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毅, 伍先明, 方先兰, 等. 江西花生低产原因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对策[J]. 江西农业学报, 2009,21(8):38-39, 43.
|
[2] |
黄梅梅, 骆赞磊, 孙明珠. 江西省花生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 江西农业, 2013(2):15-16.
|
[3] |
刘佳, 张杰, 秦文婧, 等. 施氮和接种根瘤菌对红壤旱地花生生长及氮素累积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6,30(12):2441-2450.
|
[4] |
孙虎, 李尚霞, 王月福, 等. 施氮量对不同花生品种积累氮素来源和产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16(1):153-157.
|
[5] |
司贤宗, 张翔, 毛家伟, 等. 施氮量对花生产质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32(29):91-96.
|
[6] |
Fujita K, Morita T, Nobuyasu H. Effect of pod removal on absorption and reduction of nitrate in soybean[J].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1997,43(1):63-73.
DOI
URL
|
[7] |
张翔, 张新友, 毛家伟, 等. 施氮水平对不同花生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17(6):1417-1423.
|
[8] |
李向东, 万勇善, 于振文, 等. 花生叶片衰老过程中氮素代谢指标变化[J]. 植物生态学报, 2001(5):549-552.
|
[9] |
李向东, 王晓云, 张高英, 等. 花生衰老的氮素调控[J]. 中国农业科学, 2000(5):30-35.
|
[10] |
鲁清, 李少雄, 陈小平, 等. 我国南方产区花生育种现状、存在问题及育种建议[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7,39(4):556-566.
|
[11] |
周录英, 李向东, 汤笑, 等. 氮、磷、钾肥配施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8(6):2707-2714.
|
[12] |
王才斌, 吴正锋, 刘俊华, 等. 不同供N水平对花生硝酸盐累积与分布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5):915-919.
|
[13] |
林国林, 赵坤, 蒋春姬, 等. 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花生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2,43(5):1183-1186.
|
[14] |
郭峰, 万书波, 王才斌, 等. 麦套花生氮素代谢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15(2):416-421.
DOI
URL
|
[15] |
张智猛, 万书波, 戴良香, 等. 施氮水平对不同花生品种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44(2):280-290.
|
[16] |
陈松, 冯镇泰. 一种高含氮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3541A[P]. 2013-07-10.
|
[17] |
王在序, 盖树人. 山东花生[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
[18] |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
|
[19] |
徐新朋, 周卫, 梁国庆, 等. 氮肥用量和密度对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21(3):763-772.
|
[20] |
周录英, 李向东, 汤笑, 等. 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1):2468-2474.
|
[21] |
赵婷, 郑向丽, 徐国忠, 等. 施肥对花生营养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J]. 福建农业学报, 2011,26(3):490-497.
|
[22] |
张翔, 焦有, 孙春河, 等. 不同施肥结构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土壤肥料, 2003(2):30-32.
|
[23] |
黄循壮. 不同施氮水平对花生结瘤与供氮和产量的影响[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1(1):68-72.
|
[24] |
万书波, 封海胜, 左学青, 等. 不同供氮水平花生的氮素利用效率[J]. 山东农业科学, 2000(1):31-33.
|
[25] |
王晓林, 甄志高, 段莹.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花生农艺性状重要性的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3):316-318.
|
[26] |
彭春瑞, 陈先茂, 林洪鑫. 江西红壤旱地花生测土施氮参数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2,34(3):280-285.
|
[27] |
李林, 刘登望, 邹冬生, 等. 自然湿涝条件下花生种质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8(1):62-70.
|
[28] |
李清华. 不同生境下花生农艺产量性状的因子分析[J]. 花生学报, 2009,38(3):36-40.
|
[29] |
薛云云, 白冬梅, 田跃霞, 等. 24份山西花生资源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 2017,45(10):1587-1590, 1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