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1988年, 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8-09-25
      

  • 全选
    |
  • 凌绪柏 陈广盛 杨廷元
    1988, 9(2): 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暴露条件和暗处理条件下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RRIM600,PR107,GT1,海垦1,海垦2,天任31-45,红星1和93-114等15个无性系的萌动芽,已全部诱导产生形态稳定的多倍体。经细胞学鉴定,这些多倍体无性系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大多为72条。在暗处理条件下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嫩芽,诱导率可高达60%,个别无性系高达100%。研究了多倍和二倍组织占不同比例的嵌合枝条在生长过程中的消长特点,发现并非在任何情况下,嵌合体的生长都是向着有利于二倍组织的方向发展的。应用本文所提出的暗处理诱导法,只需处理个别植株韵少量萌动芽,即可获得人工诱导的多倍体,这种多倍体在不同程度上夹杂着少数的二倍性细胞,因而只能称为外部形态稳定的多倍体,即“外稳型多倍体”。只有经过进一步分离纯化,并在有性繁殖中不再出现二倍体时,才能称为遗传型稳定的多倍体。 
  • 凌绪柏 陈广盛
    1988, 9(2): 11-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巴西橡胶树古铜期嫩叶的叶形指数、叶脉条数、叶脉检定角及其生长的形态特征,可以作为多倍体的形态学鉴定指标。经古铜期嫩叶鉴定法诱导成功的多倍体变异枝条,在芽接分离时有95%的植株保持稳定的多倍变异。采用古铜期嫩叶鉴定和截顶分离技术,可将巴西橡胶树诱导成为多倍体的时间缩短至约7个月。 
  • 陈贻竹 刘鸿先
    1988, 9(2): 17-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常温下测定了橡胶树叶绿素荧光快速和慢速动力学曲线,并讨论了叶片的不同发育阶段,同一叶的不同部位,叶的正、反面不同的黑暗适应时间和测定时的温度条件对荧光发射的影响。还探讨了自然低温和随后给予强光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 黄香 袁燮辉 许来玉
    1988, 9(2): 25-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巴西橡胶树不同树龄和树干不同高度的胶乳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树由幼态转入老态,主要取决于树龄,当橡胶树到达一定树龄后,则与高度密切相关。我们的研究认为: (1)4龄植株与6龄植株,无论是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或酯酶同工酶的酶谱都有明显差异。初步认为,4龄的谱带表现为幼态的生化特征,6龄的谱带表现为老态的生化特征。而5龄的谱带介于两者之间,是阶段发育的过渡年龄。 (2)6龄以上的实生树与幼态芽接树茎干离芽接位1米以下和2米以上的酶谱有明显差异,1.5米处的谱带与2米、3米、4米处的相似,而与1米处的明显不同。初步认为,1米以下的谱带是幼态,2米以上的谱带是老态,而1米至1.5米是由幼态转入老态的“过渡性区带”。
  • 周兆德 郑剑非
    1988, 9(2): 33-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海南岛气候资源、热作生产实际及农业气候相似性原理为依据,选取年均温及月均温的年内分配,年雨量及月雨量的年内分配共26个具有农业意义的气候因子,采用多元统计中的相似分析方法,通过上机运算,取得了海南岛各县与世界热带21个国家24个点站的农业气候相似系数,并按系数的大小进行了相似性等级区划;最后与实际数据进行印证对比,结果表明,各地的理论系数及其相似性等级划分与实际吻合,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许能琨 余让水 林苾 孙光明 赵俊林
    1988, 9(2): 43-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水培和沙培试验,诱发出H.11648的缺钙症状,并以大田调查、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的结果为依据,论述了华南各类土壤麻田的钙营养水平、H.11648的需钙量、影响剑麻钙素营养的因素、钙肥对H.11648的影响以及适宜的钙肥用量和钙肥品种。 
  • 丁慎言 徐贵禄 王世敏 邓春媛
    1988, 9(2): 51-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叙述从东南亚引种的丁香对我国海南岛儋县等地气温、雨量,光照、台风等气候因子的适应性。最后提出在海南岛种植丁香的最适宜区、适宜区及其气温、雨量,温度指标。 
  • 崔元方 刘荣维 麦小燕 梅庆超 邱进祥 陈幸华
    1988, 9(2): 59-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香荚兰的组织培养技术。通过“丛生芽的诱导”和“微型扦插”年增殖可达千倍以上。比较了不同细胞分裂素对香荚兰增殖率的影响。以培养50天的增殖率计,氨基嘌呤(6-BA)的效果最佳(279.5%),玉米素(Zea)次之(206.8%),激动素(KT)效果最差(140%)。以2毫克/升浓度的BA增埴率最高。香荚兰容易生根,几种生长素对香荚兰都有促根作用。以吲哚丁酸(IBA)的效果最佳,培养17天生根率达100%,吲哚乙酸(IAA)次之(86.7%),NAA更次之(71.4%)。对照不加生长素最差(57.1%)。IBA以0.5毫克/升浓度的处理效果最好。 
  • 刘凤书 侯开卫 杨臣武 胡继繁
    1988, 9(2): 65-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余甘子鲜果汁在模拟胃液条件下,能阻断N-亚硝基吗材的形成,因而具有防癌作用。实验表明,在37℃,pH值为3.3,经1小时保温后,其阻断率达90%以上,而同浓度的抗坏血酸溶液的阻断率只有23.9%。 
  • 黄邦彦 李为为 吴立 杨谦
    1988, 9(2): 69-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蕉、大蕉和粉蕉经防腐剂处理后用聚乙烯薄膜袋包装并加入乙烯吸收剂,在常温下可延长其贮藏寿命20~40天。每公斤蕉用1克、2克或5克乙烯吸收剂活化铝,对其贮藏寿命没有明显的影响。用活化铝颗粒、沸石颗粒、蛭石和珍珠岩等不同材料作高锰酸钾载体制成的乙烯吸收剂延长果实贮藏寿命的效果不同。以活化铝颗粒或珍珠岩作载体效果较好。将乙烯吸收剂应用于商业性香蕉运输保鲜,使好果率从62.5%提高至95.7%,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 熊丽 邢正秀
    1988, 9(2): 75-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德宏地区,对春砂仁产量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蜜蜂有彩带蜂、隧蜂、中华蜜蜂、熊蜂、小蜜蜂、排蜂。其中彩带蜂、熊蜂、排蜂的有效传粉率高,小蜜蜂、隧蜂、中华蜜蜂次之。它们的数量、分布受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砂仁种植面积等的影响,呈动态变化。春砂仁的自然授粉由几种蜜蜂共同进行,蜂多,传粉机率则高。全天蜂次与采花次,采集高峰时间每小时平均蜂次与传粉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应用直线回归方程,可推算春砂仁花期是否具备足够传粉动力。观察结果表明,传粉率达90%以上的指标,是每平方米面积内当天开花50~70朵,采集高峰时间每小时出现钻花采集的蜜蜂20~30次。云南野生中华蜜蜂适应性强,生态类型多,定向筛选、繁育传粉效果好的蜂群,则可望解决初花期或缺少传粉昆虫地区的春砂仁授粉问题。 
  • 梁天锡 张钧
    1988, 9(2): 83-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引诱剂甲基丁香酚、4-(P-醋酸基-苯基)2-丁酮(简称Cuelure)与这两种药的混合剂(简称Islon)对柑桔小实蝇和瓜实蝇(雄虫)进行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国产与日本产的这两种引诱剂的效果无明显差异,日产的甲基丁香酚药效持久性稍长于国产的;cuelure与Islon对瓜实蝇的诱捕效果无明显差异;甲基丁香酚对柑秸小实蝇的诱捕效果稍高于Islon剂。推荐用Islon作检疫或监测实蝇的引诱剂。本文还对柑桔小实蝇和瓜实蝇的虫口变动与寄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 
  • 吴影梅
    1988, 9(2): 89-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2-1987年对海南12个县、市的33种经济作物的寄生线虫进行调查,并采集标本,共鉴定出21属、57种,分别隶属于12科、16亚科。 
  • 沈金定
    1988, 9(2): 97-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荔枝泥蜂透翅娥是过去国内未有记录的荔枝和龙眼的重要害虫,其幼虫为害树干,影响植株生势,严重的致树干枯干或整株死亡。此虫在海南岛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越冬。个体发育期不一致,成虫和卵发生于3—11月,蛹发生于2—11月,幼虫终年均可发现。成虫羽化高峰期出现于3—4月。本文记载了它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并对防治方法提出了建议。 
  • 孙谷畴
    1988, 9(2): 103-1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环斑花叶病侵染的番木瓜叶片暗呼吸速率为1.85μmol·O2·dm-2·min-1,较健叶增高63.7%,但光下依赖CO2的氧释放速率较健叶低33.6%。表明环斑花叶病侵染叶片引起暗呼吸增高和抑制光下依赖CO2的氧释放。在低光强(低于0.2m mol光量子·m-2·S-1)病叶的氧释放速率(RO,μmol·O2·dm-2·min-1)为RO=-0.07+2.38PFD,而健叶的相应关系为RO=1.08+2.43PFO。表明氧释放速率与光强关系曲线的最初直线斜率,健叶的较病叶的高;氧释放速率随光强的增高而上升得较快。环斑花叶病侵染亦引起叶绿体膜脂半乳糖甘油脂和酰脂相对含量降低。病原的浸染可能引起叶绿体膜脂部分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