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1981年, 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1-03-25
      

  • 全选
    |
  • 郑学勤 曾宪松 陈向民 杨光凌
    1981, 2(1): 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已经用化学和物理方法诱导出多倍体无性系及无性系材料共12个,经过3~7代分离筛选,获得稳定的多倍体植株共1000多株,最大的已高达4米以上。二、从诱导多倍体研究中,提出了从诱变处理,分离筛选,到细胞学鉴定和形态、组织学鉴定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在一般情况下,已有把握对所需要诱导的优良品系在1.5~2年内诱导成稳定的多倍体无性系。三、对诱导出的多倍体无性系进行了叶脉胶预测产量鉴定,其中许多无性系有比对照(二倍体)高产的趋势。
  • 王正国 黄绍群
    1981, 2(1): 10-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诱导橡胶树矮化和提前开花,在橡胶育种工作中有很大的实践意义。1975—1980年,32个橡胶无性系不同诱导处理的结果表明:(1)从橡胶树幼龄开始,进行连续人工摘顶和修枝整形就能使之矮化。(2)全螺旋状剥皮,结合树冠叶面喷施1000ppm香豆素,能诱导多数橡胶无性系在1~2.5龄开花,花期一致,花量多,可进行正常的人工授粉,处理植株未发生梢枯和风断,所得的杂交种子发育正常。(3)诱导矮化与提前开花可用于校胶育种工作。
  • 黄香 韦礼贞 詹赛荣 陈传琴 周钟毓 袁燮辉 郭祁源 刘晋兴
    1981, 2(1): 16-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叶部乳管系与橡胶苗期产量预测的关系。观察到叶片主脉乳管与侧脉乳管相通;叶片主脉乳管数由叶基向叶尖逐渐减少;侧脉乳管数由近主脉一端向叶缘逐渐减少;叶片中部的侧脉乳管数较多,然后向叶基和叶尖逐渐减少。相对来说,侧脉乳管和小叶柄乳管个数与其成龄芽接树的产量之间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小叶柄皮层乳管数与其成龄芽接树头5年产量之间呈显著相关(r=0.4048)。韧皮部乳管数与其成龄芽接树头5年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r=0.4888)。假髓乳管数与其成龄芽接树头5年产量没有相关。
  • 许闻献 冯金桂
    1981, 2(1): 34-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供试材料为GT1,主要探索幼龄胶树提早采胶的可能性。1976-1980年试验表明,树围50厘米以上的幼树,在合适的刺激强度和采胶强度的调控下,改变了光合产物的分配率,提高了经济系数,干胶产量不仅比常规刀割高,而且比同采次的刺激刀割高,树围生长抑制亦较少,树围30~49厘米的幼树,干胶产量、产量递增率和干物质分配率均较低,树围生长抑制严重。因此,从适当提早投产,又尽量减少副作用考虑,初步认为,海南地区无性系GT1以离地100厘米处有50%树围达到45厘米以上为针刺采胶标准。本文还研究了原针孔产胶机能的恢复状况。结果表明,树围50厘米以上的胶树,原针孔经三年再生,已达到同高度原生皮的产胶水平,树围50厘米以下的幼树尚未完全恢复。其它副作用尚不显著。
  • 胡耀华 王钊 舒宜通 伍业钢
    1981, 2(1): 44-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大田条件下橡胶树10—14—38和GT1两个无性系单个叶子的光合量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光合量变异与气象因素高度相关。光合量与光强、气温为抛物线关系,与相对湿度为指数曲线关系,并求出了它们之间的回归方程式。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三个气象因子中,以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最为主要,求出了根据光照和气温或者光照和相对湿度估算两个被研究品系光合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式,由此得到的多天平均理论值与实测值相当吻合。 
  • 方仲根
    1981, 2(1): 57-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从108个橡胶农场采集的820个土壤样品和704个橡胶叶片样品硼含量的分析结果,讨论了我国植胶区各类土壤的供硼能力和各垦区胶树目前的硼素营养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胶园土壤水溶态硼含量与成土母质有关,我国植胶区的土壤除部分由玄武岩发育的铁质砖红壤外,水溶态硼大都低于0.5ppm,对一般作物来说,属于低硼或缺硼土壤。橡胶树对低硼土壤看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初步确定胶园土壤缺硼的临界值为0.1ppm水溶态硼。我国植胶区有一小部分土壤低于这个临界值。橡胶叶片硼含量与胶园土壤水溶态硼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647>r0.01)。108个农场的橡胶叶片平均硼含量为40.6ppm。目前国内大多数胶树的硼素营养尚属正常,但在国内首次发现并证实生长在铁质砖红壤上的某些橡胶树存在硼中毒现象。
  • 郝秉中 吴继林 云翠英
    1981, 2(1): 70-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割胶树和不割胶树枝条上施用乙烯利的试验证明,经刺激的割胶树的茎围增长受到影响,这不仅由于刺激增产消耗了同化物,而且由于乙烯利对形成层活动直接的调节作用。乙烯利刺激割胶树茎围增长虽然受到抑制,但由于形成层的活动,韧皮部径向增长的数量(包括乳管列数)受到的影响很小。原因在于乙烯利对形成层活动作用的特点:抑制木质部的增长,促进韧皮部的径向增长。
  • 陈世勤 陈明秀 陈永善
    1981, 2(1): 76-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用扩散法测定橡胶树叶片气孔状况的结果。试验表明: 1.不同品系气孔的总周长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因而说明气孔总周长是品系特性之一,在选育种过程中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性状。 2.气孔开放度与叶面温度及大田相对湿度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双曲线相关。 3.气孔的开放度不受瞬时光强的影响。 
  • 何永陶 陈运文
    1981, 2(1): 84-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新鲜胶乳比重公式,并由此公式推算出新鲜胶乳的比重——干胶含量关系表。割胶生产和制胶工厂应用此表,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1280个样品中,用比重计测量的干胶含量与醋酸凝固法相比较,92%的样品的精密度在±0.5~1.0%的范围内。此外,还测定了海垦1、RRIM600、PR107等5个橡胶品系的新鲜胶乳中非胶成份的比重,数值非常接近。
  • 林淑增 陈宗苇
    1981, 2(1): 91-1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75—1976年,我们对橡胶种子油的食用价值,在北京劳动卫生研究所试验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研究,实验用大白鼠258只,小白鼠125只,分组喂以占饲料10%及20%油量的橡胶种子油。以相应油量的花生油作对照,试验结果如下: 橡胶种子油的营养效能略高于花生油。长期食用橡胶种子油对动物的生长、繁殖、肝功能、血清蛋白、血脂、血钙,以及对肝、肾、心、肺、肠、胃等形态,均无不良影响。细胞遗传学观察结果无潜在的遗传危害。食用10%及20%的橡胶种子油可以降低血脂。试验结果说明橡胶种子油是可以作为食用的新油源。 
  • 臧向莹 何善良 邢贻鉴
    1981, 2(1): 101-1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胶清废水系天然橡胶初加工时的一种工业废水,具有较高的生化需氧量(BOD),其中约含有1%蛋白质,0.05~0.3%氨态氮等。我们曾利用这种废水培养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作为单细胞蛋白饲料,从而减少对环境污染。本文叙述了利用胶清废水培养白地霉的最适工艺条件。试验采用多因子正交设计法。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的四个菌株中以顺糖2号自地霉的容积生产效率(VPE)最高,在培养基中仅需添加1~1.5%的碳源,该菌株在胶清废水中就能良好生长,干菌体产量达1.52%。此外,耗糖少(菌体与还原糖之比为1:0.6),残糖低(0.1%以下)。试验表明,最适培养条件是:糖蜜作碳源、碳氮比10:1,通气量(V/V)1:1,pH值5.5,发酵时间9~10小时,温度29~31℃,搅拌速度450转/分等。其菌体含粗蛋白质53.85%,脂肪3.65%,核酸6.34%,并含有18种氨基酸,具有赖氨酸等8种营养必需的氨基酸,和乙族维生素等,黄曲霉毒素B1<5 ppb。所得菌体营养丰富,不仅供作禽畜的单细胞蛋白质饲料,并可抽提核酸,同时可减少胶清废水的生化需氧量(BOD)。
  • 曾友梅 李法涛 邢贻藏 林伯达 施福清 钱锦焕 裴超群 张学才
    1981, 2(1): 110-1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龙舌兰杂种11848号(Agave hybrid №11648)的引种及其在华南地区试种、扩种、纤维产量和质盈的近况;观察11648在华南不周生态类型地区的适应能力,用等温线划为三个农业气候区域;提出11648的适生气象指标;对试种扩种十六年后的11648做了评价。最后并讨论了11648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 唐敦义 古月通 黄志圣
    1981, 2(1): 120-1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