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隆儒, 王素贤 . 中药黄精中的新生物碱[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1997(2):129-129.
|
[2] |
李丽, 田丽娜, 任振兴 , 等. 黄精多糖的结构分析及功能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15):231-234.
|
[3] |
张洁, 马百平, 杨云 , 等. 黄精属植物甾体皂苷类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 2006,41(5):14-16.
|
[4] |
陶弘景 . 名医别录(辑校本)[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
|
[5] |
李时珍 . 本草纲目(上册)[M]. 长春: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5.
|
[6]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
[7]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十五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8.
|
[8] |
庞玉新, 赵致, 袁媛 , 等. 黄精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22(6):547-550.
|
[9] |
周繇 . 长白山区黄精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2,21(2):34-35.
|
[10] |
周新华, 曾满生, 肖智勇 , 等. 多花黄精嫩茎与根茎芽离体培养技术[J]. 经济林研究, 2014,32(4):68-72.
|
[11] |
万学锋, 陈菁瑛 . 多花黄精组培快繁技术初探[J]. 中国现代中药, 2013,15(10):850-852.
|
[12] |
李文金, 毕研文, 陈建生 , 等. 泰山多花黄精试管苗生根技术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 2010,12(1):19-20.
|
[13] |
周新华, 肖智勇, 王丽云 , 等. 基于均匀设计对黄精不定芽增殖培养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31):10909-10911.
|
[14] |
刘红美, 方小波, 夏开德 , 等. 多花黄精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研究[J]. 种子, 2010,29(12):13-17.
|
[15] |
徐忠传, 何俊蓉, 周静亚 , 等. 多菌灵在黄精根茎无菌培养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报, 2006(S1):400-402.
|
[16] |
徐忠传, 何俊蓉, 郁达 , 等. 多花黄精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报, 2006,42(1):84.
|
[17] |
徐红梅, 赵东利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多花黄精芽体外发生过程中性状的影响[J]. 中草药, 2003,34(9):855-858.
|
[18] |
周新华, 厉月桥, 王丽云 , 等. 多花黄精根茎芽高效组培增殖和生根体系研究[J]. 经济林研究, 2016,34(1):51-56.
|
[19] |
鲍锦库 . 囊丝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和活性成分分析、黄精凝集素Ⅱ基团特异性化学修饰与生物学活性及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 成都: 四川大学, 2003.
|
[20] |
戚华沙, 潘梅, 符瑞侃 , 等. 蓝药睡莲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方法的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 2016,32(2):38-39.
|
[21] |
宁慧, 杨培君 . 玉竹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西北植物学报, 2009,29(11):2339-2344.
|
[22] |
朱伍凤 . 药用植物黄精繁育技术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
[23] |
周建金, 罗晓锋, 叶炜 , 等. 多花黄精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福建农业科技, 2012(9):59-61.
|
[24] |
周建金, 罗晓锋, 叶炜 , 等. 多花黄精组织培养技术[J]. 三明农业科技, 2012(3):27-30.
|
[25] |
周建金, 雷伏贵, 曹奕鸯 , 等. 碳源和6-BA 对多花黄精不定芽生长及多糖累积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 2015(2):125-130.
|
[26] |
李莺, 罗明志, 罗雯 , 等. 黄精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J]. 西北农业学报, 2011,20(8):159-162.
|
[27] |
牟小翎, 张利民, 杨圣祥 , 等. 泰山野生黄精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0(1):12-13.
|
[28] |
李莺, 王虹, 王晓臣 , 等. 鸡头黄精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陕西农业科学, 2011,57(5):104-108.
|
[29] |
孙骏威, 赵进, 周荣鑫 .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多花黄精组织培养的效果[J]. 贵州农业科学, 2017,45(3):97-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