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家慧, 杨伯祥, 黄海涛 , 等. 黄曲条跳甲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 蔬菜, 2013(4):35-37.
|
[2] |
贺华良, 宾淑英, 林进添 . 黄曲条跳甲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及发生原因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20):10683-10686.
|
[3] |
贺华良, 宾淑英, 林进添 , 等. 蔬菜害虫黄曲条跳甲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39(12):80-83.
|
[4] |
杨建云, 纪春艳, 凌冰 , 等. 黄曲条跳甲幼虫致病菌的鉴定及其对黄曲条跳甲的杀虫活性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4,30(3):434-440.
|
[5] |
林泽燕 . 不同控制措施对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striolata及其寄主上海青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的影响[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06.
|
[6] |
冯伟明, 温华良, 刘惠珍 , 等. 15%乐斯本颗粒剂防治黄曲条跳甲药效试验[J]. 广东农业科学, 2007(3):55-56.
|
[7] |
吴燕君, 王道泽, 洪文英 , 等. 联苯·噻虫胺对小白菜黄曲条跳甲的控制作用[J]. 浙江农业科学, 2012(2):194-197.
|
[8] |
杨吉春, 李淼, 柴宝山 , 等. 新烟碱类杀虫剂最新研究进展[J]. 农药, 2007,46(7):433-438.
|
[9] |
张梅凤 . 高效杀虫剂氟氯氰菊酯的研究[D]. 济南: 山东大学, 2008.
|
[10] |
李伟, 任学祥, 宋旭明 , 等. 阿维菌素与噻虫胺混配对烟蚜、B型烟粉虱的联合毒力测定[J]. 农药, 2015,54(8):610-612.
|
[11] |
郑岩明, 刘霞, 姜莉莉 , 等. 噻虫胺等七种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J]. 农药学学报, 2015,17(2):230-234.
|
[12] |
丁悦, 刘敏, 严海娟 , 等. 噻虫胺及其混配制剂对意大利蜜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J]. 昆虫学报, 2015,58(9):1030-1036.
|
[13] |
庄占兴, 胡尊纪, 范金勇 , 等. 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配方筛选与田间应用效果[J]. 农药, 2017,56(3):228-230, 234.
|
[14] |
冯岗, 陈利标, 闫超 , 等. 噻虫胺与氟氯氰菊酯对椰心叶甲的毒力及根施药效[J]. 热带作物学报, 2018,39(10):2034-2018.
|
[15] |
陈焕瑜, 胡珍娣, 包华理 , 等. 植物源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的控制作用[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40(5):76-77.
|
[16] |
郑丽祯, 傅建炜, 陈小龙 , 等. 黄曲条跳甲对毒死蜱敏感性差异的生化机制[J]. 昆虫知识, 2009,46(2):256-259.
|
[17] |
刘维帅, 何可佳, 周小毛 , 等. 6种农药对湖南5个地区黄曲条跳甲的毒力[J]. 植物保护, 2014,40(4):190-192.
|
[18] |
李宁东 . 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 蔬菜, 2012(8):32-33.
|
[19] |
袁水霞, 张佳佳 . 黄曲条跳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J]. 河南农业, 2016(3):49-50.
|
[20] |
傅建炜, 李建宇, 邱良妙 , 等. 福建省黄曲条跳甲药剂敏感性的地区差异[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5(3):235-238.
|
[21] |
聂河兴 . 黄曲条跳甲危害严重原因与防治对策[J]. 湖南农业科学, 2007(5):122-124.
|
[22] |
胡珍娣, 冯夏, 陈焕瑜 , 等. 药剂土壤处理对菜心田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39(13):10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