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欢迎访问《热带作物学报》,
2023年, 第4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2-25 上一期   
组学与生物技术
菠萝PARMS反应体系的建立
高云飞, 林文秋, 吴青松, 张秀梅, 孙伟生, 刘胜辉, 姚艳丽
2023 (2):  225-232.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01
摘要 ( 21 )   HTML ( 2 )   PDF(1709KB) ( 19 )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广泛分布在植物的基因组中,具有丰富的DNA变异形式。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开发的标记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分子标记。五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ent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PARMS)是一种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新型基因分型技术,具有通量高、准确性高、成本低和耗时短等优点。因此,建立高效、简便可行的PARMS分型技术对菠萝种质资源的鉴定、基因定位的开展以及分子辅助选择育种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3份表型差异显著的菠萝种质资源为材料,基于130份菠萝种质资源的重测序数据分析结果,设计特异引物SNP31。结果显示,SNP31可将菠萝种质资源进行较好地分型,可用于后续反应体系的优化。为了建立适用于菠萝的PARMS-SNP分型体系,对PARMS的反应体积、引物浓度、DNA的提取方法和DNA浓度等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体积、引物浓度以及DNA的浓度均能影响基因型信号点的荧光信号值。在较大或较小的反应体积下基因型信号点的荧光信号值均降低,最适的反应体积为6 μL。随着引物和DNA浓度的增加,基因型信号点的荧光信号值增加,最佳的引物和DNA浓度分别为100 μmol/L和25 ng/μL。此外,不同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均能对3份种质实现较好的PARMS-SNP分型。因此,PARMS-SNP分型体系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反应总体积6 μL,DNA(25 ng)1 μL,PARMS mix 3 μL,Primer mix(100 μmol/L)0.45 μL,ddH2O 1.55 μL。利用65份菠萝种质资源验证该体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获得了较好的PARMS-SNP分型结果。本研究建立的PARMS-SNP分型体系为开展菠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的构建、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甘蔗镰孢菌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致病变异突变体筛选及突变基因定位
蒙姣荣, 黄海娟, 杨惠贞, 曾泉, 李珅雨, 陈保善
2023 (2):  233-245.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02
摘要 ( 11 )   HTML ( 1 )   PDF(5432KB) ( 21 )  

由镰孢菌复合种引起的甘蔗梢腐病(pokkah boeng disease, PBD)是甘蔗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广西,甘蔗镰孢菌(Fusarium sacchari)是PBD的优势病原菌。尽管PBD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但甘蔗镰孢菌的致病分子机理远未得到阐明。为研究甘蔗镰孢菌的致病分子机理,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技术构建甘蔗镰孢菌FF001菌株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采用携带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基因pTHR1-AH双元载体的农杆菌菌株AGL-1介导转化F. sacchari分生孢子,获得3018个转化子;随机选取12个转化子进行PCR检测和Southern 杂交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检测突变株均插入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基因,多数为单拷贝插入。采用离体叶片接种评价转化子的致病力,获得致病力明显减弱21个和致病力增强9个,共30个突变体。通过TAIL-PCR扩增测序并与甘蔗镰孢菌基因组序列比对,确定了其中27个突变株的T-DNA插入位点。观察到多个插入位点伴随有基因组片段缺失,导致1个插入位点可以影响1个以上的功能基因。T-DNA插入位点多为编码区和启动子区,少数为终止子区和间隔区。受影响的基因分别编码α-甘露糖苷酶(alpha-mannosidase)、中性氨基酸渗透酶(neutral amino acid permease)、寡聚高尔基复合体成分4(oligomeric golgi complex component 4)、寡肽转运蛋白(oligopeptide transporter)、酰基辅酶A脱氢酶(acyl-CoA dehydrogenase)、乙酰乙酰-CoA合成酶(acetoacetyl-CoA synthetase)、碳酐酸酶(carbonic anhydrase)、Bud 10蛋白(Bud 10 protein)、类驱动蛋白bimC(kinesin-related protein bimC)、锌指蛋白ASD4(zinc finger protein ASD4)、转录起始因子TFIID(transcription initiation factor TFIID)、角质酶G-box结合蛋白(cutinase G-box binding protein)、吖啶黄素敏感性控制蛋白(acriflavine sensitivity control protein ACR-2)、核类VCP蛋白(nuclear VCP-like protein)、热激蛋白HSP30(heat shock protein 30)、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2C型蛋白磷酸酶(type 2C protein phosphatase)、核糖核酸外切酶(exoribonuclease)、硒蛋白(selenoprotein)、DNA聚合酶η(DNA polymerase eta)、存活因子1(survival factor 1)和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等22个已知功能蛋白和16个未知功能蛋白。部分突变基因,如锌指蛋白ASD4、角质酶G-box结合蛋白、寡肽转运蛋白和2C型蛋白磷酸酶等,已分别在稻瘟病菌、稻曲病菌、胶孢炭疽菌和尖孢镰孢菌等植物病原真菌中证实为致病相关基因。多种类型致病相关突变体的获得,为深入研究甘蔗镰孢菌致病分子机理提供了新的材料。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剑麻均一化文库构建及PnRXLR5863靶蛋白筛选
杨子平, 杨倩, 汪询, 柯智, 鹿志伟, 张燕梅, 谌惠邦, 周文钊
2023 (2):  246-253.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03
摘要 ( 15 )   HTML ( 3 )   PDF(2141KB) ( 4 )  

剑麻是硬质纤维的主要来源,由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引起的斑马纹病是剑麻生产的重要病害。RXLR效应蛋白是卵菌第一大类效应蛋白,能通过直接的蛋白质相互作用,靶向寄主防卫相关蛋白,干扰和抑制寄主防卫。利用转录组分析不同侵染阶段的烟草疫霉,发现PnRXLR5863表达量较高,并且其编码的蛋白含有信号肽、RXLR-EER和WY结构域,瞬时表达发现PnRXLR5863能引起烟草细胞死亡,推测PnRXLR5863在烟草疫霉侵染剑麻过程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它作用于剑麻的靶蛋白和致病机制还未知。为了筛选PnRXLR5863的剑麻靶蛋白,应用Switching Mechanism at 5° end of RNA Transcript(SMART)和Duplex-Specific Nuclease(DSN)技术构建了剑麻均一化酵母cDNA表达文库,并筛选了与PnRXLR5863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显示,构建的文库库容为5.32×107 CFU/mL,文库总克隆数为1.064×108 CFU,文库片段平均大小为1000 bp,重组率为100%;构建的pGBKT7-PnRXLR5863诱饵载体无自激活性;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pGBKT7-PnRXLR5863诱饵载体,从构建的文库中筛选获得23个与PnRXLR5863相互作用的蛋白。获得的候选靶蛋白主要参与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涉及泛素化过程、蛋白合成、蛋白翻译和蛋白修饰等生理事件,暗示PnRXLR5863效应蛋白可能作用于剑麻的蛋白代谢。剑麻均一化酵母表达文库的构建和PnRXLR5863靶蛋白的筛选,为进一步深入研究PnRXLR5863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澳洲坚果光壳种MiSAD的克隆与表达
杨倩, 杨子平, 邹明宏, 宋喜梅, 万继锋, 陈菁, 罗炼芳, 曾辉
2023 (2):  254-263.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04
摘要 ( 15 )   HTML ( 2 )   PDF(31099KB) ( 6 )  

澳洲坚果果仁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 UFA),其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解析。植物硬脂酰-酰基载体蛋白脱饱和酶(SAD)是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中形成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本研究以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光壳种为对象,通过PCR技术克隆获得澳洲坚果硬脂酰-酰基载体蛋白脱饱和酶基因(MiSAD),并对结构功能和表达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克隆获得5923 bp的MiSAD基因组DNA序列,该基因由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组成,包含1191 bp的编码框,与公布的粗壳种MtSAD序列高度一致;编码396个氨基酸;MiSAD分子量为45.22 kDa,等电点为5.93,属于酰基-ACP脱饱和酶,是位于叶绿体或质体基质中的水溶性酶;高度保守的区域存在形成酶活位点的2个E-X-X-H二铁原子中心基序,N端和C端氨基酸序列差异较大;二级结构中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预测中存在形成脂酰链结合部位的螺旋-转角-螺旋(HTH);与蒂罗花的同源性最高达94.2%,与其他物种的SAD同源性也都在80%以上;分子进化树显示与荷花进化关系较近,属于植物脂酰-ACP脱饱和酶。荧光定量PCR数据显示MiSAD在根、茎、叶、花、果中均有表达,其中叶片和果实中表达量较高,果实中的MiSAD表达量在开花后第100天左右达到最高,之后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下降,呈现正态分布趋势。该研究为深入研究MiSAD在澳洲坚果果仁中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兰科ABI3基因的密码子偏性分析
龚婷婷, 李维仪, 陶媛, 李少凡, 王嘉文, 杨柏云, 罗火林
2023 (2):  264-272.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05
摘要 ( 9 )   HTML ( 3 )   PDF(1197KB) ( 2 )  

密码子偏性是影响外源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也是反映基因家族进化的关键线索之一。兰科植物是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类群,且多数物种具有药用和观赏价值,但种子不易萌发,而ABI3(abscisic acid insensitive 3)基因是ABA信号转导的中心调控因子,是调控植物种子萌发的关键因子。因此,深入研究兰科ABI3基因密码子偏性,可为解析该基因功能、优化密码子组成奠定基础。本研究以拟南芥ABI3基因为探针,从公共数据库(NCBI)筛选出45条兰科植物ABI3基因,通过CodonW、SPSS、MEGA等生物信息学程序对其进行密码子使用模式和偏好性分析。相关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ENC(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值范围分布为40.84~58.46,其中大于52的占82.2%,CAI(codon adaptation index)平均值为0.203,远小于1,表明ABI3基因的密码子偏性相对较弱;中性绘图分析显示,GC12与GC3的回归曲线的斜率为0.6103,R2=0.7928,P<0.05,有极高的相关性,这暗示着碱基组成对密码子偏性具有重要的影响;ENC-plot分析中,所有基因ENC值都低于期望值,但相差不大,说明兰科ABI3基因密码子主要受碱基突变的影响,同时也受选择压力等其他因素影响。奇偶偏好性分析显示,大多数基因分布在平面图的右侧区域,密码子第3位A/T(U)的使用频率高于G/C。通过RSCU和ΔRSCU分析确定了26个最优密码子,其中以A/T(U)结尾的密码子有14个,以T(U)结尾的密码子有10个,说明兰科植物ABI3基因相对偏好使用A/U结尾的密码子,尤其偏好使用T(U)结尾的密码子,这与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密码子使用偏好不同。本研究可为兰科植物ABI3基因的系统发育、功能解析、提高ABI3基因表达效率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可为促进植物密码子生物学研究及外源基因改良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HoCP系列美国甘蔗种质资源育种价值评价
吴嘉云, 曾巧英, 陈勇生, 刘睿, 黄咏虹, 高小宁
2023 (2):  273-281.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06
摘要 ( 13 )   HTML ( 1 )   PDF(880KB) ( 3 )  

为了解美国引进的HoCP系列甘蔗种质资源的育种价值,本研究以HoCP00-1142、HoCP01-517、HoCP01-564、HoCP02-610、HoCP02-623、HoCP03-704、HoCP03-708、HoCP03-716、HoCP05-902、HoCP07-613、HoCP07-617和HoCP92-648等12个HoCP品系为核心亲本配置了73个杂交组合,采用家系评价方法,对12个HoCP系列亲本及其73个组合F1群体的株高、茎径、有效茎数、蔗糖分和蔗茎产量等5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值、经济育种值等参数进行估算。结果表明,5个性状中除了株高在母本间无差异,其他性状在母本、父本及组合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作为母本,11个亲本当中HoCP03-704的株高,HoCP02-623的茎径,HoCP02-610的有效茎数,HoCP07-617的蔗糖分及HoCP92-648的蔗茎产量一般配合力最高;而作为父本HoCP03-704的株高,HoCP02-623的茎径,HoCP07-617的有效茎数,HoCP03-708的蔗糖分及HoCP02-623的蔗茎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最高。从经济育种值来看,HoCP02-623、HoCP03-708和HoCP92-648作为母本经济育种值较高,同时蔗糖分和蔗茎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适宜作高产高糖的母本。HoCP01-517和HoCP07-617作为父本的经济育种值较高,同时在蔗糖分和蔗茎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适宜作高产高糖的父本。73个组合中,以HoCP03-704ב内江03-218’的株高,‘粤糖00-236’×HoCP00-1142的茎径,‘崖城07-71’×HoCP05-902的有效茎数,‘粤糖00-236’×HoCP03-708的蔗糖分,HoCP01-564ב桂糖92-66’的蔗茎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最高。38个组合的经济育种值为正值,其中‘粤糖94-128’×HoCP01-517,HoCP01-564ב桂糖92-66’、‘桂糖02-467’×HoCP01-564等组合蔗茎产量和蔗糖分特殊配合力和组合经济育种值均较优,可作为今后重点的生产性家系,而HoCP03-716ב福农02-6404’,‘粤糖99-66’×HoCP01-564和‘粤农73-204’×HoCP01-564等组合的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较低,同时经济育种值也低,不适宜作为生产性家系应用。以上结果为利用美国HoCP系列甘蔗种质资源进行杂交组合选配提供了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西藏万代兰族(兰科)植物新记录
李孟凯, 庞深深, 邓建平, 王伟, 陈学达, 罗艳, 邢震
2023 (2):  282-288.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07
摘要 ( 15 )   HTML ( 2 )   PDF(8360KB) ( 5 )  

万代兰族隶属兰科,在西藏分布于藏南、藏东南等低海拔地区,资源丰富,由于过去交通条件的限制,考察不够深入,该族植物的研究还处于空白。本研究报道了1个中国未详知种兰科万代兰族少花凤蝶兰[Papilionanthe uniflora (Lindl.) Garay],该种原仅在《西藏植物志》中被记载,因缺乏花等重要特征,未被《中国植物志》收录,本研究提供该种详细的解剖图等信息,便于日后的增补及修订;12个西藏新记录种为多花指甲兰(Aerides rosea Lodd. ex Lindl. & Paxton)、二齿叶隔距兰[Cleisostoma aspersum (Rchb. f.) Garay]、隔距兰[Cleisostoma linearilobatum (Seidenf. & Smitin.) Garay]、大叶隔距兰[Cleisostoma racemiferum (Lindl.) Garay]、毛柱隔距兰[Cleisostoma simondii (Gagnep.) Seidenf.]、二脊盆距兰[Gastrochilus affinis (King & Pantl.) Schltr.]、锯叶盆距兰(Gastrochilus prionophyllus H. Jiang, D. P. Ye & Q. Liu)、小唇盆距兰[Gastrochilus pseudodistichus (King et Pantl.) Schltr.]、罗氏蝴蝶兰[Phalaenopsis lobbii (Rchb. f.) H. R. Sweet]、带叶兰(Taeniophyllum glandulosum Blume)、钝叶叉喙兰(Uncifera obtusifolia Lindl.)和琴唇万代兰(Vanda concolor Blume),其中叉喙兰属为西藏新记录属,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形态鉴别特征描述及详细特征图片信息。万代兰族植物多数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如蝴蝶兰属和万代兰属等,此次发现不仅扩充了西藏兰科植物本底资源,也为西藏观赏兰科植物的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13份化橘红种质的鉴定研究
叶宾, 黄洁文, 李宇, 魏鸿瑶, 吴良肪, 丁玙, 谷潇雨, 赵杰堂, 胡桂兵, 秦永华, 王艳慧, 张志珂
2023 (2):  289-301.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08
摘要 ( 10 )   HTML ( 1 )   PDF(1779KB) ( 3 )  

为了有效地鉴定和区分化橘红种质,改善市场上橘红产品混乱的现状。本研究以13份化州当地不同产区的化橘红(大合黄绒、大合密叶、平定黄绒、平定密叶、平定红肉、山车正毛、带刺正毛、山车凤尾、山车副毛、山车假西洋、山车光青、平定金钱笃、平定实生梨)作为材料,通过植物学形态分析、干品化学成分分析和分子标记分析,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正毛和非正毛种质在叶长、叶形指数、L*a*b*及果形指数上有显著差异:正毛种质的叶形较非正毛的更细长,色差值的绝对值更大,其果型指数偏小,形状上更偏向高扁圆形,而非正毛种质更偏向球形;正毛与非正毛化橘红种质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有显著差异,且绝大多数正毛化橘红的野漆树苷含量高于5.00 mg/g,而二者的柚皮苷和水溶性浸出物均无显著差异;在遗传距离为15 cM时,ISSR和SRAP分子标记能够将13份种质分成正毛1组和非正毛3组;当P<0.05时,仅有果实形状、果型指数与野漆树苷和柚皮苷含量呈显著相关,水溶性浸出物与L*值呈显著正相关。结合3种鉴定结果表明,分子标记区分化橘红种质是最为可靠的,其次利用植物形态(花瓣长度、果实形状与果型指数)或化学成分(野漆树苷和醇浸出物含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正毛和非正毛种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南宁市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莫楚欣, 李林, 和太平
2023 (2):  302-309.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09
摘要 ( 9 )   HTML ( 4 )   PDF(1050KB) ( 3 )  

为了解南宁市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给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基础,笔者调查和分析其植物资源,采用文献收集、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统计方法编制出南宁市野生种子植物名录,运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判断其与15个临近地区的亲缘关系,分析其区系特征。结果表明:南宁市野生种子植物共197科1114属3576种,裸子植物8科14属24种,被子植物189科1100属3552种,占广西种子植物科数、属数、种数比值分别为77.87%、60.02%、42.90%,说明南宁市野生种子植物丰富多样。大科占比为27.41%,所含种数占78.44%,为区系中的主要成分。单种属和寡种属占总属数的85.28%,但中等属和多种属所含种数占总种数51.65%,表明科属种类丰富但分化程度较低。该区系有14个属级分布区类型,地理成分丰富复杂,其中热带成分占总属数69.55%,温带成分占22.16%,呈现明显热带属性,兼具部分温带属性。区域内珍稀濒危植物223种,种类丰富,其中兰科(Orchidaceae)、金花茶(Camellia petelotii)等特有植物种类多,广西植物区域特征明显,保护价值高。该区系属于北部湾地区和滇黔桂地区,与临近地区相比,其热带地理成分和温带地理成分的比值(R/T)为3.08,处于中间值,与黔桂边境六县R/T值(2.32)相近,与广西北部湾海岸带R/T值(8.80)相差最大,且R/T值与纬度呈负相关。在属级植物地理成分上,南宁市与海南省、云南省西畴县相似度最高,联系最紧密,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最为疏远。整体来说,南宁市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物种丰富,孑遗古老,珍稀濒危植物较多,呈现热带、亚热带过渡性质,体现出北部湾和滇黔桂植物区系特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作物栽培与生理生化
茉莉酸甲酯对橡胶树花药愈伤乳管细胞分化的影响
郭子晗, 谭德冠, 黄东益, 付莉莉, 孙雪飘, 张家明
2023 (2):  310-316.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10
摘要 ( 10 )   HTML ( 2 )   PDF(6818KB) ( 3 )  

橡胶树老化的愈伤组织存在乳管细胞。茉莉酸甲酯(MeJA)与茉莉酸(JA)同属茉莉酸类物质(JAs),但MeJA对橡胶树愈伤乳管细胞分化的效果尚不清楚。系统研究MeJA对橡胶树愈伤乳管细胞分化的效果,结果发现,低浓度的MeJA(0~1 mg/L)对花药愈伤组织的生长影响不明显,而高浓度的MeJA(2~3 mg/L)会抑制愈伤组织生长,且MeJA浓度与愈伤组织生长呈负相关关系。组织化学制片结果显示,低浓度的MeJA能显著提高愈伤乳管细胞发生频率,其中浓度为1 mg/L效果最佳;而高浓度的MeJA则会降低其发生频率。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培养基中添加MeJA后SRPPREFCPT等与橡胶生物合成相关的重要基因的表达量在愈伤组织中变化趋势与愈伤乳管细胞发生频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MeJA能促进愈伤乳管细胞分化。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愈伤乳管细胞内含有橡胶粒子、黄色体等细胞器。研究结果对促进橡胶树愈伤组织在乳管分化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开发新型橡胶树增产刺激剂,促进橡胶树天然橡胶的生产具有一定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低温胁迫对秋石斛‘三亚阳光’成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莫顺金, 何嘉琦, 陆顺教, 张志群, 尹俊梅, 徐诗涛
2023 (2):  317-325.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11
摘要 ( 9 )   HTML ( 1 )   PDF(6269KB) ( 3 )  

秋石斛(Dendrobium spp.)是一类原产于热带地区的观赏植物,适合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栽培,易受到低温胁迫。为探究秋石斛成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寒性,本研究以秋石斛‘三亚阳光’成苗为试验材料,观察及测定在15、10、5℃低温胁迫处理1、2、4、8 h和1、2、4、8、16 d后的外部形态变化和生理指标,统计各处理材料恢复生长后的落叶率,分析各处理材料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以及电导率等抗寒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并根据不同温度处理的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进行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和抗寒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低温环境下秋石斛成苗形态及生理响应特性,了解其生长发育的规律。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秋石斛‘三亚阳光’成苗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及落叶率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明显增长,且处于较高水平;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不断波动,处于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状态;而叶绿素含量则逐渐减少,经5℃处理16 d后的叶绿素含量降到最低,含量为0.2534 mg/g。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落叶率均与半致死温度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叶绿素含量与半致死温度呈显著相关性,推测这些生理指标含量可作为‘三亚阳光’成苗耐寒性鉴定的主要指标。本研究结果为确定秋石斛‘三亚阳光’成苗耐寒鉴定指标和处理秋石斛冷害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秋石斛对低温损伤的抗性奠定了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不同水稻品种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评价
刘梦霜, 郭海峰, 陈观秀, 莫俊杰, 许江环, 杨善, 周鸿凯
2023 (2):  326-336.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12
摘要 ( 14 )   HTML ( 2 )   PDF(1366KB) ( 1 )  

土壤盐渍化是限制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培育水稻耐盐新品种,对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不同品种水稻幼苗的生长及生理的变化趋势,明确不同水稻品种苗期耐盐性强弱,以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不同浓度NaCl(0、70、140 mmol/L)处理对水稻苗期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其耐盐性。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盐分对各水稻品种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及根平均直径总体上起抑制作用,其中‘HH11’和‘日本晴’的根系生长指标值变化较小,‘9311’和‘JX99’的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尖数均受到显著抑制,‘HD961’平均根尖数最多。随着NaCl浓度增大,各品种株高、根系活力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叶绿素总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根系Na+/K+总体呈上升趋势,而根系Na+、K+含量呈先升高后减少的趋势。其中,盐胁迫下‘9311’和‘JX99’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增幅最大,‘日本晴’和‘HH11’的丙二醛含量、根系Na+/K+增幅最小,‘日本晴’的株高下降率最小,‘HH11’的根系活力下降率最小。主成分分析表明,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解释了盐胁迫下16个单项指标94.23%的变化,其中根长、根体积、根尖数、叶绿素总量、丙二醛含量、电导率可作为评价水稻苗期耐盐性的主要作用因子,K+、Na+/K+、株高可作为评价水稻苗期耐盐性的次要作用因子。隶属函数结果分析表明,5个水稻品种耐盐性由强到弱依次为‘HH11’>‘HD961’>‘日本晴’>‘9311’>‘JX99’。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7种园林绿化灌木叶片功能性状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霍灿灿, 朱栗琼, 龙孟元, 招礼军
2023 (2):  337-346.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13
摘要 ( 11 )   HTML ( 2 )   PDF(1067KB) ( 2 )  

研究南宁市大学东路分车绿带7种绿化灌木叶片功能性状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类似环境下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及城市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种灌木的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干物质含量(LDMC)、叶含水量(LWC)和叶绿素含量(Chl)平均值分别为15.68 cm2、136.33 cm2/g、0.24 g/g、76.42%和9.36 mg/g;叶片N、P、K含量,N∶P、N∶K和K∶P的平均值分别为21.23 mg/g、0.39 mg/g、9.37 mg/g、55.48、2.28和25.14。不同灌木种叶片功能性状与生态化学计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N、N∶P、N∶K与SLA、Chl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P与LWC呈显著正相关,叶片K与LWC呈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表明:第1、2排序轴共同解释了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总变异的93.51%,其中对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影响显著的叶功能性状因子为SLA、LWC、Chl。主成分综合分析表明:金叶假连翘、朱槿和台琼海桐表现出较好的生长状况和资源利用效率,对研究区的环境有更好适应能力,因此适合作为城市园林规划所需的重要树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姜荷花‘红色印象’工厂化组培育苗技术研究
谭健俊, 叶远俊, 刘金梅, 朱根发, 许伟兵, 崔晓东, 徐晔春
2023 (2):  347-357.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14
摘要 ( 13 )   HTML ( 1 )   PDF(17149KB) ( 4 )  

以姜荷花‘红色印象’植株的多个部位作为外植体,进行丛生芽诱导、增殖扩繁、生根壮苗以及出瓶移栽育苗的研究,完善姜荷花工厂化组培快繁流程,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以姜荷花球茎、储藏根、球茎小芽、侧芽、幼嫩花芽、幼嫩叶片6个部位为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浓度6-BA和NAA的MS培养基,对丛生芽诱导培养、丛生芽增殖培养、生根壮苗以及移栽育苗等步骤进行优化。姜荷花‘红色印象’最佳外植体为球茎小芽和侧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3 mg/L或5 mg/L)+NAA 0.2 mg/L+蔗糖30 g/L+卡拉胶7 g/L,最佳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3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卡拉胶7 g/L,生根壮苗培养基选用1/2 MS+NAA 0.1 mg/L+蔗糖20 g/L+卡拉胶7 g/L,经过炼苗后出瓶移栽,组培苗种植基质选用细泥炭和细椰糠1∶1混合基质最佳,出瓶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表型稳定。利用EST-SSR标记对母株和随机选择的组培苗进行扩增分析,证实DNA水平上无明显变异。通过对姜荷花‘红色印象’外植体和培养基的筛选,实现姜荷花组培快繁流程优化,建立高效完整的姜荷花工厂化组培育苗体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植物保护与生物安全
不同橡胶品种对比哈小爪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郑丽旧, 符悦冠, 张方平, 刘雅, 吴知, 陈俊谕
2023 (2):  358-364.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15
摘要 ( 7 )   HTML ( 2 )   PDF(1114KB) ( 1 )  

为明确比哈小爪螨在不同主栽橡胶品种上的适应性,室内采用生物学方法观察比哈小爪螨在‘热研73397’‘热研72059’‘热垦628’‘大丰95’‘PR107’和‘RRIM600’6个橡胶品种上的发育和繁殖情况,并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不同橡胶品种对比哈小爪螨的发育和繁殖存在显著影响。比哈小爪螨的世代历期在‘RRIM600’品种上最短,在‘PR107’上最长,分别为11.40 d和12.07 d;在‘热垦628’上各螨态存活率均达100%,在‘PR107’上的幼期存活率最低,为75%;在‘热垦628’和‘RRIM600’上,雌成螨寿命较长和单雌产卵量较大,分别为12.23 d和28.66粒、10.31 d和29.56粒;橡胶品种对比哈小爪螨F1代性比无显著影响。根据种群生命表参数分析结果,比哈小爪螨在‘RRIM600’和‘热垦628’上的净增殖率最大,分别为29.570和28.640;而在‘PR107’上,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最小,分别为0.257和1.292,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倍增时间最长,分别为9.539和2.702。综合分析表明,比哈小爪螨种群在‘RRIM600’和‘热垦628’品种上有较好的适应性,而‘PR107’不利于其种群增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引进国外甘蔗种质资源检疫及田间抗病和农艺性状观察
韦金菊, 李海碧, 周会, 桂意云, 祝开, 宋修鹏, 周珊, 经艳, 李杨瑞, 刘昔辉
2023 (2):  365-374.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16
摘要 ( 11 )   HTML ( 1 )   PDF(862KB) ( 3 )  

为筛选健康优良的引进甘蔗新种质,丰富甘蔗杂交亲本资源及获得具有直接推广应用价值的优良甘蔗品种,本研究通过法国农业国际合作研究发展中心(CIRAD)下属负责不同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引进、提供和检疫的机构Visacane引进法国、美国、巴巴多斯、伯利兹、牙买加、罗马尼亚、圭亚那等国家的甘蔗种质资源41份,在广西甘蔗引种检疫室进行2个甘蔗生长周期的隔离种植检疫,期间对甘蔗白条病、斐济病和流胶病等检疫性病害进行监测,确定无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后出圃,通过大田试验进行田间自然发病、农艺性状、产量、锤度等调查。结果表明,引进的41份国外甘蔗种质均无检疫性病虫害;大田自然发病试验筛选出抗病优良甘蔗种质B03-224、B03-876、FG08-057、FG08-757、FG09-128、FG09-331、FG09-367、FG09-538和FR89-746共9份,可考虑作为抗病亲本;筛选出高糖甘蔗种质B03-224、BBZ88-343、BJ99-32、BR08-004、CP04-1844、CP05-1526、FG06-691和FG09-367共8份,锤度评价为1等级,可作为高糖亲本;筛选出高产甘蔗种质BZ93-855、CP00-1446、FG09-124、FG09-346和FR90-881共5份,产量评价为1等级,可用作高产亲本;筛选出农艺性状整体评价优良种质B03-224、BBZ93-855、BJ99-106、CP00-1446、CP05-1526、FG04-333、FG06-691、FG07-338、FG09-124、FG09-128和FG09-367共11份,其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潜力较大,拟进入下一轮比较试验继续筛选;并综合抗病性、高产、高糖等农艺性状评价,从中筛选出B03-224、FG09-128、FG09-367和CP05-1526综合表现优良的4份甘蔗种质进入下一步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能适应广西生态环境的高产、高糖、抗病的甘蔗种质进行推广种植。以上甘蔗种质已全部进入广西南宁甘蔗种质资源圃和广西农业科学院三亚甘蔗杂交育种基地保存,将进一步开展抗旱性和抗寒性等评价及后续杂交利用研究。本研究可为引进国外甘蔗种质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福建省稻瘟病菌田间种群无毒基因的变异检测
项旭跃, 曹雪琦, 魏立婧, 郑华坤, 鲁国东
2023 (2):  375-384.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17
摘要 ( 13 )   HTML ( 1 )   PDF(7937KB) ( 2 )  

稻瘟病严重威胁福建省水稻生产。稻瘟病菌田间种群无毒基因的变异监测是实现优质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合理布局和轮换、有效预防因抗性丧失导致的稻瘟病爆发成灾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福建省3个水稻主产区采集并分离的113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为材料,检测其无毒基因的变异情况。首先,利用24个已知抗性的水稻单基因系对它们进行致病性测定,分析致病频率、毒力频率、无毒基因的存在频率和无毒基因的组合频率。结果显示,福建省建阳、宁化和上杭3个水稻主产区的稻瘟病田间菌株对24个水稻单基因系的致病频率分别为12.50%~95.83%、29.17%~100%和4.55%~86.36%。3个水稻主产区菌株均对PiksPibPi3Pi12表现为强毒性,而建阳和宁化菌株还对其他12个抗性基因表现为强毒力(毒力频率≥70%),包括PiaPiiPizPitaPitPishPi5Pi7Pi19Pi20Pita2Pi11。其次,本研究还设计了8个无毒基因Avr-PitaAvr-PibAvr-PikAvr-Piz-tAvr-PiiAvr-Pi9Avr-Pi54Avr-Co39的特异性引物,对单孢菌株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到Avr-Co39,表明这些稻瘟菌株中均不携带该无毒基因。此外,Avr-Pib的出现频率也很小,仅为37.17%,但是该比例仍远超致病性测定中推测的Avr-Pib所占比例,表明检测到的Avr-Pib中很大一部分存在突变。为此,对Avr-Pib基因部分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发现这些菌株的Avr-Pib在启动子区发生了缺失、插入和替换等突变。此外,部分菌株的Avr-PikAvr-Piz-t也存在启动子单核苷酸变异,而上杭菌株Avr-Pi9和宁化菌株Avr-Piz-t则均存在编码区的突变。这些位点的突变均可能导致无毒基因功能的缺失。研究还表明,携带Pi1Piz5Pi9PikPikhPikm位点的水稻品种仍适合在福建地区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入侵植物肿柄菊不同组织提取液对千金子的化感作用
王占娣, 赵静, 陈绍娟, 徐荣, 史云东, 贾琳, 李艳萍
2023 (2):  385-393.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18
摘要 ( 9 )   HTML ( 1 )   PDF(1223KB) ( 2 )  

研究发现入侵植物肿柄菊对杂草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可用于杂草防治。而肿柄菊对千金子的化感作用未见报道,为明确肿柄菊对千金子的化感作用,寻找千金子的防治技术,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无水乙醇和蒸馏水等溶剂梯度提取肿柄菊根、茎、叶,评价提取液对千金子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化感作用及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并利用GC-MS技术鉴定肿柄菊提取液中化学成分。结果显示:肿柄菊不同组织部位提取液对千金子发芽率的影响强度依次为叶>茎>根。肿柄菊根、茎、叶的乙酸乙酯和无水乙醇提取液对千金子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肿柄菊根、茎和叶的乙酸乙酯提取液,叶和根的无水乙醇提取液能明显抑制千金子SOD酶活性;茎的无水乙醇提取液能明显抑制千金子CAT酶的活性;茎和根的乙酸乙酯提取液能明显抑制POD酶活性。GC-MS检测显示,肿柄菊提取液中含有萜类、酚类、酰胺类、酯类及烃类,其中,萜类(α-蒎烯和植醇)和酚类(2,5-二乙酰基-6-羟基苯并呋喃)成分含量较高。结果表明,肿柄菊根、茎和叶的提取液对千金子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其中,α-蒎烯、植醇、2,5-二乙酰基-6-羟基苯并呋喃可能是肿柄菊对千金子产生化感作用的潜在活性成分,可用于千金子的防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采后处理与质量安全
咖啡果皮与不同来源可溶性膳食纤维结构及性质比较研究
朱珂, 董文江, 程金焕, 胡荣锁, 何红艳, 陈小爱, 龙宇宙, 黄家雄
2023 (2):  394-404.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19
摘要 ( 9 )   HTML ( 2 )   PDF(2243KB) ( 4 )  

本研究以咖啡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CPSDF)与大豆、菊粉、大枣、燕麦、芹菜5种市售可溶性膳食纤维为原料,系统分析了6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粒径、单糖组成、微观结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结果表明:CPSDF的粒径分布较宽,均一性弱于其余5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共检测出10种单糖组分;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相似的光谱分布,但特征波段的强度略有不同,且微观结构也有差异。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表明,6种样品结晶度不同,CPSDF结晶度最小(38.84%),但其热稳定性优于其他5种样品。CPSDF的持油性为(2.18±0.03)mg/g,与其余5种膳食纤维样品无显著差异;CPSDF的溶解性为90.9%,低于其余5种可溶性膳食纤维样品;CPSDF的亚硝酸盐吸附能力显著优于其他5种样品,吸附量为7.93 mg/g。本研究结果可为咖啡果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为咖啡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百香果果皮主要有效成分连续提取工艺
陈雪梅, 刘夏蕾, 林标声, 陈小红, 黎英
2023 (2):  405-418.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20
摘要 ( 10 )   HTML ( 2 )   PDF(6955KB) ( 2 )  

百香果是西番莲科西番莲属的芳香热带水果,其果皮约占鲜果的55%,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花色苷及果胶等多种有效成分,加强对百香果皮的产业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环境价值和商业潜力。为充分利用百香果皮资源,提高百香果皮有效成分的利用率,先后采用微波辅助、超声波辅助和微生物发酵技术,从百香果皮中提取果胶、花色苷和膳食纤维等有效成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对提取过程的各阶段关键环节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百香果果皮中果胶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65∶1(mL/g)、pH 2.5、微波功率450 W、微波时间5.0 min;从提取果胶后的滤渣中提取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0%,液料比60∶1(mL/g),pH 3.5,超声功率550 W,超声时间35 min;从提取果胶和花色苷后的百香果皮渣中提取膳食纤维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12.5∶1(mL/g),接种量5.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0 h,在此工艺条件下,百香果皮中果胶、花色苷和膳食纤维的得率分别为12.45%±0.06%、1.21%±0.03%和55.56%±0.05%。联产工艺中,花色苷、膳食纤维的得率虽然与单产相比分别减少了15.39%、11.43%,但从总效益来看,联产工艺节约了原料,且一次工艺流程可获得3种产品,粗略估算,联产工艺的效益分别是单产果胶、花色苷和膳食纤维的2.67倍、14.99倍、0.31倍。该百香果果皮联产工艺探索了一次性连续提取果胶、花色苷和膳食纤维3种有效成分,减少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提取剂消耗,既可使废弃的天然有机资源得到合理的研究、利用及开发,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百香果皮利用率和附加值,使百香果果皮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使工艺更加接近实际生产应用,拓宽百香果生产加工的产业链条,为百香果果皮的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提供示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卡亚和杂交构树的饲用营养价值及其比较分析
刘果, 尚秀华, 张沛健, 高丽琼, 彭彦
2023 (2):  419-428.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21
摘要 ( 12 )   HTML ( 1 )   PDF(930KB) ( 3 )  

我国饲料资源供求关系出现精饲料缺、蛋白质饲料缺、绿色饲料缺和总量不足的“三缺一不足”的现象,尤其是蛋白饲料严重匮缺。卡亚和杂交构树作为2种新型优质的木本蛋白饲料资源,具有极高的饲用生产潜力。本研究以卡亚和杂交构树叶片为试验材料,对二者的常规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组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合饲料相对值(relative feed value, RFV)对2种木本饲料植物进行饲用价值的评估分析,并对各营养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卡亚和杂交构树的粗蛋白质含量均超过20%,且粗纤维含量均低于15%;Ca、P、K、Mg、Fe、Zn等矿物质元素含量均较高,其中卡亚的钙磷比为1.82∶1,满足一般饲料中的钙磷比需求,而杂交构树的钙磷比为8∶1,远高于一般饲料中钙磷比的需求;卡亚和杂交构树中EAA/NEAA均在60%以上,且EAA/TAA均大于40%,二者样品中的限制性氨基酸和含硫氨基酸种类全面且含量丰富。结合饲料相对值(RFV)对卡亚和杂交构树进行评定的结果显示,卡亚属于特级饲料原料,杂交构树属于优级木本饲料原料,二者作为粗饲料整体效果均较好,饲用价值高。因此,卡亚和杂交构树二者均属于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氨基酸的优质木本蛋白饲料原料,在禽畜日粮中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和发展潜力。与杂交构树相比,卡亚的粗蛋白含量更高、粗纤维含量更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更低,且钙磷比例更合理,具有更优的饲用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福建省连城县南方红豆杉古树群落特征
谢春平, 刘大伟, 沈顺霆
2023 (2):  429-437.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22
摘要 ( 9 )   HTML ( 2 )   PDF(954KB) ( 4 )  

古树是自然和历史文化瑰宝,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科研和人文价值,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对福建省连城县南方红豆杉古树群落进行保育,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41科66属74种,含单种属的科较多;蔷薇科、禾本科、金缕梅科和樟科是该群落含有物种数最多的4个科。群落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2个,其中热带性质的属30个,温带性质的属29个,中国特有属1个;热带属与温带属的比值(T/R)为1.03,与群落所处地域相吻合。重要值结果显示,南方红豆杉、毛竹和杉木位列乔木层的前3,分别为50.76%、14.33%和6.61%;灌木层以连蕊茶、檵木和椤木石楠的重要值较大,分别为4.07%、3.91%和3.60%;草本层重要值以繁缕、铁芒萁、芒占有较大优势,分别为13.30%、10.33%和9.82%。该古树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成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间植物较少;乔木最上层以南方红豆杉占有绝对优势。连城县南方红豆杉古树群落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但由于受人为干扰、种间竞争等因素的制约,南方红豆杉幼树与幼苗缺失。建议通过对古树群落的科学管理,构建以南方红豆杉古树为主体的风水林是保护该群落的可行之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海马齿生态适应能力与修复应用研究
刘炜, 熊怡然, 郜晓峰, 刘金林, 孙彬, 何培民
2023 (2):  438-445.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2.023
摘要 ( 9 )   HTML ( 1 )   PDF(1423KB) ( 3 )  

海马齿生态修复技术在福建等地的应用效果显著,但能否应用于杭州湾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杭州湾水域的主要问题是富营养化,海马齿在快速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大量氮、磷,从而移除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盐。本文通过研究海马齿对不同光强、盐度和温度的生态适应能力,并对低温和高盐2种生态逆境及复合逆境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满足实际情况中海马齿修复杭州湾湿地或水域所面对的逆境状况。结果表明:(1)海马齿对光强耐受范围较广,光饱和点为300 μmol/(m2·s),不耐受强光照射,但强光对相对电子传递效率抑制较低。(2)海马齿对盐度耐受范围较宽,低盐和淡水条件下均可生长,能耐受25以上高盐;盐度在15以下时生长状态最佳,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适宜的盐处理能促进根系生长发育。(3)海马齿对温度耐受范围广但不耐受低温。高温下海马齿依然保持较高生长率,25℃时生长状态最佳,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表现为干物质积累较快,植物的株高、根长增长较快,叶片数量增加。5℃时遭受低温胁迫,该胁迫可逆,升温后植物可恢复生长,0℃时约24 d植株完全死亡。(4)复合逆境实验结果显示,5℃时淡水组出现植株死亡,但盐度25时存活率为100%,0℃盐度25时存活率为40%,淡水组植株全部死亡,表明盐胁迫处理时长可能有利于低温下植物抵御胁迫。室外实验表明,海马齿能够适应杭州湾气候,但仍需考虑极端天气的影响。综上,海马齿生态修复技术基本能应用于杭州湾,研究结果将为杭州湾生态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