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同斌, 曾希柏, 胡清秀 . 中国化肥利用率的区域分异[J]. 地理学报, 2002,69(5):531-538.
DOI
URL
|
[2] |
朱洪国 . 不同施肥方法对缓释尿素的肥效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 杂粮作物, 2006,26(3):242-243.
|
[3] |
赵秉强, 杨相东, 李燕婷 , 等. 我国新型肥料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J]. 磷肥与复肥, 2012,27(3):1-4.
DOI
URL
|
[4] |
樊小廖, 宗文 . 控释肥料与平衡施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8,5(3):219-223.
DOI
URL
|
[5] |
Shoji S . MEISTER: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s: Properties and utilization[M]. Sendai: Konno Printing Company, 1999.
|
[6] |
孙廷秀 . 国内外长效肥研究概况[R]. 南京: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1980.
|
[7] |
张宝林 . 包裹型复合肥的研制[J]. 磷肥与复肥, 1987,2(3):21-25.
|
[8] |
许秀成, 李菂萍, 王好斌 . 包裹型缓释/控制释放肥料专题报告第三报包膜(包裹)型控制释放肥料各国研究进展(续)4.中国[J]. 磷肥与复肥, 2001,16(4):4-8.
DOI
URL
|
[9] |
刘国辉, 邓炼中, 姚永升 . 缓释肥在水稻抛秧栽培中的应用效果[J]. 土壤肥料, 2005,42(2):58-59.
DOI
URL
|
[10] |
陈国清, 肖尧, 景立权 , 等. 不同缓释肥水平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31(30):182-187.
|
[11] |
汪强, 李双凌, 韩燕来 , 等. 缓释肥对小麦增产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效果研究[J]. 土壤通报, 2007,57(4):693-696.
DOI
URL
|
[12] |
何向东, 吴小平, 林道经 , 等. 长效肥料棒在热带土壤上施用效果的研究[J]. 热带作物研究, 1990,10(1):35-37.
|
[13] |
李方敏, 廖宗文, 艾天成 . 平衡施肥理论与肥料高效利用[J]. 磷肥与复肥, 2004,19(5):66-70.
DOI
URL
|
[14] |
张文辉, 万亚珍, 谷守玉 . 一种新型大颗粒控制释放林木肥的研究与开发[J]. 林业实用技术, 2005,48(10):11-12.
DOI
URL
|
[15] |
张少红 . 高效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的优势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6,36(18):22.
DOI
URL
|
[16] |
赵秉强, 张福锁, 廖宗文 , 等. 我国新型肥料发展战略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11(5):536-545.
DOI
URL
|
[17] |
薛丽丰, 刘荣宁, 冯巧婷 . 缓释肥养分释放评价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 2009,10(2):52-61.
DOI
URL
|
[18] |
贝美容, 罗雪华, 杨红竹 . AA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CFA)同时测定橡胶叶全氮、全磷、全钾的方法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 2011,32(7):1258-1264.
DOI
URL
|
[19] |
陈立人 . 火焰光度法测钾[J]. 上海农业科技, 1981,11(4):38-39.
|
[20] |
全为民, 严力蛟 .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J]. 生态学报, 2002,22(3):291-299.
|
[21] |
胡士华 . 《复混肥料》国家标准简介[J]. 化工标准化与质量监督, 1994,14(9):14-17.
|
[22] |
刘桃 . 固体粘结剂在化肥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 临汾: 山西师范大学, 2013.
|
[23] |
李彦明 . 新型堆肥有机复混肥造粒粘结剂的研制与应用[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24] |
蒋恩臣, 王秋静, 秦丽元 , 等. 柱状生物质炭基尿素的成型及性能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46(7):83-89.
DOI
URL
|
[25] |
吴庆伟 . 大颗粒缓控释肥料的研制及评价[D]. 郑州: 郑州大学,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