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1989年, 1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9-03-25
      

  • 全选
    |
  • 董建华 孙明增
    1989, 10(1): 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了橡胶树幼苗不同物候期叶片的丙二醛、透性、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NAD—苹果酸去氢酶、水溶性蛋白质、干重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叶片“膜系统”受损伤,透性增加是橡胶树叶片衰老的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是叶片的代谢失调。叶片代谢失调表现为参与多种代谢反应的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下降,生活的基本物质——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在叶片的衰老进程中,代谢失调发生在“膜”严重受损伤以前。 
  • 周倩苹 邓小江 蔡世英 黎秀元
    1989, 10(1): 9-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成熟的橡胶种子,在离体后的16天中,出现胚和外胚乳含水量和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迅速下降,而丙二醛(MDA)、电导率、外漏还原糖和氨基酸迅速增加,导致种子生命力和发芽率下降。在橡胶种子含水量下降的同时,出现脯氨酸含量上升。离体种子立即泡水5天,晾干,加少量活性炭,放在穿孔塑料袋中,封口后置于室温或低温下保存,可有效提高含水量,防止水份丧失,使种子内的SOD、MDA、电导率、外漏物质不致于大幅度上升或下降,保持种子内部物质代谢的平衡和较高的生命力和发芽力。 
  • 陆行正 吴小平 何向东
    1989, 10(1): 17-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测定海南岛各地不同母质发育的橡胶园土壤全钾、缓效钾、速效钾及胶树叶片钾素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由玄武岩、浅海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其钾素含量都很低,全钾量常低于0.3%,这类土壤的钾素供应能力极低,生长在这类土壤的橡胶树钾素营养不足,叶片含钾量仅0.75%左右,必须施用钾肥。由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砂页岩、石灰岩等发育的土壤全钾、缓效钾都较高,速效钾含量最高可达100ppm以上,生长在这类土壤的橡胶树钾素营养一般是丰富的,叶片含钾量在1%以上,甚至高达1.6%,因此,一般不需施用钾肥,只有在氮磷极丰富或胶树开割投产多年后,或施用刺激剂采胶以提高产胶量,或更新后土地再利用时才要适当施用钾肥。 
  • 黄守锋
    1989, 10(1): 25-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2℃、5℃和8℃分别对中、小粒种咖啡幼苗处理4~5天,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强度的增强与处理时间的延续,叶片含水量、Vc含量和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不断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和钾离子外渗量却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呈现幼苗叶片受害面积不断扩大,受害程度相应加重。以上述生理生化指标为依据,比较不同品种对零上低温的反应,反映了中粒种咖啡幼苗对低温比小粒种咖啡幼苗更为敏感。当不同低温处理后回到室温下半个月,观察其生长情况,发现5℃连续处理4天,中粒种咖啡幼苗整株干枯直至死亡,2℃连续处理3天,小粒种咖啡幼苗致死。 
  • 蔡世英 潘秋红 黄绵佳 石玉丹
    1989, 10(1): 33-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2℃、5℃和8℃分别对中、小粒种咖啡幼苗处理4~5天,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强度的增强与处理时间的延续,叶片含水量、Vc含量和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不断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和钾离子外渗量却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呈现幼苗叶片受害面积不断扩大,受害程度相应加重。以上述生理生化指标为依据,比较不同品种对零上低温的反应,反映了中粒种咖啡幼苗对低温比小粒种咖啡幼苗更为敏感。当不同低温处理后回到室温下半个月,观察其生长情况,发现5℃连续处理4天,中粒种咖啡幼苗整株干枯直至死亡,2℃连续处理3天,小粒种咖啡幼苗致死。 
  • 林鸿顿 邢谷扬
    1989, 10(1): 43-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比较了矮柱栽培的3种密度与高柱栽培在生长和产量方面的差异及其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矮柱(高1.6米)密植投产早,植后3年便有收获;产量高,收获第一年2×1.2米处理亩产鲜果2022.7公斤,产值超万元,显著高于对照。历年累计产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矮柱密植栽培因单位面积内的株数多,体积大,结果面广,结果枝多,形成丰产树型快,故能早产高产。3种密度中以2×1.2米处理最好,历年累计平均亩产量也稍高,其后依次为2×1米和2×1.5米处理。经分析,作为胡椒产量基础的树型结构如枝序数量、各级结果枝数量、体积和表面积(结果面)等,各处理群体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这是因为矮柱密植栽培的群体量多弥补了个体量少的缘故。据调查,矮柱密植栽培植株生长整齐,风害轻,密度越大植株生长整齐度越高,开花期间遇台风的落花穗数量显著低于高柱栽培。 
  • 唐敦义 黎珍莲 黄志圣
    1989, 10(1): 49-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9—去氢海柯皂甙元在荧光薄层上呈现荧光熄灭效应。应用这一效应,研究了9—去氢海柯皂甙元的荧光薄层扫描测定法。番麻皂素在硅胶GF204薄层板上,用氯仿—丙酮(9:1)展开。分离的9—去氢海柯皂甙元斑点,用日立MPF—4型荧光分光光度计及其薄层色谱附件扫描。扫描条件:λex=254nm,λem=530nm,反射式、直线扫描。标准曲线浓度为1~4微克。以测量峰面积定量。
  • 陈封宝 王庆煌 黄邦伯
    1989, 10(1): 53-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荚兰是一种名贵的香料植物,1983年在海南兴隆地区引种试种成功。本文初步阐述了该地区香荚兰生长、开花、结英特性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产量与荫蔽度的关系,栽培技术中的关键措施,以及初级产品的加工技术程序。 
  • 候开卫 刘凤书 杨臣武 程列
    1989, 10(1): 63-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Ohshima 1981年建立的定量研究体内亚硝化的方法,研究了余甘子果汁在大鼠体内对N—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阻断作用。实验在给予大鼠能在体内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的两种前体物——L-脯氨酸和亚硝酸钠的同时,分别给予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和余甘子果汁后,收集24小时的尿液,用气相色谱—热能分析仪测定处理后的NPRO甲酯。结果表明,余甘子果汁能有效地阻断动物体内NPRO的合成,其阻断率明显地优越于抗坏血酸,从而提示出余甘子果汁除所含的抗坏血酸外,还有其它成份能阻断前体物在动物体内的亚硝化反应。 
  • 冯淑芬
    1989, 10(1): 67-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橡胶树黑团孢叶斑病是海南琼中地区橡胶园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本文介绍了3年试验和林地观察对此病症状、病原菌、致病性及防治试验所获得的结果。 
  • 文衍堂 洪祥千
    1989, 10(1): 77-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5—1986年,先后在海南岛屯昌、陵水、三亚等县(市)一些槟榔园发现槟榔叶片发生一种细菌病害,通过对致病菌株的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寄主范围以及血清学反应的测定,本病原菌的主要性状与Rao(1976)等在印度报道的槟榔细菌性条斑病菌相符,故确认引起海南岛槟榔叶片的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属于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arecae(Rao & Mohan)Dye。 
  • 张冲 朱彬年
    1989, 10(1): 83-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了解芒果扁喙叶蝉Idioscopus incertus(Baker)的内在增长速率,通过室内饲养,对芒果扁喙叶蝉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_m)进行了测定研究,并运用r_m值建立了芒果扁喙叶蝉种群抗干扰的反应时间模型,为研究该虫的种群动态和生物学特性提供了生态学依据。实验室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24.2℃和84%。实验结果如下: 内禀增长率:rm=0.07374/日净增殖率:Ro=61.7/代平均世代周期:T=55.9天反应时间模型:t=-13.5612 1n(1-M) 在这里M为种群死亡率本文的种群存活曲线接近于Pearl类型Ⅰ。 
  • 罗永明 陈泽坦 金启安
    1989, 10(1): 89-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芒果扁喙叶蝉是海南岛芒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成、若虫为害花芽、叶芽、花穗、嫩梢,被害幼叶呈干枯状,同时分泌蜜露,招致叶片、果实及枝干表面发生烟煤病,由此给芒果种植业带来直接威胁。据室内饲养观察,此虫在海南岛那大地区年发生8代,以成虫在枝、叶上越冬;成虫在田间呈核心分布,一年中以6月份虫口数量最大。建议在一个果园中种植同一品种,合理修枝及喷射20%叶蝉散2000倍液进行防治。 
  • 古瑞琼
    1989, 10(1): 99-1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导潜伏于香蕉(Musa sapientum L.)、芭蕉(Musa paradisiaca)和粉蕉(Musa cavendishii L.)组织内的镰刀菌种和变种,鉴定结果共有7个种和2个变种。其中香蕉、芭蕉幼果内,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各占总带菌果数的17.8%、26.8%,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各占1.8%、12.5%,三隔镰刀菌(Fusarium trieinctum)各占3.6%、14.3%,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各占8.8%、3.6%;粉蕉果实内的串珠镰刀菌占1.8%;香蕉幼果内的大型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 var.majus)、串珠镰孢微胶变种(Fusarium moniliforme vat.subglutinans)均占1.8%。果穗轴,香蕉假茎内的有Fusarium Subglutinans;粉蕉假茎内的有Fusarium anthophilum和腐皮镰刀菌;芭蕉暴露空间的有腐皮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通过对香蕉、芭蕉和粉蕉幼果的接种试验和分离结果,对香蕉和芭蕉幼果侵染力较强的有尖孢镰刀菌、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腐皮镰刀菌、串珠镰刀菌、串珠镰孢微胶变种、Fusarium subglutinans、Fusarium anthophilum和大型半裸镰刀菌,三隔镰刀菌较弱;对粉蕉幼果侵染力较强的有尖孢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其它均较弱或不受侵染。
  • 杨业隆 何达崇
    1989, 10(1): 107-1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心果斑螟是危害人心果的主要新害虫,幼虫蛀食果实、花蕾及嫩梢,果实被害率平均达42.3%。在海南岛年发生10~11代,一世代需时28~35天;成虫夜出性,产卵量9~123粒,多产于果实表面;幼虫4~5龄,老龄幼虫多在果内化蛹;成虫羽化时间多在20—24时。清除被害果,修剪受荫枝,禁止虫果外运,是较为简便的防治方法。
  • 张四德 邓晓峰 邝春兰
    1989, 10(1): 113-1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银合欢根瘤菌在新银合欢上的共生固氮效率。结果表明,在试验中所用的12个菌株都能显著地增加植株叶片的鲜重和含氮量,并能降低叶片中的含羞草素。其中尤以H87—4、H87—1和H87—2三个菌株最为明显。 
  • 利美莲 梁志海 潘晓畅
    1989, 10(1): 119-1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将湿法加工所得的咖啡果皮用各种不同方法进行处理后,再用酵母菌混合菌种进行半固态发酵,从而酿造出咖啡果酒和咖啡白兰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