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1989年, 1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9-09-25
      

  • 全选
    |
  • 董建华 孙明增
    1989, 10(2): 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外施一定浓度的乙烯利会促进豫胶叶片外观变黄衰老,叶内部发生水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以及细胞透性、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等生理生化反应。用乙烯利加等浓度的L—半胱氨酸(或抗坏血酸或吲哚乙酸)处理,则会减轻上述变化和反应。 L—半胱氨酸等三种药剂对外施乙烯促进叶片的衰老,特别是连体叶片的衰老只能起延缓作用而未能完全拮抗。 L—半胱氨酸延缓外施乙烯;促进橡胶叶片衰老的效应,大于抗坏血酸和吲哚乙酸。 
  • 范思伟 莫业勇 范源洪 黄国弟 周南华 杨少琼
    1989, 10(2): 9-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胶乳的总固形物、干胶、总还原糖、硫醇和抗坏血酸的含量及胶乳的pH、乳管的堵塞指数、黄色体的破裂指数和排胶初速率等9个生理参数来考察稀土对巴西橡胶产胶量的影响。试验表明稀土不具有显著地提高胶树产胶量的生理基础。本文也讨论了稀土在防治橡胶树死皮中的作用。 
  • 王泽云 吴胡蝶 陈雄庭
    1989, 10(2): 17-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花药体细胞植株,集芽接树和实生树的优点于一体,是一种幼态自根无性系,表现出许多优良性状: 1.生长快。比母体芽接树快9—20%,大致可提早一年开割投产。 2.产量高。海垦1和海垦2花药体细胞植株头两割年平均单株产量分别为母体无性系的131%和143%。 3.发育阶段从老态回复到幼态。表现在:和实生苗一样有一条粗壮的主根及一轮侧根;茎干圆锥度大,酷似实生树;取1.5年生植株的芽片芽接,抽生的嫩枝与砧木夹角小。这和老态型(抽生嫩枝与砧木夹角大)有明显差别,植株性状整齐一致;抗逆性强,经济寿命长,可排除砧木对接穗的不良影响。因此花药体细胞植株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一代种植材料。 
  • 周钟毓 詹赛荣 陈传琴 郭祁源, 刘晋兴
    1989, 10(2): 25-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气孔密度与橡胶树矮生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矮生品系气孔密度比正常生长品系小25%左右;矮生品系气孔的长度比正常生长品系的长7.3%,宽度大3.3%。为此,可以正常品系为对照,凭一年的观察结果进行矮生品系的预测。 
  • 蔡则谟 何世强 王绥通 李文海
    1989, 10(2): 31-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的抗风育种已涉及术材比重。本文用5个及9个有性系的木芯为试验材料,用以研究木材比重的变异和遗传性。其结果,家系平均分别为0.498—0.534及0.500—0.547,材料中出现的个体差异在0.418—0.601之间。据家系平均的广义遗传力为0.82—0.91,遗传变异系数2.8%及2.4%。试验分两次取样,间隔5年,树龄分别为16龄及21龄。 
  • 王秉忠 董建华 纪其雄
    1989, 10(2): 37-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幂函数方程,统计分析橡胶树萌动芽种植材料的不同芽长与持水力的关系。首次揭示了在芽长约1厘米处存在明显“拐点”,即芽长1厘米以下,其持水力锐减,而芽长大于1厘米的,持水力明显趋于平稳提高。并且芽持水力的大小与定植成活率的高低也相一致。不同长度芽持水力差异的特点,是与细胞中渗透活性物质的含量不等有关。芽长1厘米以上,糖和水溶性蛋白含量继续提高,而氨基酸含量则下降,这可能是“拐点”形成的内部生理原因
  • 林德光
    1989, 10(2): 47-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论述了作者的最近研究成果——正交试验的多元分析法。在正交试验中应用多元分析法,可将试验的多性状记录综合起来分析,并得出考虑了性状间相关性在内的试验结论。文中还介绍了作者编制的本课题MINITAB统计程序。 
  • 余卓桐 王绍春 郑服从 林石明 李星珍 孔丰
    1989, 10(2): 65-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热雾机喷撒粉锈宁防治橡胶白粉病,比用喷粉机喷撒硫磺粉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粉锈宁是一种效果好、有效期长、成本低的优良农药。应用粉锈宁以早期施药(总指数在6以下)最为有效,其有效剂量为每亩次5克纯药,有效期12—19天。
  • 余卓桐 王绍春 林石明 郑服从
    1989, 10(2): 73-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橡胶白粉病为害损失测定结果表明:橡胶树受白粉病侵染后会造成明显的产量损失,病越重,损失越大。病害为1级的RRIM600产量无损失,2级的损失4.47%,3级的损失11.3%,4级的损失15.27%,5级的损失34.87%;PR107病害2—5级的损失分别 3.4%、6.98%、7.27%、12.45%。品系间产量损失的差异很大。RRIM600最高损失为34.87%,而PR107最高损失只有12.45%,PR107可能对橡胶白粉病具有一定的耐病性。根据橡胶白粉病为害损失、防治成本、防治效益与病害严重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橡胶实生树白粉病的经济阈值为最终病情指数21.4,4~5级病株率2%;RRIM600为最终病情指数21.3,4~5级病株率2%;PR107为最终病情指数23.8,4~5级病株率2%。
  • 钱庭玉
    1989, 10(2): 81-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记述我国筒天牛属8种天牛即瘦筒天牛、南亚筒天牛、黑尾南亚筒天牛、灰翅筒天牛、忍冬筒天牛、日本筒天牛、构树筒天牛和樟筒天牛等的幼虫形态。 
  • 文衍堂 刘增仁 刘爱勤
    1989, 10(2): 87-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爪哇白豆蔻青枯病是近年来在我国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病害。通过对病害的诊断和病原菌的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以及致病性的进一步测定,确认本病的病原菌是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根据本病菌的供试菌株对6种糖、醇的利用情况,认为本病菌株属于Hayward的生物型Ⅲ。 
  • 黄朝豪 马遥燕 吴继林 郝秉中
    1989, 10(2): 93-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在海南岛发现了许多西瓜花叶病株,发病率一般为10~30%。通过人工接种5科18种植物,结果仅葫芦科9种植物表现花叶症状,藜科的苋色藜表现局部褪绿斑,普通烟、心叶烟等植物不表现症状。蚜虫可作为传毒媒介。病毒汁液的致死温度为55~58℃,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保毒期为1~4天。病毒粒子为柔性纤维状,长度为610~700毫微米。病叶超薄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线状病毒粒子及感病细胞内风轮状和卷筒状内含体。鉴定结果表明,海南岛西瓜花叶病的病原属于西瓜花叶病毒2株系(WMV—2)。 
  • 程立生 刘君成 宋国敏
    1989, 10(2): 99-1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拟小食螨瓢虫是一种栖息于木薯上的朱砂叶螨的重要天敌。其成虫能捕食朱砂叶螨的各个虫态,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其捕食量逐渐上升,对朱砂叶螨卵、幼螨、若螨和成螨的日捕食量上限分别为146粒,87、91和11头。当猎物密度不变时,随着拟小食螨瓢虫成虫密度的增加,其捕食量下降。 
  • 周兆德 胡耀华
    1989, 10(2): 107-1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系统分析海南岛菠萝生物学特性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介绍的气候生产力“农业生态方法”,计算了海南岛各地菠萝的气候生产力,用以表示海南岛菠萝生产的最好水平。结果表明用此方法计算的气候生产力与实际趋势吻合,从而为该方法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可行性论证。 
  • 刘福仍
    1989, 10(2): 113-1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161株菲律宾品种菠萝植株的果实重量、果眼数、叶片数、叶片重和茎重等5个性状的观测数据,进行通径分析,获得关于这些性状的特征数、通径图、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并对通径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建立“最优”回归方程:y=242.292+2.5084x1+8.3126x2+0.3663x3。它的复相关系数为R=0.9275。结果期的菠萝植株所具有的叶片重是影响果实重量的最重要性状。由于性状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其他性状(x1,x2,x4)对菠萝果实重量的间接影响也很大,必须同时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