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1988年, 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8-03-25
      

  • 全选
    |
  • 吕飞杰
    1988, 9(1): 1-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先进的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及力学——振动光谱手段,并运用电子计算机,研究生胶的凝胶与溶胶的结构及力学性能,由于样品制备严格,并且系统地去除胶样中的非胶组分,所以获得比前人更准确、更深入的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凝胶与溶胶中的蛋白质的组成与含量有所不同,橡胶烃分子结构亦有差异,主要是分子链上功能基团数目不同。因此,在凝胶中橡胶烃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基团间形成氢键,橡胶分子通过氢键交联成网状结构。采用3种新颖方法计算的凝胶分子链上功能基团数目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本研究具有较大的意义。 
  • 梁茂寰 吴云通 黎德舜 周德和
    1988, 9(1): 13-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1972年定植的14个橡胶无性系1980—1983年五种数量性状的鉴定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不同年份间的测定作为试验重复,结果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变异普遍比表型变异小;在测定的五种性状中,以茎围生长的广义遗传力最高,达88.5%;表型相关系数与基因型相关系数基本一致,各个组分性状与干胶产量之间的基因型相关系数的大小依序为:产量指数(O.9451)→胶乳产量(O.9265)→茎围生长(0.7094)→干胶含量(—0.0222);其遗传相关贡献则以胶乳产量为最大,其次为干胶产量和产量指数,说明胶乳产量是一个比较活泼的性状,由于它的变化,可以引起其他性状相应的变化。通径分析显示,以胶乳产量对干胶产最的直接效应最高,通径值P25=0.5616,其次为产最指数P45=0.3034。这两者均属组成干胶产量组分的主要因素,说明只要不断改良品种和设法提高胶乳产量,进一步挖掘产胶潜力,就可望达到增产干胶的目的。 
  • 郑剑非 周兆德
    1988, 9(1): 23-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系统分析热带作物生物学特性和地区生态条件的基础上,选取了与热作关系密切的10个农业气候因子作为区划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首先,将热作对气候条件的适应程度用隶属度来表示;然后,在计算机上通过特定的模糊关系运算,取得了模糊等价系数矩阵;最后,根据这些系数与各中心的亲性关系,建立了模糊中心聚类系统,即热作生态条件的模糊区划系统。试图为海南岛热作生产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 许闻献 校现周
    1988, 9(1): 31-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无性系GT1正常树与死皮树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看到死皮树无论是树皮或胶乳,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快带部分的活性都比正常树高得多,其余谱带差异不明显。无性系RRIM600死皮树与正常树的胶乳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差异很明显,死皮树有3条谱带,酶谱带宽,显色快,染色深,表明活性较高,而正常树只有2条,活性很弱。GT1死皮病灶部位的树皮过氧化物酶活性特别高,过渡区其次,健康皮较弱,显示出距离病灶愈近,酶活性愈高的趋势,似乎死皮的诱发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诱导是同步发生、发展的。RRIM600的结果与GT1一样。此测定结果与同工酶电泳结果相符。死皮病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健康树皮低。RRIM600健康树皮的胶乳可分离出6~8条SOD酶带,死皮树皮的胶乳只分离出4~5条,而且活性减弱,显示出某些同工酶带缺失。本文还认为橡胶树死皮是一种自卫性的愈伤反应。 
  • 莫善文 何定全 蔡楚辉
    1988, 9(1): 37-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GT1;乙烯利刺激;割胶;干胶含量;产量潜力;
  • 梁达德 庄南生 陈励
    1988, 9(1): 47-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Giemsa染色法分析了爪哇香茅(Cymbopogon winterianus Jowitt)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除具有随体的第5对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外,其余9对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组型为2n=20=18m十2sm(SAT)。用Giemsa C—带技术观察了爪哇香茅的染色体带型。发现其全部10对染色体着丝点的两侧都显示C—带,大多数染色体显末端带,个别染色体显中间带和副缢痕带,第2、3、4、5、8、9、10对染色体各对的两个成员之间Giemsa带型相同,而第1、6、7对染色体各对的两个成员之间带型有差异。 
  • 梁继兴
    1988, 9(1): 53-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现有资料,将海南岛的主要土壤类型,划分为7个土纲、20个土类,即:铁铝土土纲的砖红壤、砖红壤性土、赤红壤和黄壤等土类;半淋溶土土纲的燥红土和红色石灰土等土类;初育土土纲的紫色土、黑色石灰土、火山灰土、新积土、滨海砂土、幼年土、石质土、粗骨土等土类;半水成土土纲的潮土和山地灌丛草甸土等土类;水成土纲的沼泽土和泥炭土等土类;盐碱土土纲的海滨盐土土类,以及人为土土纲的水稻土土类等。本文着重就其地理分布、剖面形态,以及其理化性质等方面,分别做概要的说明,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海南岛主要土壤类型的基本概貌。 
  • 黎沛森 李小霞 陈成海
    1988, 9(1): 73-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黎胶生胶贮存硬化过程大致可以从加速贮存试验中获得反映。贮存过程中,分子交联,凝胶含量随着增加,同时华菜士可塑度< Po)和门尼粘度(VR)也随着增加平均分子量
  • 余卓桐 王绍春
    1988, 9(1): 83-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量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橡胶树白粉病的流行,是按指数增长、逻辑斯蒂生长模型增长、衰退等过程发展的。这为准确描述和预测病害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海南地区橡胶树白粉病流行结构分析表明,在南部和东部,物候期的长短和越冬菌量对流行影响最大;而在西部则以物候期的长短和流行速度最为重要。据此,提出了这些地区的防治策略。
  • 龙国夏 李桂峰
    1988, 9(1): 91-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农业气象统计方法,根据菠萝的生物学特性,求算出与广西南部菠萝气象产量相关密切的气象组合因子,作为菠萝平流寒害和霜毒指标,同时分析两种寒害天气类型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以寒害指标作为预报对象,选取大气环流和气象因子,分别建立了平流寒害预报模式、平流寒害出现时段预报模式和霜害预报模式。 
  • 钱庭玉
    1988, 9(1): 103-1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记载了我国为害林木、果树的重要害虫,隶属于粒肩天牛属的幼虫4种,它们是粒肩天牛、二色粒肩天牛、锈色粒肩天牛和灰绿粒肩天牛,可作为鉴定这一属幼虫的参考。
  • 张钧
    1988, 9(1): 107-1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记述了海南山蛭Haemadipsa hainana Song,Zhang et Tan.在海南岛橡胶种植园的发生、分布、为害、生活习性、吸血及其消解情况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在橡胶园综合治理海南山蛭的建议。 
  • 黄光斗 毛业定 许灿光 江俊 陈雪华
    1988, 9(1): 115-1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槟榔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卵及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卵壳上的受精孔区结构和卵纹分布特征:卵的长径0.65~0.70毫米,短径0.45~0.50毫米;卵纹多数为四边形或五边形;受精孔区的花饰由15~16个小叶组成,小叶长约25~35毫米。成虫触角外部结构特征:触角由柄节、梗节和38~44个鞭节组成;触角背面被鳞片覆盖,绝大部分触角感器位于触角的腹面和侧面;所有鞭节的表皮上都有连续的网状结构,柄节和梗节的表皮上则无网状结构。在雌雄蛾的触角上都可以找到耳形感器、毛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锥感器、锥形感器(即Bohm氏鬃毛)、刺形感器和鳞形惑器等7种感器。毛形感器数目最多,并根据其形状和表面细微结构分为A型和B型两类。耳形感器根据其形态也可分为A型和B型两类。除锥形感器外,所有感器都分布在触鞭节的网纹区上。本文对此昆虫雌雄成虫触角的差异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 黄朝豪 狄榕 马遥燕
    1988, 9(1): 121-1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胡椒花叶病是我国胡椒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病害。试验表明:土壤、种子均不传病,病组织汁液摩擦接种也不传病,人工嫁接可传病,但胡椒栽培一般不采用嫁接,因而不是传病的途径。通过对海南儋县胡椒园一种常见的棉蚜(Aphis gossypii)进行传毒试验,获得成功,证明棉蚜是我国胡椒花叶病的传毒介体之一。带病的插条(种苗)也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