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1985年, 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5-09-25
      

  • 全选
    |
  • 江爱良 钱平
    1985, 6(2): 1-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两个冬季在西双版纳坡地南北坡橡胶林的微气象观测,探讨了不同坡向的夜间辐射冷却过程。在橡胶树基部离地面大约150厘米的气层内(尤其在北坡)出现所谓的微逆温,在接近地面处出现较低的温度,可引起橡胶树明显的寒害。从能量平衡的观点讨论了影响夜间冷却的主要因子。西双版纳的“烂脚”式寒害可以认为是累积辐射型寒害。本文对这种寒害和不同坡向的小气候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还提出计算晴天夜间各时温度和低于给定界限温度持续时数的两个经验公式。 
  • 刘超然 李运珊 陈国珍 陈隆顺 唐朝才 张志雄
    1985, 6(2): 13-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橡胶种子油是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可食用油,通过观测它对猴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造型期血脂和心功能的影响证实,橡胶种子油具有降脂作用,且能防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水平下降。近年来,已证明HDL-ch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在造型期,橡胶种子油处理组的LDL水平较对照组低,而HDL/TC、HDL/LDL、HDL/(LDL+VLDL)比值则比对照组高。我们的实验结果也证明心尖博动图中心室收缩波的异常在对照组更为常见,大多数心收缩间期的各种参数如PEP、IVCT、EMT、LVET、PEP/LVET及IVCT/LVET,在造型结束时,对照组有明显改变,而橡胶种子油处理组则无明显改变。本结果提示橡胶种子油可能有某些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谢石文
    1985, 6(2): 2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GT1花粉的发育过程与正常花粉一致,减数分裂及所形成的四分孢子都很正常。减数分裂后,小孢子开始退化,首先是小孢子壁开始变形,随后原生质浓缩,形成干秕、皱缩的小孢子。在发育过程中,花粉还没有进入单核靠边期就退化了。 
  • 赵淑娟
    1985, 6(2): 25-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GT1花粉的发育过程与正常花粉一致,减数分裂及所形成的四分孢子都很正常。减数分裂后,小孢子开始退化,首先是小孢子壁开始变形,随后原生质浓缩,形成干秕、皱缩的小孢子。在发育过程中,花粉还没有进入单核靠边期就退化了。 
  • 胡耀华 谢海生
    1985, 6(2): 29-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四株12龄的橡胶树PR107无性系定量地研究了抽生第一蓬叶时,新植物体的日平均生长和体内贮藏性物质的消耗和再生规律。发现树冠叶蓬的干物质增长以变色至稳定期最快,而体内的贮藏性物质也以此时消耗最多。叶蓬稳定后,便开始了非同化器官的生长和新鲜淀粉等的贮藏。不同器官和组织在消耗和集存贮藏性物质的速度和数量上是有差异的。以枝条中贮藏性物质的消耗速度最快,次为茎干,最次为根部;而重新积累的速度恰恰相反,先根系而后茎干和枝条。因此,在叶莲老化后14天,根部的干物重可恢复到萌动时的水平,淀粉贮量亦可恢复到原有贮量的83%;而茎干和枝条的干物重则只能分别恢复到原有重量的90%(茎干)和44%(枝条),淀粉贮量的恢复速度更慢,仅分别相当于原有贮量的74%(茎干)和23%(枝条)。根据贮藏物质转换效率的实测值,估算了形成新植物体所消耗的贮藏物质总量,得到了其总消耗量中约1/3来自原有贮藏性物质,2/3来自叶片本身的光合作用的有趣结果。 
  • 郑树桂
    1985, 6(2): 39-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D.L.V.O.理论,Van den Tempel公式和Kharin方程,假设外加皂量在橡胶相与乳清相的比例及反离子在Stern层与Gouy层的比例和原胶乳中的肥皂量及反离子的数量在这几个地方的比例相同;同时假设胶乳粒子的聚结是活化粒子碰撞时动能大于聚结活化能的结果,推导了胶乳机稳随外加皂量而按指数上升的公式.同时还分析了机稳及效率常数B值的影响因素,因而有利于深入开展胶乳机稳的研究工作。
  • 余卓桐
    1985, 6(2): 51-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先后向生产部门推广了四种短期预测预报方法,即总指数法、混合病率法、嫩叶病率法、总发病率法。四种方法中,以总发病率法为最优,准确率达87%以上。生产防治实践证明,应用这些方法能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采用中期预报指标,在春季气候稳定的地区或年份,准确率较高。
  • 余卓桐 王绍纯 周春香 郑服从 林石明
    1985, 6(2): 57-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我院和广东垦区代表性农场1959—1983年橡胶白粉病流行观察材料和历年流行学的研究成果,选出了橡胶越冬落叶量、越冬期的温度、降雨、5%抽芽期、抽叶早期的抽叶速度及该时的温度等20个预报因子,并用电子计算机逐步回归程序,选出了广东植胶区各代表性地区的预测模式。1979—1985年在广东不同植胶区进行了测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海南南部、中部的中期预测模式平均准确率为92.5~96.3%,东部、西部和湛江中部为85.5~91.7%,准确率都较高。短期流行强度预测,南部、东部、中部的模式较准确,平均准确率88.6~92.2%;西部和湛江中部的模式平均准确率为80~84.4%。施药期预测,南部、东部的准确率为84.3~85.2%,西部为77.7%。上述中、短期预测模式,经过7年试用,方法简单易行,调查次数少,省工省钱工效高,预见性强,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 张开明 黄庆春 陈舜长 黎乙东 胡卓勇
    1985, 6(2): 67-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橡胶树割面接种测验结果表明,有效成分0.1%、1%和1%的瑞毒霉、霉疫净和敌菌丹防治条溃疡病的效果达到85~100%。自然重病条件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瑞毒霉新制剂0.2%7天施药一次、0.4%7天和14天施药一次的防效都在90%以上,0.3%10天施药一次的防效84%。霉疫净新制剂5%和7%有效成分,10天施药一次的防效分别为72.5%和91.5%。1%霉疫净水剂4天施药一次平均防效大约70%。另外,瑞毒霉水剂和新制剂能渗透树皮至少0.12厘米,和向割线下方转移,而霉疫净和敌菌丹在割面上无内吸传导性能。结果表明,新制剂比水剂持效期长,防效高,而且稳定。 
  • 耿旭 林德光 Mark Boydston
    1985, 6(2): 77-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1年,Rosielle和Hamblin在《作物科学》杂志上提出了恶劣环境下耐性选择效果的检定方法。他们指出:一般而沦,在恶劣环境下耐性的选择将导致平均产量的减少,而在恶劣抑或非恶劣环境下,平均生产率的选择则将增加产量。Rosielle和Hamblin的方法是可取的,然而此法局限于单变元(即产量)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育种工作者所面临的是多性状问题,特别是负相关性状问题。这是因为重要的农艺性状间常呈负相关关系,譬如,在苜蓿研究中,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之间就是负相关关系。虽然在文献里也有许多方法可用来作为性状选择的工具,但是这些方法在不同环境中的选择成效却缺乏系统性的比较。我们用典型相关的方法把Rosielle和Hamblin的方法推广到多变元情况。在恶劣环境下关于主要生产率和耐性的效应选择检定公式均已导出。这些公式可作为比较多性状选择方法的标准。 
  • 伍而玉 雷斌 陈达志 林斌 赵凤敏
    1985, 6(2): 95-1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达志 雷斌 伍而玉 林斌 赵凤敏
    1985, 6(2): 101-1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木材在硼酚合剂热冷槽防腐处理中,尽管木材的规格和处理工艺不同,其吸药量均随木材含水率的增高而降低,即呈负相关关系,且达到极显著的水准。 
  • 钱庭玉
    1985, 6(2): 107-1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记载了为害橡胶木材的隶属于沟胫天牛亚科的幼虫有白网斑地衣天牛及疣象天牛属中的榄仁树疣象天牛、橡胶疣象天牛、麻点疣象天牛和灰斑疣象天牛。后三种以检索表形式胪列幼虫特征。
  • 林延谋 杨光融 王洪基 余贵
    1985, 6(2): 111-1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是1976—1979年在粤西湖光农场对胶树六点始叶螨的发生规律及防洽研究的结果。六点始叶螨是近年在我国垦区发生较为普遍,局部地区或局部胶园严重危害的新害螨。螨的数量通常在4月中旬剧增,4月底至5月为高峰期,5月底或6月数量锐减;天敌数量和降雨量是影响螨类密度高低和高峰期持续长短的主要因素;害螨在发生初期在树冠的分布是:下层>中层>上层;钝绥螨是控制六点始叶螨的有效天敌;四年大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峰前期每片胶叶有螨4~8头,用20%三氯杀螨砜,1:1000倍药液喷雾,虫口减退率达80~90%,施药一次可控制害螨的发展。 
  • 罗永明 金启安
    1985, 6(2): 119-1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海南岛种植的腰果遭受茶角盲蝽Helopetlis fasciaticollis Poppius及安妥角盲蝽H. antonii Signoret严重危害。两种角盲蝽的成、若虫均危害腰果嫩梢、花枝、未成熟的果及果梨。据1982年调查,果被害率达100%,其中被害至干枯的达7%。茶角盲蝽广布于海南岛,除危害腰果外,尚危害可可、茶树、胡椒、红毛榴裢、洋蒲桃、番石榴等多种作物;此虫年发生12代,一代需时16~80天。安妥角盲蝽仅分布于海南岛陵水,只危害腰果,一代需时20~51天。根据两种角盲蝽的危害及生物学特性,对其防治可采取选用合理种植规格,除去带卵枝条及梢期、花期、座果期喷射农药等措施。 
  • 赵永光
    1985, 6(2): 129-1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是糖源植物,叶片中含有较多糖甙,经济价值高。通过在低丘酸性红壤研究氮磷钾对甜叶菊的营养作用,证明每100斤干叶吸收氨素5.36斤、P2O51.65斤、K2O 7.63斤,三要素比例为1:0.3:1.42;甜叶菊在各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以现蕾期最多,营养生长期主要是氮钾,转入生育后期磷素仍然是不可缺的。其中养分大多吸自土壤,说明要获得高产,必需培肥土壤。方差分析表明,氮磷钾必需配合施用才能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