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千善. 红木材浅谈[J]. 广西林业, 1994(5):421.
|
[2] |
曾宏才, 曾和生. 降香黄檀育苗技术[J]. 福建热作科技, 2009,34(2):22-23.
|
[3] |
伍慧雄, 庄雪影, 温秀军, 等. 降香黄檀病虫害调查[J]. 广东林业科技, 2009,25(6):86-88.
|
[4] |
桑利伟, 刘爱勤, 孙世伟, 等. 海南降香黄檀炭疽病病原鉴定及防治[J]. 热带农业科学, 2009,29(8):23-25.
|
[5] |
刘洪湾, 李际, 林秀莲. 海南降香黄檀病虫害调查与防治[J]. 农业灾害研究, 2011,1(2):32-33.
|
[6] |
董文统, 刘君昂, 周国英, 等. 海南省乡土树种病虫害发生现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34(6):55-60.
|
[7] |
周莹. 肇庆市地区降香黄檀病虫害情况调查及防治方法分析[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18): 151, 153.
|
[8] |
吴凤芝, 孟立君, 文景芝. 黄瓜根系分泌物对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J]. 中国蔬菜, 2002(5):26-27.
|
[9] |
李河, 周国英, 卢丽俐. 油茶叶枯病原的形态及ITS序列分析鉴定[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8(1):88-91.
|
[10] |
张建宁. 十字交叉法测定药剂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J]. 基层农技推广, 2015,3(11):26-31.
|
[11] |
方中达. 植病研究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
[12] |
Taylor J W, Jacobson D J, Kroken S, et al. Phylogenetic species recognition and species concepts in fungi[J]. 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 2000,31(1):21-32.
|
[13] |
李雪光, 潘凤娟, 宋洁, 等. 拟茎点霉属及其病害研究进展[J]. 大豆科技, 2012(6):32-37.
|
[14] |
戚佩坤, 姜子德, 向梅梅. 中国真菌志: 第三十四卷拟茎点霉属[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
[15] |
Elena K . First report of Phomopsis asparagi causing stem blight of asparagus in Greece[J]. Plant Pathology, 2006,55(2):300.
|
[16] |
刘志恒, 孙俊, 杨红, 等. 芦笋茎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8(3):301-304.
|
[17] |
顾振芳, 叶黎红, 代光辉, 等. 芦笋茎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药剂评估[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3(S1):2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