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1980年, 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0-09-25
      

  • 全选
    |
  • 黄宗道 郑学勤 郝永路
    1980, 1(1): 2-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总结我国植胶20多年有关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各植胶区的自然条件因素与橡胶树生长、产胶等表现型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与一些热带植胶国家自然条件的利弊作了对比分析,肯定了我国在北纬17°以北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面积植胶成功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地理、地貌因素,各种热带作物的生态表现,提出了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划分的依据。强调了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开发我国宝贵的热带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为此,进一步提出了按纬度、海拔高度以及当地自然特征相结合的各种热带作物的合理布局,以及加速建立橡胶、椰子、剑麻等热作生产基地的方案,以适应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 王泽云 曾宪松 陈传琴 吴胡叶 李琼英 范高俊 卢文娟
    1980, 1(1): 16-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1973 年培养巴西橡胶花药以来,已产生了诱导频率很高的愈伤组织和近4万个胚状体。ZtE1977年底至1978 年春先后从高产无性系“海垦2 ”和“热研88-13”获得113 棵完整植株。并首次盆裁成活, 成活率30% 。到目前为止,已从“海垦2” 、“海垦1 ”、“热研88-13 ”等品种中诱导出完整植株137 棵,1979 年移栽成活率提高到69% 。经过几年的试验,得到了培养效果较好的下列培养基:用以诱导愈伤组织和幼小胚状体的第一培养基为MS 基本培养基添加5% 椰乳, o.5~1.0 毫克/升2 ,4-D 和0.5 ~1.0 毫克/升K ,蔗糖提高到7~ lO% ,用以继续诱导肉眼可见胚状体的第二培养基为Ms 基本培养基添加0.l~0.2 毫克/升NAA,0.2~1.0毫克/升K 和0 ~10 毫克/升水解DNA ,蔗糖提高到7% , 微量元素可提高1~2 倍; 用以诱导植株的第三培养基为改良的MS 培养基,其大量元素减为60 ~80% ,微量元素加倍, 蔗糖提高到5% ,再添加2 毫克/升GA 。对非完整植株,再加0.5 毫克/升K 和0.5 毫克/升BAP ,有促进顶芽长出真叶,成为完整植株的作用。接种后45 ~50 天是转移愈伤组织的最适时间。胚状体和植株的诱导频率因材料和花期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经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 证明花药植株起源于花药的体细胞。

  • 郑学勤 曾宪松 陈向民 杨光凌
    1980, 1(1): 27-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从海垦8,热研2—14—39,热研7—18—65等优良无性系芽条诱导出45株多倍体植株,经细胞学鉴定,这些植株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大多为2n=54~72,每个植株的多倍细胞均占其总分裂细胞数的60%以上。这些多倍体植株的外部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异,如叶片显著增厚、叶色浓绿、叶脉增粗等。目前这些植株已进入无性系第2代和第3代筛选,其中最大的多倍体植株已高达2米,而且已开始出现多倍分枝。在试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采用秋水仙碱和激动素等诱导剂时,诱导当代芽条的第一蓬叶大多数属嵌合体。至第二蓬叶时刚几乎全部恢复正常(2 n= 36) 。将当代第一蓬叶的嵌合体茎干进入无性第一代分离筛选时, 约产生千分之一的突变芽, 只有将这些突变芽继续芽接至第二代筛选时才能获得较多的多倍体植株, 但这一代仍然有分离现象。分离出正常的植株约占30% 。从无性第二代中再经细胞学鉴定, 选出较纯的多倍体植株进行无性第三代筛选时, 所获得的第三代植株几乎全部属于多倍维植株。
  • 刘乃见 邢福浓 区晋汉 张世杰
    1980, 1(1): 32-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1967年定植的12个巴西橡胶无性系的系比试验为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5株,三次重复,各小区均在1975年开割。1979年用它们10个数量性状的资料进行了广义遗传力与遗传相关的统计分析,讨论了选择指数在橡胶育种中的意义。其初步结果摘要如下: 1.虽然由于分析中混有环境和观测效应的干扰,限制排胶指数的广义遗传力是-5.78~-1.86。但本研究还是证明了无论根据小区平均还是根据品系平均所估算的广义遗传力值,它们的等级仍然是一致的。其中以堵塞指数与干胶含量较高 ,树围 、排胶指数和干物质分配率居中,累积系数、干物质增重及相对产量较低 ,唯独干胶产量的广义遗传力是最低的,这就说明在橡胶育种中单选千胶产量是不可靠的而且进展不大。2.除限制排胶指数以外,对我们所研究性状各自与株年千胶产量的遗传相关 (rg)估值作了比较。它们之 中以树围 、 相刘产量 、 排胶指数 和干物质分配率各自与株 年干胶产量 的遗传相关 为最高 ( rg>0.70 ) , 其他是最低的(rg<0.33)。3 . 用单选株年千胶产量为标准比较了一些选择指数的相关遗传进度。证明仅凭产量进行选择的进度最低 ,藉助于树围、排胶指数 、干物质分配率与产量四性状所组成的选择指数来进行选择似乎是适当的。
  • 刘乃见
    1980, 1(1): 42-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来西亚对巴西橡胶的常规育种是1928 年开始的,以无性系为人工杂交的亲本每年杂交,再从一定时期内的杂交后代中选出优良单株建立新的无性系,如此反复,现已进入第六个周期。总的趋势是杂交亲本越用越多,所选新无性系增产的幅度越来越小,感到在现有种质资源基础上进行常规育种,如不解决盲目选用杂交亲本、单凭产量进行选择及周期过长这三个问题,是难以取得较大进展的。为解决这三个问题曾作过多种努力,但收效都不显著。从1969 年开始数量遗传的研究以来,才找到解决问题的入门,到1979 年止共发表论文九篇,报道了他们的研究过程和效果,现正处于重新布置试验来验证和丰富上述成果的阶段。仅就这些论文的特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试验材料上存在的问题作如下综述
  • 梁茂寰 吴云通 胡东琼 周德 黎德舜 王胜贤 陈卓才 方加林
    1980, 1(1): 47-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橡胶有性系的若干性状,进行有关遗传参数的分析,并试图通过表型的表现,据以识别其基因型,期能进一步提高选择效果,为遗传动态的研究提供依据。根据我院实验场1967年定植的有性系8个组合的生长及产量资料(1978—1979年)的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平均遗传力的大小依次为:原生皮厚(0.82)→再生皮厚(0.77)→干胶含量(0.73)→茎围(0.69)→叶柄胶(0.63)→干胶产量(0.42)→相对产量(0.40)→累积系数(0.36)→堵塞指数(0.27)→叶柄乳管(0.11)。其中以前三项指标为较稳定,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在遗传相关分析中,可发现干胶含量及相对产量两性状与干胶产量的相关为最密切,而堵塞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恰相反,说明胶乳的堵塞会导致产量的下降。遗传相关高的性状虽可供作间接选择上参考,但以选择与产量关系既密切而遗传力又较高的性状为较理想,如本试验的干胶含量。事实证明:采用几个与产量有关的因素共同组成选择指数时,经比较发现,只要指数中的性状配合适当,其相对效率所获遗传进度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有关遗传参数所得的估值,常因不同材料,不同年份及不同环境条件而有不同的变化,在此本文只提供初步分析方法,至于进一步结果,有待今后的工作。
  • 郑坚端 余肖娟 邱德勃 谢石文 孔繁浓
    1980, 1(1): 54-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对橡胶芽接的解剖观察,论述了其愈合过程的三个阶段: 1.芽片和砧木的连接愈合:主要由砧木木质部表面的幼嫩组织产生愈伤组织把两者连成一体。 2.芽片形成层的修复:芽片形成层损缺的部位由芽片本身的薄壁组织分化出形成层细胞,和原来的形成层相连接,恢复了形成层的连续性。 3.芽片形成层的活动,产生新的组织,使芽接成活。
  • 郝秉中 吴继林 云翠英
    1980, 1(1): 61-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施用乙烯利(在紧挨割线下)的胶树,在割线及其附近,树皮结构发生如下变化:(1)在若干植株中树皮外层乳管大量死亡导致排胶线变窄;(2)筛管层的厚度由于外层筛管破坏而减少;(3)在挨近形成层处形成石细胞;(4)含单宁细胞增加;(5)树皮发生肥肿;(6)伤口不易愈合。讨论了这些变化与割胶生产的关系,认为施用乙烯利促进了树皮局部的衰老,同时根据乙烯利对筛管层的影响,部分说明了施用乙烯利胶树必须适当浅割的原因,也表明了针刺采胶对筛管层的伤害不会象推测的那样轻微。 
  • 胡耀华 舒宜通 伍业钢 陈世勤 王钊 唐辉儒
    1980, 1(1): 66-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分层芟割法研究了橡胶树不同品系的生产结构及其变异,结果表明:PR107和RRIM600是两种不同的结构类型,在同化系统和非同化系统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生产结构可用来准确地确定不同修剪强度下植株的切顶高度。
  • 莫善文 梁尚朴
    1980, 1(1): 73-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广东高州县和儋县几个橡胶品系树围与地上部分干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树围与地上部分干重的关系可以用线性回归来表述,但数据得进行对数代换,转换成常用对数值;回归方程的参数却依品系和地区而异,因而在我国无法建立适用于所有品系的通用回归方程。1965年V.M.shorrocks在马来西亚建立的通用回归方程似乎不适用于我国,应找出其校正系数。根据我国的情况,区别品系和地区,建立回归方程是必要的。本文建立了几个品系的回归方程,讨论了其效应和应用。
  • 潘苏华 邓慧筠
    1980, 1(1): 83-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从天然胶乳中提取和鉴定糖蛋白的方法。将F乳清(冷冻乳清)用硫酸铵分部沉淀,沉淀物经过透析或用Sephadex G—25重复脱盐,所得的蛋白质溶液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得到三条蛋白质谱带。将上述蛋白质溶液,用分子量截止值为11,700(细胞色素c的分子量)的超滤膜进行超滤,滤出液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只得一条蛋白质谱带,用糖蛋白的特异显色方法显色,证明它是一种糖蛋白。将F乳清用Sephadex G—25凝胶柱直接分离,所得到的蛋白质级分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超滤,滤出液经过鉴定是一种糖蛋白。
  • 刘超然 王明英 杨良 陈国珍 唐朝才
    1980, 1(1): 88-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橡胶种子油是富含多价不饱和脂肪的油脂之一,它含亚油酸36%、亚麻酸24%及其他不饱和脂肪酸。近年来,我们证实当正常大白鼠饲以橡胶种子油膳时,其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均较以普食喂养的大白鼠低。其降脂作用已进一步在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大白鼠及家兔)和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身上证实。我们还发现经常食用这种油的人群(至少6个月),血脂水平(不论胆固醇或甘油三脂)均较食用其他油脂的人群低。而且在我们的研究中还证明橡胶种子油不仅能抑制家兔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且在某种程度上加速其消退。对这种降脂效果的可能机理进行了讨论。
  • 唐敦义 古月通 黄志圣
    1980, 1(1): 97-1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薄层比色法的试验条件:温度、时间和硅胶的效应进行了探讨。温度是影响试验结果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通过使用超级恒温器,试验时注意调整温度,能取得较稳定的数据。由于硅胶能加深试验溶液的颜色,引起光密度增加。要用经薄层色谱展开的工作曲线求出含量。对于高湿度的天气,用乙酸乙酯:苯(3:7或2:8)做展开剂是适宜的。
  • 孔德謇 梁达德 何世屏
    1980, 1(1): 105-1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一种橡胶树根尖染色体制片的新方法,即低温低渗—细胞去壁—细胞悬液—火焰干燥的制片法。可获得染色体分散较好的橡胶树根尖有丝分裂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