,用1:1001稀释度的抗血清直接作第一抗体,用1:1000相同的抗血清作第二抗体,所用酶标A蛋白的工作浓度为1:100。用该方法可检测到低于78ng/mL的提纯病毒,香蕉病株汁液稀释到3125倍仍呈阳性反应。对田间表现各种症状的病株从叶片、中脉、假茎不同部位诊样取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区分由CMV引起的香蕉花叶心腐病和束顶病以及健康植株。
Select
CMV香蕉分离物抗血清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刘志昕 潘俊松 郑学勤
1994, 15(S1): 27-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从海南的香蕉花叶心腐病病株中获得的黄瓜花叶病毒(CMV)分离物作毒源,利用烟草进行肉毒繁殖,并通过PEG、差速离心获得了较高纯度的提纯病毒,用其对家兔间隔多次注射方法进行免疫,成功地制备出大量抗血清。琼脂免疫双扩散和间接ELISA方法测抗血清效价分别达1/128和10-6。实验结果表明,该血清和CMV有特异件,在CMV不同分离物间的反应没有明显差别。该血清被用于香蕉花叶心腐病的血清学检测研究,在SPA—ELISA实验中用做第一、第二专化抗血清的适宜工作浓度分别为10-4和10-3,在此条件下检测提纯病毒的灵敏度可达到2.4ng/mL,并通过实验方法证明香蕉汁液中近乎相同含量的病毒可被检测出来。本文还利用血清学方法对田间香蕉病株中病毒的分布,试管苗繁殖过程中病毒的传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Select
香蕉束顶病毒提纯研究初报
刘志昕 郑学勤 相宁 张成良
1994, 15(S1): 37-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液氮冷冻粉碎病组织,经匀浆后进行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从海南采集的感染束顶病的香蕉病株中提纯到一种直径18nm的类似球形病毒的粒体,这种粒体可被澳大利亚BBTV抗体在免疫电镜中捕获。经硫酸铯平衡梯度离心后的提纯液具有典型的紫外吸收峰,最高吸收在258nm波长处,最低吸收在240nm波长处,A260/A280值为1.42,提纯病毒产量每公斤组织少于0.5mg。
Select
侵染兰花的齿兰环斑病毒的分离、鉴定及检测研究
刘志昕 潘俊松 郑学勤
1994, 15(S1): 41-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叶片表现褪绿、褐色坏死斑的卡特兰病株中获得一个病毒分离物,利用番杏进行多次单斑分离纯化,并用其做繁殖寄主,来用PEG沉淀和差速离心等方法获得提纯病毒。该病毒分离物提纯液具有典型的核蛋白紫外吸收特征,电镇观察病毒粒体呈直杆状,可被齿兰环斑病毒抗血清特异装饰,琼脂免疫双扩散和ELISA实验表明,读分离物和ORSV血清学关系密切,和TMV有部分同源关系,SDS—PAGE表明病毒外壳蛋白由一种分子量为17.3KD亚基构成,琼脂糖电泳显示单—RNA组份。根据鉴别寄主症状、位体形态组成等理化特征,以及血清学特性,鉴定该分离物属于烟草花叶病毒组,和齿兰环斑病毒已报导的一些分离物比较接近。用纯化病毒免疫家兔,成功地制备出特异性抗血清,并用SPA—ELISA方法对一些兰花病株进行了检测研究。
Select
番木瓜环斑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及抗菌肽D基因双抗表达载体的构建
张锡炎 郑学勤 伍世平 王君健 梁小友
1994, 15(S1): 49-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分别被克隆到Co24质粒和BS质粒上的番木瓜环斑病毒外壳蛋白(PRSV—CP)基因和柞蚕抗菌肚D(CecropinD)基因为材料,构建了单抗表达载体FK3和PCo25,进一步构建了双抗植物表达载体pKPT。这为开展单抗和多抗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途径。
Select
柞蚕抗菌肽D基因转化广藿香的研究
张家明 郑学勤 孙雪飘
1994, 15(S1): 55-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果表明,柞蚕抗菌肽D(Cecropin-D)对广藿香青枯病的病原细菌PseudomonasSolanacerum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Cecropin-D基因导入广蕾香细胞,获得5株转基因植株,并繁殖成无性系。5个无性系在与病原菌共培养时都表现出一定的抗性。
Select
双价抗菌肽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张银东 金小平 曾宪松 彭存智 郑学勤
1994, 15(S1): 61-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人工合成的抗菌肽D基因和抗菌肽B基因克隆到同一植物表达载体pBⅠ121,且各自具有其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先将抗菌肽D基因及其启动子和终止子克隆到pB121HindⅢ位点获得pECVⅠ重组子。然后将抗菌肽B基因克隆到pECVⅠ的BamHⅠ位点,经Agarosegel检测和酶切鉴定获得具有抗菌肽D,抗菌肽B基因的双价基因表达载体pECVⅡ。
Select
基因直接转化植物小孢子方法的探讨
刘山鸣 赖康 郑学勤 刘公社
1994, 15(S1): 67-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带有gus报告基因的质粒DNA用电激法转入小白菜的小孢子中,培养两天后,检测gus基因的表达,观察到X—Glue反应。
Select
西红柿叶片SOD基因分离克隆和测序的研究
王宇光 郭建春 郑学勤
1994, 15(S1): 71-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以西红柿叶片为材料,快速扩增并克隆了Superoxidedism-utase(简称SOD)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该基因全长465bp,共编码152个氨基酸,与国外已报道基因具有98%以上的同源性。
Select
马铃薯体细胞融合及杂交技术的研究
李继红 刘山鸣 郑学勤 戴朝曦
1994, 15(S1): 75-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研究,比较TPEG化学融合3种方法的融合效率及对细胞的毒害程度,发现在轻微摇动的情况下,于原生质体悬浮滴上逐渐加入PEG的方法效果最好。电融合试验结果表明:1.电融合以其高效、无毒害及简便易行等特点优于化学融合;2.应用国产的仅能输出尖波的电融合仪(DR—1型),利用渡金平行多电极(电极间距0,2mm,30个齿为一组交叉排列,总面积为18×18mm2),用1.1MHz,120—157峰-峰电压场强(Vpp/cm)的交变电场处理25~50秒,用1.25~1.50KV/cm的直流高压脉冲电击630μs左右,对大多数基因型可获得40%—80%的融合率和20%以上的细胞分裂率;3.在电融合液中加入高浓度的Ca2+对融合有明显抑制作用;4.融合效果与两亲本亲缘关系的远近有关。
Select
亚马逊野生橡胶种质和栽培品种的酯酶同工酶分析初报
林盛 吴惠兰 覃伟权 陈守才 黎耀平 胡东琼
1994, 15(S1): 83-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来自RO、AC、MT的野生橡胶种质和栽培品种的酯酶同工酶谱带有17条,第9条带为共同带,第1,2,4条带为基本酶带。不同地区的野生种质和栽培品种的酶谱相关,均达到极显著。同时具有第1,2,4,9条带的酶谱类型占类型总数的67%。故认为野生种质和栽培品种起源相同,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这个祖先酯酶谱可能均具有1,2,4,9四条带。来自AC和MT的种质变异类型比较丰富,是选育种的理想材料
Select
亚马逊野生橡胶种质资源的抗寒性鉴定(I)
林盛 黎耀平 吴惠兰 胡东琼
1994, 15(S1): 89-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1986~1993年期间以人工气候箱(PGV—36)模拟辐射寒害方法,对5169份亚马逊野生橡胶种质资源进行抗寒性鉴定。从中筛选出50份种质,其抗寒力比我国目前最抗寒的无性系93—114还强。其中241号和168号种质兼具抗辐射和平流两类寒害类型的能力;能耐最低温-2℃、15小时处理的种质10份,具有多个优良性状的抗寒种质14份。大田寒害调查的结果与模拟辐射寒害处理的基本一致。以上抗寒种质资源的发现,将大大丰富我国橡胶基因资源,并为抗寒育种和生物技术试验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